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溜古鎮,是我生命誕生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律動著我的血脈,那里的人文滋養讓我的心中有了詩和遠方。然而,她卻像養在深閨里的姑娘,天生麗質,清純可愛,等待世人來認識她。
安溜古鎮位于安徽亳州、河南鹿邑交界處,屬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管轄。她是一個傍水而生的古鎮,所以它的歷史和文化中總少不了水的元素。“安”即平安、安穩之意?!傲铩痹谒纳现竻R合之水很快、很順暢地流走,不會旋淤沖擊而造成水患。又說因安姓人家起居河流湍急之處興集而得名;她北臨惠濟河,該河橫貫古鎮,從開封而來,奔蚌埠而去,河北十里則是李闖王古戰場李集;她南瀕渦河,仰望道家圣地——老子故里太清宮;她西通古都汴梁(開封),東連渦河與惠濟河交匯處(兩河口),再東二十里,直至曹操、華佗故里亳州城。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民風淳樸,地勢得天獨厚,自古稱之為風水寶地。
安溜系歷史名鎮,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宋已趨繁榮,明、清最為興盛。據史料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創業時,曾在“安家溜”樹幟擴兵。明朝洪武年間,安家溜已為漕運商埠,舟船不絕,商賈云集。元末,朱元璋創業失敗,曾與劉基(字伯溫)、徐達等在此避難,居住于安溜集周家胡同。后來,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明朝,曾諭旨欽建“明離宮”,以示紀念。
“明離宮”,因“離”在八卦中屬火,又稱“火神廟”;因此地為老子問“里”處,又稱“問里宮”。問里宮有門額石匾一塊,現仍保存完好。據問里宮碑刻載:孔子當年曾問禮至此,詢問老子居處何在,故曰“問里”?!袄铩奔垂糯駪艟犹??!吨芏Y》記載:“五家為鄰,五鄰為里?!笨鬃訂柪?,實際上就是詢問老子的具體居處。
自此,安溜古鎮日益繁華,山西、陜西等地商人紛紛在此建立會館。以古鎮安溜為中心分布著眾多寺院廟宇,從明離宮(火神廟)出發,按逆時針環繞古鎮,可發現十多處古廟寺遺址,分別有明離宮(火神廟)、老子廟、玉帝廟、唐廟、天齊廟、山西會館廟、觀音廟、姑子廟、包拯廟、塔寺廟、螞蚱廟、土地廟、一步三廟等眾多寺廟遺跡。其中最負盛名、現仍逢會紀念的當推玉帝廟(農歷三月初十古廟會),南塔寺古廟會(農歷四月初八古廟會),天齊廟古會(農歷十月十六古廟會)。每逢這幾個古廟會,仍然有不少商販到此交易,其熱鬧程度絲毫不遜當年。
據老輩人講,安溜古鎮當年廟群碑林的建立,使安溜形成了“八大家,四對門,一棵槐樹照兩省,七十二磴上天梯,抱著(明槐)貢酒上金殿”的俗諺口碑,由此而名揚中原數百里,被人稱之為“小南京”。
“八大家”就是古時當地最富有的孫、武、王、劉四大旺門,還有最貧窮的蒿、翟、班、韋四個冷門(因為其家戶小,把他們劃為“大家”,屬戲謔言),故此合稱為“八大家”。
“四對門”是指四個相對的廟門,分別指當時古鎮西門朝東的唐廟和古鎮東門朝西的山西會館,以及古鎮北門朝南的火神廟和古鎮南門朝北的包拯廟,共稱“四對門”。
“一棵槐樹罩兩省”是指安溜古鎮明離宮前一棵碩大的槐樹可罩住兩個省。傳說明朝燕王朱棣掃北時,路過安溜,被這兒的風景所陶醉,于是他便將大隊人馬駐扎這里。由于燕王軍紀嚴明,其部下對百姓秋毫無犯,深受老百姓的愛戴。燕王離開這里時,心懷留戀,于是就在“明離宮”前栽下了這棵槐樹,被后人稱為明槐。
在以水運為主的年代,惠濟河是不可多得的水運航道,上可達開封,下可抵揚州,一時間商賈云集,會館林立,寺廟遍地,香火不斷,好不繁華熱鬧。由于商貿的繁榮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安溜集屬誰管轄便成為了安徽和河南地方官爭論的焦點,因為歷史上安溜集曾有屬于譙城和鹿邑管轄的記載,一時間難定伯仲,后來雙方地方官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以槐樹為界,樹西為鹿邑,樹東為譙城,從此便有了“一棵槐樹罩兩省”的傳說。
當年,在安溜古鎮明離宮(火神廟)后方的惠濟河畔,有一個古老的渡口,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為了便于裝卸貨物,人們在惠濟河斜坡上用石板修成梯子,據說有七十二塊,所以就有了“七十二磴上天梯”的美譽(現在火神廟后僅剩寥寥幾階)。
清末及民國時期,戰爭頻仍,安溜憑得天獨厚的地利而自保。一些官宦、紳士、富商、大賈,為躲避兵災來安溜者接踵,為安溜古鎮的文明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源泉。
安溜古鎮物華天寶,自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無污染、無噪音,空氣中彌漫著草藥、釀酒、瓜果和泥土的芬芳;這里的水是甜甜的,它與古井酒廠同屬于洪河水系;這里盛產小麥、大豆、高粱、玉米等農作物和煙葉、棉花、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沿渦、惠兩河數十里及村旁野外,皆連片果林,主要為桃、李、杏、花紅、棗、柿子、櫻桃、核桃等。每年春季,花團錦簇,溢香十里;至夏秋兩季,碩果累累,充實萬家;其它樹種則名目繁多,諸如:三人伸臂不能合抱的宋代楊樹,兩人伸臂難以合抱的拖拉榆樹,老枝蒼勁的明代古槐,集西三里五人伸臂難以合抱的唐代銀杏樹,都是安溜古老的見證。而其它雜樹也比比皆是,充滿阡陌閭里,沖天拔地,巍峨壯觀,美不勝收,使人仿佛置身于神仙般的境界。
安溜古鎮特產豐富,遠近聞名。清末,安溜集腌臘街生產的臘肉多次進貢皇上,受到封賞;民國時,當地產的大豆運往東南數十州縣,譽滿華東。其酒坊、飯鋪、客棧更是星羅棋布,夜市小吃獨具特色。比如安溜盛產明槐貢酒、酩餾酒、懷家酒坊、狀元紅等,載譽華夏。
安溜古鎮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安溜集西四里,曾是宋末農民起義時孫二娘開店、招攬人才的地方,至今當地流傳民謠云:“安溜集,向西看,四里有個孫花店”。僅明、清兩代,安溜就出舉人、秀才六名,據老輩人講,作者的生父張儒林(已逝)祖上就是晚清舉人出身,還有道光年間舉人馬先周、秀才張蘭節,光緒年間秀才王金明、雅仿五、王東明等皆為一代名士??箲饡r期,安溜有識之士為追求光明,拯救中華,沖破重重阻力,到解放區求學,探索革命真理者達70多人,作者的生父張儒林先生亦為其中一員。新中國成立后,安溜更是人才輩出,也不乏高級領導同志,比如作者生父張儒林之學生蘇迅先生,官至安徽亳州市委書記,今已退休在家,頤享天年。
安溜古鎮就像那棵深深扎根在泥土里的千年明槐,如今她雖然沒有如傘的華蓋,也沒有挺拔粗壯的樹干,有的只是浮在地上蚯盤的根,還有那千瘡百孔的樹身,更有那半樹枯枝發新芽的精神,這足以令人肅然起敬!因為她頂天立地,因為她生生不息,她是安溜的象征,她是安溜的歷史見證,她是安溜人心中的圖騰。(懷家倫)
作者簡介:
懷家倫,男,1968年5月生于安徽亳州,原籍河南鹿邑,資深媒體人、作家、編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與文學創作,2000年進入安徽亳州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兼任央視編導,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其新聞作品曾得到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的批示;2006年10月出版作品集《草根記》;201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華佗傳奇》,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長春廣播電視臺演播成長篇評書,后被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2018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張巡大傳》,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喜馬拉雅團隊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即將上線。主要代表作《草根記》、《編外警察》、《淚灑花季》、《芍花之戀》、《選村官》、《華佗傳奇》、《張巡大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