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長(本文首發于鳳凰網,轉載請注明來源)
一個疫情隔離點,我看到了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10月20日,張掖出現了第一例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張掖市地方政府快速反應,采取了果斷有效措施布控防疫,這座位于西北邊陲美麗的旅游城市頓時安靜了下來。23日,根據張掖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時指揮部(下稱指揮部)的要求,當日14點,張掖對轄區內所有的道路進行交通管制,這座城市正式被按上了暫停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隨著張掖確診病例逐漸增多,為遏制疫情擴散,有效篩選排查,張掖市緊急動員組織43個區直單位黨組織和5900多名在職黨員干部,第一時間下沉8個街道、32個社區的496個防控卡點和199個核酸檢測點開展志愿服務,志愿者們不辭辛苦,不畏艱難,對于自己所在社區、街道和隔離點盡心盡責進行志愿服務工作,其中隔離點的疫情防控工作尤為繁重,在其中涌現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23日,隨著張掖兩個地區被列為中風險地區,不少市民的健康碼變成了黃色,同時由于張掖一例確診病例密接了很多人。為慎重起見,指揮部根據科學研判決定將這些密接者全部集中隔離,一時間隔離點人員增多,工作量驟然增大。在張掖市金鼎賓館隔離點,薛煜珺、劉冰、陳新怡和候溶尤感壓力巨大,因為他們四個人面對的是一個有著100多人的隔離點,他們要負責隔離點所有人員的登記造冊、核酸采集、體溫測量、消毒清理、后勤補給等工作,雖然也有金鼎賓館工作人員的協助,但人手依舊感覺吃力。而且他們也回不了家,必須要像釘子一樣牢牢守在崗位上寸步不離,除了隔離點的日常工作,他們也要照顧隔離人員的生活日常,解決他們面臨的難題。
24號,隔離點來了一對剛做完手術的老夫妻,老人74歲,做完手術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了,而隔離點當時所能提供的物資只有泡面和火腿腸,這遠遠不夠老人的需要,而且他們平時生活也比較困難,無力購置其他營養品。在了解到這種情況之后,為解決困難群眾的實際情況,薛煜珺他們商量了一下,自費給老人家買了電飯鍋以及小米、面包和牛奶等生活物資和營養品送了過去。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 薛煜珺等志愿者為老人送去電飯煲等物資。(金鼎賓館隔離點志愿工作者供圖)
▲老人對于薛煜珺等志愿者的愛心表示衷心的感謝。(金鼎賓館隔離點志愿工作者供圖)
“黨旗所向,職責所在。看到隔離群眾遇到困難,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前提下,我們就要首先行動做出表率,隔離病毒不隔人心。我們始終和群眾心貼心,我相信我們肯定會渡過難關,徹底戰勝疫情。”薛煜珺說道。隔離點的任何困難,我都要管下去,他目光堅定的說到。
在交談中,薛煜珺告訴我,他們每天6點多起床,早上7點為被隔離人員測量體溫并進行登記。待送餐人員把早餐送過來后,他們根據每一樓層的隔離人數分餐,再送餐。隔離點對他們有嚴格的要求,不能跟隔離人員有直接接觸,所以都會隔上一段距離,在這里進行隔離的有100人,每天走完這個流程通常都要三四個小時,而這樣的程序每天要重復三遍。
我想,像薛煜珺這些志愿者的愛心事跡肯定不在少數,正是因為這些人的無私付出,才構成了我們抗疫的最大底氣,他們無疑是新時代中最可愛的一批人。面對疫情,迎難而上,毫不畏懼,和新冠肺炎短兵相接,最終打贏這場新冠疫情的“上甘玲”戰役,而在樓道中明滅聲控燈下的疲憊身影,就是他們重視履行責任踐行使命的最好證明。
遺憾的是他們身穿防護服,我看不見你們的樣子,但是,我知道你們的名字。他們是張掖千千萬萬志愿者的縮影,是無數個戰斗在各個崗位志愿者們的真實寫照。
同樣的,他們的付出也收獲了結果。24日,張掖0新增;25日,張掖0新增,當日下午,甘州區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發布通告: 甘州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從2021年10月23日7時開始至10月24日0時結束,共采樣510234份,結果均為陰性。
我們一起加油,等待張掖取消暫停的那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