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一種習慣,吃水忘記挖井人。
我們有一種習慣,吃水忘記挖井人。
有一種勝利,忘記犧牲人的名姓。比如無名英雄墓。
比如深圳特區建設,誰在前面吶喊,誰在上面穿針引線,誰在躬身其中,冒天下大在不韙,其現在聲名又如何?
而一句功不抵過,過不掩功,豈能一句話,輕松放過。
生活如水,歷史如磨。那些勒石的慶功石,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盡付于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那些享受電視,洗衣機,電話,電腦,汽車,飛機,微波爐,聯合收割機,請問讀者,有幾個,能把這些發明人的名字,記得清爽?
如果一個社會就是這么現實,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未來還有誰,來做好事呢?
比如一個國家,有的國家吃你用你喝你,反過頭來打你。此為何國?想起那些越南,阿爾巴尼亞,……無異農夫與蛇中的蛇。
有的人破家抗日,毀家抒難。捐了飛機,結果不是自戧,就是身敗名列。誰還愿意做好事呢,用一句hk俗語,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沒尸骸。
結果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勞資矛盾一直存在。過去在國際歌中,資本家是寄生蟲,現在呢,按市場經濟,企業家是創業家,特別像郭臺銘、王傳福這樣的企業家。讓幾十萬人有工開,有工資發,是不是也應重點保護呢?
工人不擔風險,企業是盈是虧,照樣拿錢,而企業敗了。首要問責的是法人。
現在鼓勵企業家精神,但是又不能壟斷式擴張。但很多政策出臺,棍掃一大片,比劫匪還兇。比如教育培訓,如果孔子在世,孟子下凡,怕也要下崗。
很多窮人創業限制還是破多。建議允許窮人,在創業時,少辦證,少被攆得雞飛狗跳。
五一節,有一個休息日挺好。但很多人,也許在擔心,節后,有沒有工開。
季節已經過了谷雨,經濟溫度還在嚴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