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7月6日晚,山東煙臺一高校多名同學發布視頻稱宿舍高溫熱暈同學,“一晚上開進五六輛救護車,有同學被抬到擔架上”,學生接受采訪表示“宿舍里大約有35℃,比外面熱很多,沒有空調,風扇也不好用”。記者就此事聯系到該校工作人員,對方回應:“這個情況目前還沒有聽說。” (據7月7日北京時間)
學校真的不知情嗎?學生拍攝的視頻中,明顯能看到救護車燈閃爍,擔架停放,雖不能明確是否因酷暑導致學生身體不適,但肯定能看出有學生需要救治,而且,宿舍沒有空調,酷熱難熬,大量學生都跑去學校超市蹭空調,這些情況稍微了解一下就能知情,媒體一問,校方的回應竟然是“沒聽說”,跟高溫天氣比起來,這個回應還真是冷冰冰,透心涼。
如果校方真的“沒聽說”,只能說明他們對學生的生活狀況漠不關心,管理人員只管自己在室內吹空調,不管學生有多難受。若明明知道卻裝作不知,則是對媒體敷衍逃避,試圖“捂蓋子”息事寧人。無論是哪一種,都暴露出學校對學生健康權益的漠視,對校園安全管理的嚴重失職。
連日來,北方高溫兇猛,部分學校的基礎建設陳舊落后,難以滿足需求,的確是客觀事實。但不能以此為借口,就無視學生的健康權益。哪怕裝空調沒法一蹴而就,學校完全可以采取一些臨時措施:提供冰塊、風扇等降溫手段,開放有冷氣的公共區域供學生避暑,調整課程安排……這些應急措施成本不高,卻能傳遞最基本的關懷,如果什么都不做,放任學生在高溫中煎熬,甚至因此引發身體不適被送上救護車。如此缺乏人文關懷的學校,如何承擔起立德樹人的使命?大學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更是學生生活的地方。天再熱,心不能冷。
大學之大,不在樓宇之宏,而在胸懷之廣;不在排名之高,而在擔當之重。近年來,從“學生宿舍發霉”到“食堂飯菜漲價”,從“浴室限時開放”到“高溫拒裝空調”,某些高校屢屢因基礎設施落后、管理反應遲緩,對學生態度冷漠而上熱搜。條件差,設施不到位,或許有歷史原因或資金限制,但漠視學生疾苦,卻是態度問題。類似問題一再出現,暴露出一些高校缺乏基本的責任意識,對學生缺少關心和愛護,對社會而言,這恐怕就是最讓人詬病的“招生減章”。年輕人帶著憧憬踏入校門,卻發現學校對自己的健康和安全毫不在意,如何能對母校產生歸屬感?又如何能相信這里能培養出有能力、有溫度、有擔當的社會棟梁?
鬧上熱搜之后,涉事的煙臺南山學院終于有了回應,表示學校已安排專項資金,啟動線路改造和宿舍空調安裝工程,空調將在暑假期間安裝,同時將采取多項措施開展防暑降溫工作。可見,真想裝空調,完全可以裝,之前不裝,就是沒放在心上。
異常高溫天氣未來可能會成為“常態”,建立高溫應急預案、迅速改善學生和基層員工工作條件和居住環境,加快空調安裝進程,已經是各所高校必須面對的必答題。長遠來看,更應將學生福祉納入校園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升級。更重要的是,學校管理層應放下官僚作風,真正傾聽學生訴求,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關懷”。
如果校領導愿意早點走進學生宿舍,感受一下學生的痛苦,如果后勤管理部門能多聽聽學生的訴求,將之當成工作改進的目標,大學才能真正擁有大學風范,成為社會的榜樣。希望在這波高溫中,不要再看到這樣的新聞了,也希望學生焦慮的呼吁,能喚醒更多學校的良知,別讓學生和基層教工的汗水和淚水,成了大學里最刺眼的“風景”。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