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才2年的重慶鵝公巖大橋發生鋼懸索斷裂
重慶鵝公巖軌道交通專用橋懸索昨天斷了,疑似為脆斷。
通告:地鐵環線鵝公巖大橋吊索出現異常 暫停相關軌道運營
鵝公巖大橋(E'gongyan Bridge)是中國重慶市境內連接九龍坡區與南岸區的過江通道,位于長江之上,為門型雙塔柱懸索橋,是重慶市主城區東西方向快速干道的組成部分。鵝公巖大橋于1997年12月27日開工,于2000年12月27日建成通車。
鵝公巖大橋工程從成渝高速公路的終點陳家坪起,經大公館、謝家灣、過鵝公巖大橋后至南岸區四公里與海峽路相連。 正橋西起于九龍坡區鵝公巖立交,東止于南岸區趙家壩立交。
大橋總投資概算為14.1億元人民幣,全長7.27千米,其中正橋長1.42千米,主橋長1.022千米,主跨0.6千米。橋型為門型雙塔柱懸索橋,主塔高163.9米。高聳的門型雙塔成為重慶市的又一景觀。橋面設計為城市快速路雙向6車道及雙線軌道,寬35.5米,設計行車速度為80千米/小時,日通行能力7.2萬輛;后取消軌道線路及人行功能,改造拓寬為雙向8車道。
該橋是一座城市橋梁,是一座三跨連續鋼箱梁懸索橋,跨徑布置211 +600 +211米。橋面為寬35.5米、高3米的扁平鋼箱梁,在索塔下不設豎向支座而采用在塔附近設特殊吊索的措施。在邊墩設有粘滯阻尼器,控制加勁梁水平移動的距離。橋址處為泥巖和砂巖互層地層,西岸為重力錨碇,東岸為隧道錨。其砼用量10400立方米、鋼材用量33200噸、正橋造價6億元。
重慶橋梁協會對此橋的評:鵝公巖大橋連接了重慶九龍坡區、南岸區、原經濟開發區和原高新技術開發區四區,對改善重慶的交通網絡結構,推動重慶和西部的社會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鵝公巖先后獲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上海市、建設部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
據了解,鵝公巖大橋建設單位為:重慶城市建設投資公司;設計單位為: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施工單位是:重慶橋梁工程總公司、中鐵十二局、重鋼聯合體、川東船廠聯合體、上海浦江纜索廠等。
2014年,鵝公巖軌道專用橋正式開工,由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承建。
2018年5月6日,鵝公巖軌道大橋臨時斜拉橋正式合龍。在臨時斜拉橋合龍后,大橋進行了主纜架設、吊索安裝,標志著大橋進入“斜拉-懸索體系轉換”的關鍵性階段。
2019年7月,鵝公巖軌道大橋鋪軌完畢,開始進行軌道環線的試運營。
2019年12月30日,重慶鵝公巖軌道交通專用橋投入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