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長安橋,住在沈陽城東部的人們都感悟頗深,因為這個橋的故事十分跌宕起伏。
從建橋開始到現在,每個流程都充滿了故事。
就在這個月,這個故事迎來了大結局。
在3月7日遼寧都市頻道的《新聞早早報》節目中,報道了一則消息,這就是“沈陽長安路東延長線通車,長安橋‘一鍵啟動’”。
新聞中所說的長安路東延長線就是途中加氣站以東到二環互通立交這段路(此前一直被稱作長安橋北連接線,或北延長線)。
已經說了故事的大結局,下面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故事。
這個故事還要從2015年說起。
渾河城市段第十六橋—王家灣跨渾河橋(原名長安橋),2015年底開工建設,王家灣橋是目前唯一一座直通大東區的跨河大橋,建成后從渾南東部開車到中街僅需10分鐘。王家灣橋北接沈河區長安路,南連渾南東部王家灣渾南東路,位于新立堡跨渾河橋與長青橋之間。橋梁全長1268米,其中橋梁全長1167米,北引道長8米,南引道長93米,寬40米,設計為雙向6車道,線路設計車速為60千米/小時。
這是當時的規劃,當時的新聞是說預計2016年開通,但是結果并沒有像新聞預計的那樣順利。因為施工方等原因,這個跨河橋并沒有按時通車,直到2017年年底才正式通車,而且還是有所保留的開通。
當時開通時候只是跨河橋部分完成,實現由西向南和由南向東跨河通行,也就是8條匝道只有2條實現了通車。
又經過了一年時間,實現了匝道互通,但是有兩條匝道是沒有用處的,因為北延長線并沒有修建,依然是個雞肋的互通立交。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這個連接線要跨過一個輝山明渠和鐵路線,河流還不算問題,但是這個鐵路線就成為了延長線通車的最大阻礙,我們看到這條連接線早就修完了大部分,但是跨越鐵路線部分遲遲不修,原因就是市政和鐵路對于如何跨越鐵路存在分歧。
原來的沈河區的計劃是修建平交路口,直接通過這條鐵路,但是這樣的話就得在這設立鐵路道口,修建值班室安排專人值守,鐵路方面不同意這個方案,希望實現立交方式,火車可以直接通行,不用安排專人值守。
雙方意見的不統一,導致這條修到一半的路到現在無限期擱置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去年年末,雖然達成了共識,但是進度依然緩慢,本來預計去年三季度就可以實現通車的。
終于又這樣過去了半年,這條命運坎坷的延長線終于通車了。
圍擋已經撤除一大部分了,機動車可以正常通行了,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機動車通過這條延長線前往長安路了。
長安橋工程的徹底結束也代表著王家灣板塊將迎來飛速發展了。
年初為高標準規劃沈陽王家灣濱水地區,打造為新經濟驅動發展的國際之城,大河魅力凸顯的生態之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之城,由沈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沈陽市自然資源局承辦,面向全球發布《沈陽王家灣濱水地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咨詢公告》。
一切都在向我們說明,王家灣板塊要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了。未來會不會西有長白島,東有王家灣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