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新能源車的一個里程碑。全年汽車銷量2627.5萬輛,同比增長3.8%,其中,新能源車352.1萬輛,同比增長1.6倍,對傳統(tǒng)燃油車的替代提速。
進入2022年,雖然補貼下降價格上漲,但新能源車熱度不減。權威機構預測,全年乘用車銷量將超550萬,市場滲透率達到25%。全口徑銷量有望破600萬,滲透率22%左右。
目前,最保守的預測也在500萬+,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到一半。在世界經(jīng)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這是一抹亮色,也將是各方力量爭奪的熱點,其中這六個方面最值得關注。
比亞迪能否超越特斯拉?
提到新能源車,必然繞不開比亞迪和特斯拉,這兩個企業(yè)是該領域的先驅,最早涉足電動車,起步時間也差不多。比亞迪在全產(chǎn)業(yè)鏈布局,核心技術方面非常出色,而特斯拉在智能化、品牌力和全球化推廣方面更突出。
2021年,特斯拉全球銷量超過93萬輛,而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為60萬輛。特斯拉均為純電動車,單車價格更高,比亞迪包括純電和混動,價格主要在10-30萬元區(qū)間。當然,比亞迪的全球化能力遠不如特斯拉,銷量主要在國內(nèi)。所以,單論國內(nèi)市場,比亞迪銷量要領先于特斯拉。
2022年,特斯拉在產(chǎn)品線上不會有太大變化,傳說中的15萬元小車Model Q(也有稱Model 2)還沒有眉目。
而比亞迪2022年將迎來產(chǎn)品爆發(fā),不僅王朝網(wǎng)將推出漢DM(參數(shù)丨圖片)-i、唐MAX系列等重磅車型,海洋網(wǎng)也將豐富產(chǎn)品線,混動車型有驅逐艦05等軍艦系列,純電車型則有海豹等海洋生物系列,目前基于e平臺3.0的海豹正重點推廣,這款車3.4秒破百,續(xù)航700公里,起價20萬左右,還未上市就異常火爆。
2022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目標是150萬輛。而比亞迪的目標是120萬輛,但業(yè)內(nèi)普遍認為這個目標過于保守,有沖擊150萬的潛力。所以,就算是全球總銷量,比亞迪也是有望與特斯拉爭一下的,雖然兩個數(shù)字是不同維度的。
純電小車五菱還能領跑多久?
論銷量,國內(nèi)的新能源車除了比亞迪,當屬五菱宏光MINI EV。盡管不享受新能源補貼,但是由于定場定位準,價格足夠低,只有3萬-5萬元,這款車迅速成了現(xiàn)象級產(chǎn)品。2021年,五菱宏光MINI EV賣了近40萬輛,在轎車市場僅次于軒逸和新朗逸。
不過,這種產(chǎn)品本身并沒有什么技術壁壘,很多企業(yè)也都推出了類似的車型,比如:長安奔奔E-STAR、奇瑞QQ冰淇淋,再略貴一點的還有江淮思皓E10X、奇瑞小螞蟻、朋克多多、哪吒V和N01、歐拉黑貓,還有比亞迪今年要推出的海鷗。總之,這個賽道已經(jīng)越來越擁擠。
顯然,無論比價格還是比產(chǎn)品,五菱宏光MINI EV都受到不小的挑戰(zhàn)。比如:1月,奇瑞QQ冰淇淋賣了9984輛,而且還手握7萬輛訂單,而價格貴一些的小螞蟻銷量也近1萬輛。所以,五菱要保住先發(fā)優(yōu)勢,也應該考慮推出一款比宏光MINI EV定位高一級的車型,形成高低錯落的布局,以應對消費升級需求。
誰是造車新勢力的NO.1?
國內(nèi)的造車新勢力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2021年,小鵬汽車以98,155輛的成績,同比2020年大增了263%,奪得了冠軍。而蔚來2021年銷量是91,429輛,雖然同比也增長了109.1%,創(chuàng)下了自己歷年最好成績,但仍失去了冠軍寶座。只有一款車的理想,2021年銷量也達到了90,491輛。至此,多年的“蔚小理”變成了“小蔚理”。
當然,考慮到蔚來一直定位高端,價格要明顯高于小鵬和理想,而理想是可以加油的增程式,所以蔚來的銷量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而2022年,蔚來的轎車ET7將于3月正式交車,小一號的ET5也將于9月開始交付。再加上還有面向大眾化市場的副品牌(據(jù)說為Gemini)推出,所以后勁兒還是很足的,接下來誰是NO.1的競爭還會非常激烈。
大眾中國ID系列能否翻倍?
在新能源車布局上,合資品牌進展很慢,其中大眾是速度最快的。以2021年12月為參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經(jīng)達到了39%,合資品牌只有3.3%。
2021年,大眾ID家族累計銷量70,625輛,3月首月交付僅815輛,9月實現(xiàn)銷量破萬,到12月已經(jīng)達到13,787輛,增長還是非常快的。大眾中國2021年的目標銷量是8-10萬輛,最后的成績是7萬輛多一些,并未完成目標。
時代變了,造車的邏輯也變了。大眾在燃油車時代的一些經(jīng)驗,以及品牌光環(huán),在新能源車時代并不能復制。目前,大眾電動車有80%對標車型都是中國本土的車型,只有20%去對標的是國際車型。
2022年,大眾在繼續(xù)保持傳統(tǒng)機械性能的同時,將在軟件上加大力度,包括自動駕駛和智能互聯(lián)等,今年ID系列產(chǎn)品也將開啟OTA遠程無線升級。同時,大眾ID系列也在今年定下了在中國銷量翻倍的目標。據(jù)了解,今年將推出新車ID.5。
華為系能否成為黑馬?
科技企業(yè)的入局,是目前新能源車行業(yè)的一大亮點。小米、百度等離新車上市還早,而華為下手最快,雖然一直未真正下場,但事實上卻早就全面布局。
目前,華為系有北汽極狐、長安阿維塔、東風賽力斯和最新推出的AITO問界M5,華為官方2022年的全系目標是30萬輛。如果真能實現(xiàn),確實是一匹黑馬。
目前,最引人注目,也是華為最嫡系的產(chǎn)品就是AITO問界M5,這款車是華為深度參與的產(chǎn)品,并且銷售也進入華為渠道,預售價格為25-32萬元。據(jù)悉,首月訂單破4萬。
這是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可以實現(xiàn)4.4秒破百,NEDC最大續(xù)航達到1195公里,從理想和嵐圖的銷售情況看,消費者對增程式車型的接受程度很高。
再加上華為的智能座艙、鴻蒙系統(tǒng)、自動駕駛系統(tǒng)和激光雷達等先進科技加持,以及全國覆蓋118個城市約500家華為門店的渠道優(yōu)勢,AITO問界M5的市場前景確實值得期待。根據(jù)計劃,2月這款車就可以實現(xiàn)小批量交付,3月份將完成首批5000名用戶的規(guī)模交付。
總結
盡管補貼在減少,并且終將退出,但政策支持并沒有減弱,中國發(fā)展新能源車的方向不會變,所以這個賽道仍是資本的重倉之地。根據(jù)中汽協(xié)預測,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50萬輛,同比增長5.4%。而新能源車500萬輛+的大盤,將吸引全球的資本殺入,打造一個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同時也是中國自主品牌闖入世界一線的良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