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在《》一文中寫到在宗商品在經過了2年多的上漲之后,可能遇到天花板,我們可能到了要賣出大宗商品的時刻了。
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新講話整體氛圍偏鷹,這讓市場有些擔憂美國又將通過人為制造一場衰退來最終遏制通脹。在加上全球各國政府為了應對通脹,紛紛在采取應對措施。比如我們說的,默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石油重新恢復供應等等。拜登也即將訪問沙特,敦促沙特增產。
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宗商品板塊的表現不太盡如人意。被稱為經濟領先指標的“銅博士”也罕見暴跌:
其實不僅僅是銅,各種金屬已經回吐今年的漲幅,其中回撤幅度比較最大的3個品種是鎳(-56.36%)、錫(-49.54%)、鋁(-29.6%)。摩根士丹利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采礦業的宏觀經濟背景已經“惡化”,原因是“各國央行加大力度對抗通脹,以及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繼續抑制對各種金屬的需求。“在兩年受益于由供應沖擊和旺盛需求支撐的超高利潤后,我們認為該行業的回報勢必回歸正常。”
不過,我覺得比較難預測的是原油的價格。下圖是2021年世界10大原油生產國:
原本這些國家如此都開足馬力生產,原油是供大于求的。但是,現在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俄羅斯這邊的供應并不順暢。2021年,俄羅斯的產量約占全球的14%,如果因為被制裁導致一半的石油沒辦法進入全球市場,那么全球供應缺口將達到7%左右。
不要小瞧了這7%,缺口7%并不是說油價只會上漲7%,而是要一直漲,漲到大家都開不起車,有7%的需求最后完全退出市場為止。摩根大通認為,如果在沒有辦法彌補俄羅斯的產能缺口的情況下,徹底禁止俄羅斯石油會讓讓布倫特原油價格從現在的111美元附近,瞬間飆升到380美元!
那么不確定的因素就來了,一是沙特和其它產油國有沒有能力彌補這么大一個缺口?前幾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在G峰會會場外向拜登表示,阿聯酋總統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向他透露,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最大的兩個石油生產國沙特和阿聯酋很難再增加石油產量。
其實,我也覺得短時間讓沙特他們增產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在前面的圖上可以看到,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國,加拿大也是前五的產油國。如果擴產真的這么容易,他們自己就擴產了,何必要千里迢迢去求沙特呢?
二是,就算沙特有這個能力,他們愿不愿意彌補這個缺口?作為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正在享受高油價帶來的經濟紅利。不擴產,高油價,他們賺得更多;擴產,油價下降,他們賺得反而更少。這種情況下,需要什么的條件才能使得沙特愿意增產呢?有人說美國將說服埃及把紅海上的幾個島嶼交還給沙特,但是埃及就真的愿意吃這個虧嗎?所以,大家都要等拜登見了沙特王室之后再說,看看他能給出什么讓沙特沒有辦法拒絕的條件。
我們沒有辦法猜到后面的進展,所以只能基于現狀對下半年的投資做三個假設:
1、樂觀情形:
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事拖到冬天,歐洲急需能源取暖。美歐把烏克蘭賣了,和俄羅斯和解,取消或者有條件的取消對俄制裁。那有全球通脹有可能立竿見影地回落,全球央行也沒有必要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再加上國內疫情防控政策轉變,經濟開始復蘇,企業盈利恢復。那么中國的經濟和股市都會上一個臺階。
2、中性情形:
通脹還是居高不下,其它國家央行收縮力度不變,美歐都出現衰退跡象。但是中國從疫情中走出來,私人部門內生恢復,居民消費恢復。這樣的情況下,煤炭、磷等資源還是值得繼續看好,受益于工業金屬價格回落的制造業(家電、機械等)值得看好。
3、悲觀情形:
通脹居高不下,疫情反反復復。這種情況下,煤炭、磷等資源能源值得看好。然后逆周期調節經濟的基建地產等板塊相對更值得看好一點。
然后不管上述三個情形哪種總得,我個人都非常看好新能源板塊,包括風電、鋰電、核電以及相關的配套產業鏈。這有可能是一個值得投資10年以上的行業。
最后用司馬懿的一句話為本文做一個總結:“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投資過程中,事態是不斷變化的,大家要根據變化不停的審視我們的投資標,并根據時局的變化進行調整。切莫刻舟求劍,抱殘守缺!
祝大家下半年投資順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