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農(nóng)歷壬寅年(虎年)清明節(jié)到了,對我來說,今年的清明節(jié)非同尋常,今年的清明節(jié)是我父親三周年祭日,今年的清明節(jié)新冠疫情又呈多地多點多源散發(fā),不能為老父親舉行三周年紀(jì)念儀式了,便含淚辭掉了嗩吶樂隊,辭掉了廚師大總,辭掉了上百家準(zhǔn)備前來參加紀(jì)念儀式的客人。
父親是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生于1943年12月14日,病逝于2019年4月5日(農(nóng)歷三月初一),父親是在母親去世后的第四個年頭去世的。他一生勤勞樸實,節(jié)儉度日,雖沒有驚人的豐功偉績,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的腦海里,父親雖然個頭不高,但他的身影卻像蒼天一樣偉岸,他的靈魂已經(jīng)融入了故鄉(xiāng)那片黃土地,在我心靈深處已經(jīng)鑄成了一座永恒的不朽豐碑。
今天早上一睜開眼,我就想起了父親,就想起了天堂里的父母,便很想為他們寫點文字,記錄他們在我生命中的感動和點點滴滴的回憶。恍惚間,父母從歲月的深處向我走來……
說實話,父母在世的時候,我很忌諱的一句話就是,說我是抱養(yǎng)的,特別是在父母面前,如果誰不經(jīng)意間說了這句話,我會瞬間臉紅的,也會打心眼里排斥他,對他很反感的,因為父母對我太好了,可以說是視為己出,所以我不想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比如七年前,母親生前住院的時候,一位病友指著我問母親:“他是你兒吧?”母親爽快地答道:“是的。”
“您跟前(方言:生)幾個?”
“響應(yīng)計劃生育,就生他自己!”
其實,我心里明白,我是父母抱養(yǎng)的,還是我12歲那年,親生母親去我家認(rèn)我,我才似信非信。
怎能忘記,生母在認(rèn)我的當(dāng)天,我們村正在唱大戲,當(dāng)我得知這個信息以后,痛苦地跑出了家門,跑向村后的渦河,淚水融進(jìn)了滾滾渦水……
怎能忘記,正是生母在認(rèn)我的當(dāng)天,父親拖著疲憊的身軀,默不作聲,手里拎著個籮筐,邁著沉重的腳步,從庭院的東邊,走到庭院的西邊,又從庭院的西邊,走到庭院的東邊,好像在撿拾著碎磚頭什么的,就這樣來回地轉(zhuǎn)悠著,直到天黑……
怎能忘記,我是在母親苦澀的淚水里泡大的苦孩子。據(jù)村里老人講,1968年5月,我在安徽亳州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呱呱墜地。我的降生,非但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歡樂,反而帶來了很多無奈和憂愁。是啊,在這個家庭里我已是第七個孩子了,他們原本就吃了上頓沒下頓,何況又多了一張嘴呢?所以,在我出生前后,這家人就四處打聽著,有沒有收養(yǎng)我的人家,好讓我逃個活命。
我是東方發(fā)亮的時候出生的,就在我出生的當(dāng)天上午,河南鹿邑一懷姓夫婦用50斤紅薯片作交換,把我抱養(yǎng),懷姓夫婦成了我真正意義上的父母。
然而,在那個蠻荒年代,一家人能填飽肚子就相當(dāng)困難,再喂養(yǎng)一個孩子談何容易?!當(dāng)時,別說沒錢,就是有錢,若是沒有票證的話,連斤紅糖都買不到,況且母親又沒有奶水,她拿什么來喂我呢?萬般無奈,只好用開水加點油鹽泡饃,然后一口一口地嚼著喂,或者打點面湯用奶瓶一點一滴地喂。親戚鄰居,凡是我同齡人母親的奶水,我?guī)缀醵汲赃^,盡管這樣,從早到晚我還是餓得哇哇直哭……孩子是娘的心頭肉,嬌兒一聲哭,慈母千行淚呀,母親看著我一天比一天消瘦,她很無奈,只是連聲嘆息,整日以淚洗面。
當(dāng)時,年屆花甲的爺爺急中生智,從集市上買回來一只剛剛下過崽的奶山羊,招呼幾個人把山羊按倒 ,讓我吃山羊的奶水……
然而,剛吃了幾天,我就腹瀉不止,后來竟然哭不出聲了。母親抱著我,趕緊到鄰村(薛樓)合作醫(yī)療社去看醫(yī)生。醫(yī)生說,在這里住幾天瞧瞧看吧。幾天過后,療效不佳,母親含著眼淚把我抱回了家。當(dāng)時,我不知是餓的,還是怎么回事兒,我的雙手瘦得像雞爪一樣,一個勁兒地往里勾,勾成了一團(tuán),就連大人也很難掰開,誰見了都搖頭嘆息:看樣子,這孩子是沒救了……母親看看圍觀者 ,又看看我,不禁號啕大哭:“我的命咋恁苦啊……”。
無巧不成書(福)。就在這時,鄰村一國姓夫婦與我一樣大的女兒不幸夭折。論年齡,國姓夫婦比我的父母還要大,論輩分,我和國姓夫婦是平輩,喊他們大哥、大嫂。大嫂的奶水很好,父親就托旁院的大爺說和,想讓我吃大嫂的奶水。
開始的時候,大嫂有些不同意,一是她自己剛剛丟了女兒,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女兒,心里很難受。二是我當(dāng)時面黃肌瘦,兩只小眼睛迷迷糊糊的,長滿了“眼屎”, 身上還一個勁兒地出虛汗,還腹瀉,看著就嚇人,萬一有個閃失,他們擔(dān)當(dāng)不起。
眼看這事兒就要“黃”,還是旁院的那位大爺會辦事兒,他一天往大嫂家跑了好幾趟,不停地勸說:“你就放心地喂吧,我丑話說到前頭,要喂死了算這小子的命短,不怪你們!”有了這番話,大嫂一家人才勉強接收我。
我被抱到大嫂家的時候,已經(jīng)是奄奄一息了,大嫂不敢抱著我喂奶,她把我放在軟床上,然后俯在床邊,小心翼翼地、一口一口地喂,生怕一不小心噎著我,或者傷著我的哪個部位。俗話說,小孩像青菜,變化來得快。嫂嫂那甘甜的乳汁,很快使我的生命得以復(fù)蘇,我一天比一天能吃了,身上也開始長肉了。九個月之后,我吃得肥頭大耳,像鵝娃子一樣。
村里人每每講起這段往事,我都會兩眼含淚,我想,我們以后祖祖輩輩都不能忘記大哥大嫂的恩情呀,他們是我的大恩人!
滴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我參加工作以后,我對大哥大嫂的感情像對父母一樣,都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dá)的。現(xiàn)在,大哥大嫂也離開了人世……
怎能忘記,我剛記事的時候,父親和村里的青壯勞力一起,拉著架子車,帶著干糧,去很遠(yuǎn)很遠(yuǎn)有山的地方拉石頭,回來建設(shè)鹿邑渦河大橋。他們走出村莊的時候,恰巧我在村前311國道旁的壕溝里與小伙伴玩耍,我在成群結(jié)隊的人馬中,看到了父親,不知怎么了,我竟脫口而出說了這樣的話:“俺大,你要小心點兒,別讓石頭砸著你啦!”此話一出,引得路人哈哈大笑。可是,沒過幾天,我就聽大人說,我家的架子車被山上飛來的石頭砸壞了,架子車其中一個輪子被砸成了一個“v”字型,當(dāng)時幸虧我父親迅速躲進(jìn)了裝滿石頭的架子車底盤下面,才躲過這一劫。
怎能忘記,父親為了給我湊學(xué)費,騎著自行車到50里以外的安徽亳州城里買回粗大的竹竿,然后劈成條狀,連夜做成鍋上用的竹箅子,到集市上去賣……
怎能忘記,父親去世前的那年(2018年)夏天,我們從阜陽坐飛機去杭州旅游。在旅游的過程中,父親不慎跌倒,平時干活很起勁的父親,費了很大勁兒才起來,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父親真的老了,原來花白的頭發(fā)幾乎全白了,手腳已經(jīng)不再那么靈便了。時光的車輪,在父親古銅色的臉上碾刻了深深的皺紋,一陣酸楚頓時涌向了我的心頭。還好,老父親早年在生產(chǎn)隊炕煙葉時,由于受冷熱刺激,落下腿腳麻木和支氣管哮喘的病根兒,經(jīng)過長期的中醫(yī)調(diào)理,當(dāng)時已經(jīng)好了很多,能自己走很長的路了,可誰也沒有想到,第二年清明節(jié)的那天上午,父親正在田地里拔草的時候,突發(fā)心梗與世長辭……
怎能忘記,怎能忘記,又怎能忘記,我還有很多很多的怎能忘記,只可惜情長紙短,無以言表。
如今,身處繁華都市的我,常在自己的睡夢中屢屢浮現(xiàn)父親的身影,那年那景那人仿佛還在眼前,父親猶如雕刻在我們?nèi)松贸躺系囊蛔S碑,時刻不曾忘懷......
親愛的父親母親,清明時節(jié)淚紛紛,我真的想您了,您昨夜飄忽在我的夢中,我又感受到了您的氣息,感受到了您注視的目光。親愛的父親母親,您為什么總在我的睡夢中來到我的身旁?我的耳畔仿佛聽到了您的聲聲呼喚:滿(我的乳名),該吃飯了!直到我醒來,拼命睜大眼睛,可再也看不見您滄桑的臉龐,我的眼角瞬間溢出了酸澀的淚水。親愛的父親母親,是不是您也在想念我呀,才會把您思念的淚水降臨到我的眼角,讓我感受到您就在我的身旁。
時間越久思念越深。我每每回到老家,在鄉(xiāng)村公路旁,在村前村后,在廣闊的田野里,我時常會在剎那間的一個愣神里,恍惚看到某個人就是您,但定睛以后,才知道那是鄰居的大爺大媽。 我多么希望這種剎那間的幻覺能夠在現(xiàn)實中定格,在定格中,我們能回到過去的歲月。
如今,再踏進(jìn)家門,我再也看不到父母那熟悉的身影,再也找不到那回家的感覺。沒有了父母,在外面漂泊的心,又到哪里去尋找一個恬靜舒適而又溫馨的港灣?我是多么盼望再回到從前,在每個出門的日子里,看見父母目送我離開;在每個回家的日子里,看見父母在村頭凝望的身影。
時間輪回,不舍晝夜。當(dāng)年的情景雖歷歷在目,但已離我遠(yuǎn)去,唯獨父母的愛永遠(yuǎn)定格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感恩有您,感恩有我,愿感恩的心毫無吝嗇;父親是山,母親是河,愿無私的愛地久天長;思念是紙,淚水是墨,愿父子之情永不割舍;血濃于水,愛大于天,愿天堂里的父母幸福永遠(yuǎn)。
親愛的父親母親啊,清明節(jié)到了,您是否也聽到了我深情地呼喚?天上那兩顆最亮的星星是您嗎?您能感覺到我的思念嗎?您在那遙遠(yuǎn)的天堂,還好嗎? 老家門前,您親手栽下的那棵桃樹,開花了嗎?那盛開的桃花,您能看見嗎?
親愛的父親啊,您三周年的祭日到了,我雖然留不住您,但我留下了您那永不褪色的照片,您像一座豐碑,永遠(yuǎn)矗立在我們的心中。如今,我再也沒有跟您頂撞的機會了,我的千言萬語換不來您的只言片語。現(xiàn)在,我只有借著輕柔的春風(fēng),把我們飄渺的思念帶給您,讓您保佑我們?nèi)移狡桨舶玻。☉鸭覀悾?/p>
作者簡介:
懷家倫,男,1968年5月生于安徽亳州,原籍河南鹿邑,資深媒體人、作家、編導(dǎo)。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與文學(xué)創(chuàng)作,2000年進(jìn)入安徽亳州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兼任央視編導(dǎo),山東省青年作家協(xié)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其新聞作品曾得到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的批示;2006年10月出版作品集《草根記》;201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華佗傳奇》,全國新華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發(fā)行,被長春廣播電視臺演播成長篇評書,后被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2018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張巡大傳》,全國新華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發(fā)行,被喜馬拉雅團(tuán)隊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即將上線。主要代表作《草根記》、《編外警察》、《淚灑花季》、《芍花之戀》、《選村官》、《華佗傳奇》、《張巡大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