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縱湖素有“蘇北第一湖”之譽,位于江蘇鹽城市鹽都區和興化市交界處,碧波蕩漾,湖水浩渺。資料顯示,大縱湖湖面呈橢圓形,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是里下河地區最大、最深的湖泊,天然餌料豐富,各種水生動、植物在這里安然休憩、生長,儼然是一處絕佳的樂園。
大縱湖是一部人水交融的歷史,自成湖以來,大縱湖人就是枕湖而居,以水為生,過著簡樸的魚耕生活。如今這里已是大縱湖旅游度假區,作為旅游區,這里基于濕地自然資源,發展建成有60多個景點及設施。景區以“生態旅游”主題為核心,融合生態、濕地、休閑、度假、運動等元素,成為了長三角地區著名的湖蕩濕地旅游度假目的地。
關于大縱湖的成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沉湖說,一種是瀉湖說。沉湖說稱大縱湖原為一座繁華的東景城,因突然地陷而被水淹沒;1929年大旱,湖底干涸,曾發現有許多鍋灶、城墻磚、鋪地磚、瓷瓦罐、壇子等,還見到一根斷旗桿、一眼古井,以及城墻和街道的殘跡。瀉湖說者考證,大縱湖由瀉湖演變而來,初次成陸后為灘涂,曾有人類活動,后因海水入浸沉沒,海水東退后,此處因地勢低洼,形成湖泊,距今已800多年。
來到大縱湖,必然要坐上游船在浩渺的碧波上游歷一番,看清新湖水透明見底,波光云影,水天一色,其實,我們坐船游覽的僅僅是外湖,里面中心地帶還是不讓進去的。“大縱湖有一望無垠的湖蕩水面和清澈醇厚的二級水質”,朋友說,非常適合螃蟹和魚類的生長,“縱湖十鮮湖鮮宴”更是譽滿江淮,八方食客慕名而來者甚眾,這首當其沖的就是大縱湖清水大閘蟹,我們這邊的螃蟹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肥肉腴,肉鮮味美,營養豐富。秋風起,傲菊黃,正是一年品蟹時,還有“九雌,十雄”之說……味道鮮美,令人垂涎三尺。
朋友的描述讓我頓覺饑餓難耐,可惜我到的不是時候,這個季節螃蟹似乎剛開始生長。
大縱湖為過水型湖泊,也就是說是活水,很少淤泥,坐在船上可見魚蝦水草。寬闊的大縱湖景色壯麗,在湖中船舶上遠遠望向岸邊,古鎮、城樓、庭院、四角涼亭等建筑格外靚麗迷人,波粼粼的湖面,藍綢子般的湖水一只伸到遠處視線的盡頭。距離湖心蘆葦蕩的水域籠罩著一層水汽,氤氳彌漫的氣息蔓延到淺灘的水草上。水草自由自在地隨著水波扭動。水面倒映著的幾點云朵,突自在天邊游走,云卷云舒之間把陽光揉進湖水,灑下滿面的金光閃耀。
這里的蘆葦蕩可不是普通的蘆葦蕩,這是一個巨大迷宮,目前已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世界最大的水上蘆蕩迷宮,據說,蘆蕩迷宮是大縱湖景區的“頭牌”,很多游客便是沖著蘆蕩迷宮來的。
大縱湖蘆蕩迷宮面積約21萬平方米,設有88條水道,水道復雜,像極了“八卦陣”。當船行駛在蘆蕩迷宮中,“野豬林”“景陽岡”等景觀忽然跳入視線。據傳,當年元末明初大豐白駒場鹽民領袖張士誠揭竿而起,在大縱湖蘆葦蕩建立好漢寨,訓練水師,從此攻下揚州,定都平江。后來,《水滸傳》就是以此故事改編而成,因此大縱湖也有“水滸的搖籃”一說。
只是,我們船只經過時拍攝角度不好,沒有拍到蘆葦蕩迷宮的面貌,不過在網上看到過一組航拍的圖片,簡直令人震撼,美得讓人心醉。
這片水域還生活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鴻雁,這些鴻雁均已經過飼養員訓練,一聲口哨吹起,飼養員在前方駕駛游艇環湖疾馳,成群結隊的鴻雁便緊跟其后,一只只大展雙翼,從觀光游船前整齊地飛過,場面十分壯觀。
上了岸邊,沿著湖邊小徑隨意游走,你會看到一片古建“宋氏宗祠”,據說在這片大地歷代人才中,以宋氏為最。相傳宋家自大縱湖北宋莊外出為官,遷居江西樂平。北宋仁宗年間,宋郊、宋祁兄弟時稱“二宋”。
后來,明末清初又有書法大家宋曹,他潛心研究書法,字體以質樸剛健著稱,曾受兩江總督于成龍之邀編撰《江南通志》,受后人稱頌,其祠堂兩側題字為“兩朝輔弼,十世簪纓”。
現在景區內的宋氏宗祠是度假區與宋氏后人共同保護和打造的文化遺存。這里是個不錯的文化體驗場所,在欣賞先人留下的丹青墨寶之余,還可以親自體驗琴棋書畫的魅力。
在大縱湖旅游度假區一隅,還有一座影視城,建有火車站民國街、碼頭等影視拍攝景觀。來到這里我才知道,原來,影視劇里那些一排排古建并不都是能夠居住的真房子,而是假的,要么房子是簡易壘砌,要么就是至建一面墻壁,墻壁上有門窗有屋檐,而墻壁后其實長滿了荒草。當然,這些僅僅是拍攝需要的道具而已,作為游客我們到了此地打個卡拍個照,了解下即可。
這座影視城建筑風格以民國時期為主,并兼顧南北方建筑的不同特點,加上亭、臺、樓、榭穿插,共有18個島、300余個拍攝場景,據說,很多熱播劇都曾在這里的影視基地拍攝取景,比如《我的絕密生涯》《熱血》等。
據說,當年當年電影《柳堡的故事》在這里的拍攝時候,景區重新打造了一座全新的柳堡村。進入柳堡村,熟悉的旋律《九九艷陽天》便傳至耳邊,村內依據電影的劇情和角色設計了多處貼合主題的建筑,書香門第、漁耕之家、新四軍大禮堂、英蓮茶館、小牛豆腐坊等。
在釀酒坊,你可以免費品嘗大縱湖糧食酒,在手工編織坊,從舊時老百姓家里收集來的草鞋、草席、草帽、蒲扇擺滿了整面墻壁,足以喚起老一輩人的兒時記憶,讓人感受到濃濃的蘇北田園生活氣息。
有史料記載,“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從山東辭官歸隱后,曾在大縱湖畔執教三年,留下“耕讀書院”。他在大縱湖畔題聯贈漁民:“半灣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萬斛珠”,也將其“嬉笑怒罵”的灑脫性格傳遞給了里下河百姓。如今的大縱湖景區也打造了板橋書院,以還原鄭板橋當年教書育人的場景。
“美麗大縱湖,自在東晉城”是這里對外傳播口號,在大縱湖東南側,有一片近年來修建的古城——“東晉水城”,史料記載,北宋年間這里確實有一座古城時名為“東京城”,有向往東京汴梁繁華之意,后因避諱更名為“東晉城”。據說當年戰亂,為了阻止金人得到這座古城,南宋王朝決黃河堤放水淹沒了東晉古城——難道這片湖泊之下還沉睡著一個真正古老的城池?
“湖生山巔天下奇”,與大縱湖相依相伴的東晉水城包含“九島,七河、三街,兩廣場,一碼頭,一渡口,二十四橋”,一條主河道石梁河貫穿九島,二十四座古橋將九座島嶼婉曲相連,是一個涵蓋“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度假體驗的目的地。
走在這里的石板路上,欣賞著神奇的“古代”水城風光,令人心曠神怡。一輪明月下,上演著一場過去與現代的“千年之約”,倘若是在大閘蟹肥美的時節來到這里,是不是會更有味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