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發了APA的PTSD指南,還挺受歡迎。后臺一下復活了,涌入了上百留言。
對于這一經常年更的號來說,可謂是很重要的正面反饋。證明我號初心沒死,粉絲也還好好活著。
不僅如此,其實從17年9月半停更狀態之后,陸續都會收到不少合作的邀約,有問能不能幫忙分銷課程的,有問能不能轉推文的,也有問能否勸募或者是推薦書籍的。
事實,大家也看到了,就是基本也沒啥廣告,也沒有太多友情轉發。
運營的時候,實際上也很為難,既然我們是懂心理學的好朋友,是不是也應該給好朋友幫忙轉發轉發,大力吆喝呢。所以就有了很多不是很了解內容,但也不好拒絕的轉發,分享,推薦或者合作。
我在狀態最差的時候,曾經拒絕過幾次“機會特別好”的合作,有一些有很不錯的費用,有一些是很有名望的機構。
這兩年拒絕,拖延或者忘記回復的組織里面,也有不少真的大家覺得比我們知名和厲害的機構,其實你說幫忙轉發一下,似乎也就是動動手指復制粘貼的事情,為什么那么困難。
我今天早起,想到了一句話,8個字:
先交朋友,再做生意。
對的,我們的社會發展很快,尤其是自媒體行業或者更泛化的互聯網行業,如蜉蝣一般朝生暮死的項目,公司或者自媒體,比比皆是。
有好的合作機會,就應該努力抓緊,蹭蹭蹭地往上漲流量和抱住大腿,一點都沒錯。
而且,說夸張點,我們也是吃過流量的紅利,也是被流量喂養長大的。
我們是在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最紅火的那幾年開始入局的小小創業公司。
但是,從 2015年就開始意識到,似乎跑得太快了,一切都失速了。
會有許多希望主動合作的機會,也有許多積極回應資本和流量的聲音在耳邊響起,但有一件事,對創業者來說很難,也很簡單:就是做決定。
做決定,最難的部分是,選擇不那么有利的事情來做,不那么短視的事情來做,但我沒有勇氣和人分享:
堅持長期主義難道不是創業雞湯里面的基本配置嗎?為什么真正踐行的人那么少?
為了生存就必須lose掉品牌本身的調性,內容的科學嚴謹性,或者把“用戶”當成一堆數字倒買倒賣嗎?
我不敢說這些話,也害怕得罪人,還是希望你好我好,經常讓內容變得模棱兩可,編輯和運營進退兩難。
運營需要有數據,有轉化,有實質性流量,編輯需要保證科學嚴謹性,保持品牌風格調性。
通常來說,我并不能很好的區分二者的職能和矛盾。
很多僵持的局面和令人尷尬的拖延就是如此發展。
鋪墊了那么久,回到了交個朋友,再做生意。
交朋友,對我來說,很難,不,是非常難。
讀了心理學,它變得更難,用交朋友的心態,還要要求人家朋友得懂一些科學的心理學,還把這事當成一個創業來做,就是難上加難。
懂心理學的好朋友,這幾個字,為什么反反復復強調,因為它是我們認識的基礎,也是我們唯一想做的事情,所以這個跟名利是無關的。
我們合作,不合作,判斷標準來自于:
1是否有利于分享科學的心理學知識
2是否能夠幫助更多好朋友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理解他人,做出行動上的改變
3是否能夠為更多心理學人產生積極的鏈接
4是否能夠為想學習心理學的人創造更多低成本高產出的學習機會
5是否符合基本的倫理道德和行業規范
6合作的項目是否具有可持續地運作的趨勢和能力
7是否有一定的創新性
以上七點,最少也得符合2點以上,才有機會能夠深度地聊下去。
而這中間的溝通成本是非常高的,是交朋友,也是談戀愛。
合作是結盟,也可能是婚假。
每一次都是很慎重,非常的小心翼翼。
當然,這么小心翼翼,自然而然就錯失了很多機會。
可是,我還是有那么一丟丟“硬頸”(粵語倔強的意思)吧,就希望還是能花足夠多的時間,彼此了解,再深入談,是否合作。
我的郵箱:k@yoxinli.com,歡迎你和我先交個朋友,彼此了解了解。
老朋友的話,得閑飲茶啦,我很愿意和大家聊一聊,我對心理學的一些不合時宜的思考。
Best,
Yours Keledoll
photo:keledoll@成都雙年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