薄荷是唇形科薄荷屬/Mentha的統(tǒng)稱,種類雖不算多,但由于種內(nèi)形態(tài)多樣及種間極易雜交,分類長期存在爭議。過去認(rèn)為約有15種,后來進(jìn)一步細(xì)分為30種左右(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中的可接受名24個),人工栽培品種、雜交種更如過江之鯽,令人眼花繚亂。本篇介紹常見種類和品種,供香草愛好者參考。
三個栽培最廣泛的種:薄荷、留蘭香和辣薄荷
圖1.1 薄荷
1、薄荷/M. canadensis,南北廣布,野生栽培均有。有紫莖和青莖兩種類型,葉片較狹長,葉面平整,有明顯的葉柄;輪傘花序生于葉腋,上下間隔較遠(yuǎn),不會在莖和分枝頂端形成穗狀花序。薄荷精油富含薄荷酮和薄荷醇,入口有明顯的“清涼感”。嫩莖葉可作蔬食,比如掛面糊油炸,名曰“炸薄荷魚”,酥脆清香,廚藝愛好者不妨一試
圖1.2 薄荷
圖1.3 薄荷
薄荷在我國栽培品種繁多,僅薄荷生產(chǎn)大省江蘇就有龍腦薄荷、紅葉臭頭、白葉臭頭、大葉青種、小葉黃種等老品種,主要用于生產(chǎn)薄荷油、薄荷腦等產(chǎn)品,如今這些“土味兒”名稱在網(wǎng)絡(luò)上幾無存在感,找不到詳細(xì)信息。流行的盆栽薄荷品種五花八門,但多數(shù)都是薄荷屬其它種,而薄荷本尊則被叫做“土薄荷”,好像有點上不得臺面。
圖2.1 留蘭香
圖2.2 皺葉留蘭香
2、留蘭香/M. spicata,又名綠薄荷,原產(chǎn)南歐,國內(nèi)栽培或逸為野生。和薄荷的主要區(qū)別有三:①葉子近長圓形(原生種葉狹長),無柄或接近無柄,亮綠色,表面不如薄荷平整;②輪傘花序生于莖及分枝頂端,密集形成穗狀花序,薄荷絕不會這樣;③含香芹酮、檸檬烯,極少薄荷酮和薄荷醇,有特殊芳香,入口無清涼感,味道和薄荷不同。
圖2.3 皺葉留蘭香
圖2.4 皺葉留蘭香
生活中更常見的是皺葉留蘭香/M. spicata 'crispata',留蘭香的栽培品種,有時候也當(dāng)成一個種。葉型變化較大,長短尖圓不一,但葉面風(fēng)格統(tǒng)一,呈皺波狀,脈紋明顯凹陷。可泡茶、配制雞尾酒等,國內(nèi)多用做調(diào)味料或直接當(dāng)蔬菜吃,在云南等地尤為受歡迎。另,荷蘭薄荷/M. spicata 'Spear'也是留蘭香的栽培品種,葉面也是皺巴巴的。
圖2.5 網(wǎng)友拍的“十香菜”,極似皺葉留蘭香
據(jù)《河南十香菜種質(zhì)資源調(diào)查及利用研究》一文,河南人愛吃的十香菜也是留蘭香。該論文水平一般,拾人牙慧毫無新意,但關(guān)于十香菜的分類鑒定還是大致可信的,作者肯定親眼見過十香菜的,不至于太離譜。網(wǎng)友們拍攝并發(fā)布到網(wǎng)上的“十香菜”圖片,多數(shù)確為留蘭香或皺葉留蘭香,但也有一些更像辣薄荷或其它種,詳情未知。
圖3.1 辣薄荷
3、辣薄荷/M. X piperita,水薄荷/M. aquatica和留蘭香的雜交種,原產(chǎn)歐洲?;ê土籼m香相似,輪傘花序在枝頂組成密集的穗狀花序;葉子有短葉柄,而留蘭香無或接近于無;辣薄荷精油富含薄荷酮、薄荷醇和異薄荷酮,基本不含香芹酮和檸檬烯,這點更像薄荷。另,又含石竹烯、β-蒎烯及檸檬烯,有胡椒味,又名胡椒薄荷、椒樣薄荷。
圖3.2 各種辣薄荷品種的葉子
圖3.3 葡萄柚薄荷,葉子上有點絨毛
圖3.4 巧克力薄荷
圖3.5 斑葉胡椒薄荷/‘Lavandula’
辣薄荷是商業(yè)和園藝應(yīng)用最多的薄荷,品種豐富,葉子長得隨心所欲,啥樣都有,味道也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精確鑒別很困難,也不必鉆牛角尖。商家售賣的薄荷品種,如糖果薄荷/'Candy'、古龍水薄荷/'Citrata'、薰衣草薄荷/'Lavandula'、巧克力薄荷/'Chocolate'、葡萄柚薄荷/'Grapefruit'之類,應(yīng)該都是辣薄荷的品種。
其它種類的薄荷
圖4.1 蘋果薄荷
圖4.2 鳳梨薄荷
4、蘋果薄荷/M. suaveolens,F(xiàn)OC稱之為圓葉薄荷,原產(chǎn)中歐,我國引進(jìn)栽培。葉通常無柄,圓形、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表面疏生柔毛,有點“毛茸茸、肉乎乎”的感覺;輪傘花序在莖及分枝頂端密集成圓柱形穗狀花序,下部1-2輪傘花序常間斷。另有斑葉變種,葉緣有較寬的乳白色斑,商品名鳳梨薄荷/var. variegata。能吃,生熟皆可。
圖5.1 唇萼薄荷
圖5.2 唇萼薄荷
圖5.3 香檳薄荷
5、唇萼薄荷/M. pulegium,有時也音譯為普列薄荷,原產(chǎn)中歐及西亞,我國引種栽培。葉有短柄,葉片卵圓形或卵形,輪傘花序彼此遠(yuǎn)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風(fēng)格較為獨特。香檳薄荷/‘Champagne’是唇萼薄荷的栽培品種(存疑),有類似香檳酒的氣味,莖的顏色溫度低時可能呈紫紅色,盛夏轉(zhuǎn)為青綠色。
圖6.1 歐薄荷
圖6.2 歐薄荷
圖6.3 銀薄荷
6、歐薄荷/M. longifolia,原產(chǎn)歐洲,作芳香及藥用植物廣為栽培,我國有引進(jìn)。莖直立,多分枝,高可達(dá)100厘米;葉無柄或下部葉具短柄,卵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表面初生時疏生柔毛,后逐漸脫落而近無毛,葉背面密生柔毛;輪傘花序在莖及分枝頂端集合組成圓柱形先端銳尖的穗狀花序。有栽培品種銀薄荷/‘Silver’,葉面密被白色絨毛。
圖7.1 科西嘉薄荷
圖7.2 科西嘉薄荷
7、科西嘉薄荷/M. reguienii,原產(chǎn)科西嘉島等地。匍匐草本,通常溜地皮兒生長,葉長2-7毫米,株高不超過10厘米,一兩朵小花生于葉腋,不像其它薄荷的花那么喜歡扎堆。耐陰耐踩踏,可作鋪地植物栽培,踩上去會散發(fā)薄荷香味,“踏花歸去jiojio香”,想來是極好的(。亦可用于烹飪調(diào)料,味道柔和,可連枝帶葉研磨成醬狀物。
圖8.1 水薄荷
圖8.2 水薄荷
圖8.3 水薄荷
圖8.4 檸檬薄荷
圖8.5 檸檬薄荷
8、水薄荷/M. aquatica,原產(chǎn)歐洲,喜潮濕環(huán)境,常生長于水邊或水中。莖綠色或紫色,葉為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輪傘花序在莖及分枝頂端密集成穗狀花序,但花穗很短,猶如“頭狀”。FOC中的檸檬薄荷/M. citrata,也叫檸檬留蘭香,根據(jù)新的研究,應(yīng)為水薄荷的栽培品種,據(jù)說有檸檬香氣。名為“柑橘薄荷”的品種也屬于該種。
圖9.1 田野薄荷
圖9.2 田野薄荷
圖9.3 香蕉薄荷
9、田野薄荷/M. arvensis,這個拉丁名曾經(jīng)用來指代國內(nèi)的野薄荷或薄荷,至今還有人在用,但無論《中國植物志》還是FOC都沒有收錄這個種,一般認(rèn)為產(chǎn)于歐洲,國內(nèi)無野生。植物形態(tài)和薄荷/M. canadensis非常相似,僅憑外觀難以分辨,好像是本種葉子上的毛更多一些。有栽培品種香蕉薄荷/‘Banana’,具香蕉味兒。
圖10.1 姜薄荷
圖10.2 姜薄荷
10、姜薄荷/M. × gracilis,田野薄荷/M. arvensis和留蘭香/M. spicata的雜交種,也叫越南薄荷、蘇格蘭薄荷(誤傳學(xué)名為M. × Racilis,其實就是少寫了一個g),據(jù)說略有姜味,故有此名。植株外觀以及花序近似薄荷,據(jù)說氣味則更像留蘭香,更詳盡的信息不得而知。若要準(zhǔn)確識別,恐怕還得嘗一嘗有無姜味。
OK就介紹10種吧,這已經(jīng)讓我血壓上升、頭昏腦漲。薄荷屬植物奔放多變,還有很多亞種、變種、品種等,專業(yè)的鑒定應(yīng)通過花、果實的細(xì)節(jié)特征來區(qū)分,除了蘋果薄荷、科西嘉薄荷這樣特立獨行的種類,只看枝葉難免大同小異。還是那句話,本文僅供參考,開闊一下眼界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