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費”是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大關注點。《政府工作報告》從穩市場主體、促民增收、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部署促消費政策。近日,《中國經營報》就“如何促消費”話題采訪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博士等專家。
沈建光博士認為發放消費券可有效提振消費:一是更加重視需求側管理,將消費券作為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有效補充,在供需兩端形成合力穩定內需;二是注重定向投入,加大對困難人群、困難地區、農村縣域消費者以及中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將餐飲旅游、家電汽車更新等消費恢復短板作為重點支持領域;此外,重視強化數字科技賦能和企業補貼協同,優化政策設計,提升政策精準度和乘數效應。
以下是《中國經營報》采訪文章(3月10日刊發)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 專家:消費增速有望第三季度出現反彈》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出現回落跡象,因而如何有效促進消費已成為目前業界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消費方面,3月5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
受訪業界專家認為,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對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不過,當前消費仍然偏弱,還需要國家采取一些措施來提振消費,并建議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培育消費增長點等方面來提振消費,還預計消費增速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反彈。
部署多項具體措施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消費保持恢復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5%,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12.6%,均明顯高于2020年增速。全年最終消費支出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在“三駕馬車”中發揮了主拉動作用。
不過,當前國內消費仍然偏弱,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出現回落的跡象:2021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9%,11月份為3.9%,12月份為1.7%。
就此,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消費是經濟的壓艙石,不僅與國民經濟眾多領域緊密相連,而且消費的轉型和升級有助于引導企業優化生產結構,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然而,在局部地區疫情反彈影響下,當前國內消費仍然偏弱。”
據溫彬分析說,從小長假國內旅游情況上看,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到去年“五一”勞動節,國內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相比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恢復率逐漸升至高點,之后恢復率逐漸回落,這與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的趨勢相一致。到今年春節,國內旅游出游人次恢復率呈現觸底回升跡象,但旅游收入恢復率仍處于下跌之中。旅游出游人次和旅游收入恢復率之間的差異,反映出消費意愿不足。
由此,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并部署了具體措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
首先,在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方面,早在2020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互聯網+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及并趨于成熟。
對此,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日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預計,“下一步發力重點仍將著眼于模式業態創新、數字基礎能力建設、激活農村縣域市場等方面,將推動創新消費流通模式,有望顯著優化商品和服務消費供給效率。”
其次,在促進新能源汽車和綠色家電更新消費方面,沈建光認為,2008年后的“汽車家電下鄉”政策成效顯著,在短期內極大促進了消費回補,還有效撬動了農村市場。“汽車家電下鄉”政策十年來,中國居民汽車家電更新升級的市場空間廣闊。
因而在沈建光看來,當前支持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不僅有必要,而且效果可以期待;此外,通過政策推動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運營服務,也有助于消除新能源汽車消費痛點,釋放潛在需求。
有跡象顯示,自去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比較好:據東亞前海證券統計,2021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 萬輛和352.1 萬輛,同比均增長1.6 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高于上年8 個百分點。2022 年前兩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成績優異,平均增長了一倍多。
再次,在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物流方面,沈建光向記者指出,“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空間仍然較大。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重點部署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提升快遞進農村綜合水平,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支持建設立足鄉村、貼近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綜合體,培育符合農村市場特征的新零售業態等方面。這些措施有利于提升下沉市場物流基礎設施,降低物流綜合成本,促進農村消費業態與模式創新。”
最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建設、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等措施。
對此,沈建光表示,這有助于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減輕家庭“七有”支出,助力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實現共同富裕。
專家建議多舉措提振消費
在提振消費方面,溫彬認為,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這需要持續加大力度穩增長、穩就業、穩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從源頭上提振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溫彬說。
二是培育消費增長點。在溫彬看來,提振大眾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重點領域消費。激活縣域消費和鄉村消費,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拓展服務消費,完善社區養老、托幼、家政等領域消費的配套支持。
三是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溫彬認為,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豐富消費場景,完善供給體系,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消費升級。
沈建光也建議,從兩個方面來提振消費:一方面,應更加重視需求側管理,將消費券作為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有效補充,在供需兩端形成合力穩定內需。從實際效果來看,過往實踐已證明中國消費券政策成效顯著。
據沈建光介紹,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全國有上百個地(市、縣)先后實施了超500輪消費券計劃,其中多數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短期局部效果。此前,2021年11月~12月,云南省、哈爾濱市、鄭州市通過京東平臺發放政府消費券,20天內三地消費券核銷金額突破5000萬元,帶動消費訂單金額超過4億元,政府資金撬動消費杠桿率接近8倍。
在具體操作上,沈建光還建議,“消費券”發放注重定向投入,加大對困難人群、困難地區、農村縣域消費者以及中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力度,將餐飲旅游、家電汽車更新等消費恢復短板作為重點支持領域;此外,重視強化數字科技賦能和企業補貼協同,優化政策設計,提升政策精準度和乘數效應。
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就業和收入端政策也十分關鍵。沈建光對記者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十分重視就業問題,已提出支持創業、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多項舉措;此外,可考慮加大對困難人群、困難商戶的直接補貼,夯實就業和收入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有專家還預計,今年消費增速可能于第三季度反彈。該專家認為,收入預期、消費信心的逆轉將帶動消費形勢好轉,消費(增速)下滑趨勢或在第一季度見底,第二季度企穩,第三季度反彈。
開白轉載、采訪合作請聯系微信(ID:yxj615901)
往期文章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