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要和一位老朋友告別,認識了他十八年,這是第一次我們分開的時間超過半年。
到現在,還記得我們第一次一起去攀巖,第一次一起看電影,第一次十指緊扣的畫面。
我就是非常容易就會回憶過去的人,也不時會發各種想當年的朋友圈,于是在友心人里面搜索了“懷舊”這個詞,找到了這篇關于懷舊的心理學,分享給大家。
懷舊,并不是油膩,也不一定是現在過得不好,有時候,可能只是一種人的一種正常的對自己的思考和情緒的接納而已。
希望這位老朋友,能帶著我的思念去遠行。
Best,
Yours K
往日時光
譚維維 - 譚某某
哈利波特第8部剛剛面世,就引發了全球“哈迷”的瘋狂搶購。然鵝哈利已經戰勝了伏地魔,難道吸引哈迷搶購的真是婚姻家庭肥皂劇么?
才不!他們搶的不是《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搶的是回!憶!搶的是哈利的魔法學校伴隨自己成長的過程,是一份摻雜著追憶、溫暖、美好的「懷舊」心情!
懷舊(Nostalgia)源自希臘文中 nostos(返回家鄉)及 algos(痛苦)之組合,字面意思即是“思鄉之苦”。從那以后它便擺脫不了壞名聲:
17世紀瑞士內科醫生Hofer針對在異鄉無法歸家的瑞士雇傭兵,提出“懷舊”是一種由惡魔所引起的大腦疾病;
直至19世紀,它被視為一種心理癥狀,學者們說它是會帶來焦慮虛弱、食欲不振、失眠與發燒癥狀的身心疾病;
20世紀中葉前還被列在精神紊亂、適應不良范圍內……
總之,「懷舊」寶寶就這么被從一個火坑拎出來,再推到另一個土坑。
黃天不負有心人,在20世紀末,它得到學者們的正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社會學家紛紛發言描述懷舊不同于思鄉病的特點:也即范圍更寬廣,發生的群體更普遍,對個體也有著獨特的意義。
較公認的說法是,懷舊是個體對過去的渴望,也許渴望的是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地方,TA更多的與溫暖的過去時光、快樂的童年等相聯系。
直到現在,心理學研究者們才開始將懷舊視為一種情緒體驗,有人強調它是對過去溫暖感受的快樂體驗,也有人堅信它是“往者已矣不可追”的悲傷感受。
懷舊(Nostalgia) 對過去一種渴望和懷念的情感,苦樂參半,既傷感又向往,但大部分時候是美好的。既是真正的社會性情緒,又與自我意識有關。
落實到個體,每個人的懷舊傾向都各有不同。高大上的“行為遺傳學”研究表明:
懷舊傾向的個體差異有29%源自遺傳因素(就是你爸媽遺傳給你的基因),特異環境因素(比如你經歷過的重大生活事件)解釋了70%的個體差異,而共同環境因素(比如你的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只能解釋1%的個體差異。
也就是說,影響最大的是你自己本人后天的選擇和經歷。
懷舊心理主要有以下三種分類:
① 個人懷舊:源于個人實際生活經歷。如對父母微笑、兒時玩具的懷舊。
② 集體懷舊:源于大家共同經歷的事物事件。如英語課本中的李雷和韓梅梅、大大卷泡泡糖引起的情緒浪潮。
③ 歷史懷舊:源于對整個時代的懷念。如我們追憶魏晉風骨、大唐盛世、民國時期文化風貌等等。
雖然懷舊的內容指向過去,但懷舊實際上不折不扣地提醒我們三個字:
向前看
驚訝嗎?我第一次聽說時也很驚訝。且來聽心理學家們怎么說~
① 懷舊增強趨近動機和探索欲望:堪比狼人變身
實驗室中被要求寫下一段懷舊經歷的人,比寫下普通事件的人更想努力做自己想做的或好玩的事,更愿探索從未去過的地方。
你不妨也靜下心來寫一段你最懷舊的經歷,說不定剛寫完以后會執行力上身、靈感大發、或是跑去嘗試新事物。
② 懷舊提高樂觀,every shalalala~
2010年春晚,“小虎隊”十余年后再聚首引爆了70后、80后的懷舊熱潮,仿佛時光倒流回那個永遠干凈爽朗的青春時代。
也有可能,你是一位的孩紙(點點看?)。不過,太過沉溺于過去導向帶來的情緒,長久來看也是有負面影響的。
③懷舊激發靈感、促進創造性:點亮頭上燈泡
研究表明,啟動了懷舊感的被試在完成有主題的創造性寫作上得分更高(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主題的話,它們是“公主、貓和賽車”或“寒冷冬天晚上的神秘噪音”)。
④ 懷舊引起親社會行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研究發現,懷舊條件下的人更愿意和別人坐近點,幫別人撿起更多灑落的鉛筆,或給慈善機構捐更多的錢。
此外,懷舊既增加了對自己團體的認同支持,也增加了對肥胖、心理疾病患者等特殊群體的信任交流。
懷舊記憶中“我們”仍在一起,于是TA讓你更有能力覺察身邊的友誼、支持和愛,更有人際關系的勝任感。
所以說啊,沒事兒多讀讀日記(記憶中悲傷的部分就自動跳過吧)。
看到這么多懷舊的好處,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你不禁要問,「懷舊心理」為啥這么強大?
既然你認認真真地問了,我就屁顛屁顛兒地告訴你:用一句拗口的話就是,懷舊阻礙自我不連續性,并恢復自我連續性。(嚴肅起來我自己都怕自己!姐姐說人話,行不?)
自我連續: 是一個人過去和現在相聯系的感覺,你的過去、現在、未來感覺都是有聯系的,可以理解過去到現在的變化,以及預測未來自我的發展,是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的重要積極因素。 自我不連續: 后果很嚴重…… (好吧也沒有啦)……只是那樣的話,你體驗到的身份不穩定和斷裂會給生活各方面帶來麻煩,也就是說,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自己怎樣變成了現在的自己,也感覺完全無法預測現在的自己未來又會成為怎樣。
懷舊,這個大boss,就是心理空間中對上述兩種狀態進行調控的樞紐,在負性經歷引發了自我不連續感之后,懷舊可能會敏感地發現bug,馬上進入“調試模式”,抵消不良影響,并令你逐漸恢復好狀態。
而「懷舊」能做到這一點,都是因為它促進了我們的“社會聯結感”,即感到自己與所愛的人相聯系,是被保護、被愛的,可以充分的信任他們。作為社會動物的我們,無論是古代圍著星點火苗呲牙傻笑,還是微信里頻繁出鏡的“抱抱”,都需要互相溫暖和聯結,共御艱難,懷舊便是其中的一段鏈條。
I’ll Be There For You
The Rembrandts - Friends: The Ultimate Soundtrack
該音樂因版權失效無法播放,請更換音樂
目前,懷舊在中國的研究剛剛起步,應用卻早已已如火如荼。聰明的營銷者和設計師早已意識到懷舊是人類永恒的痛點,所以只要和“回到最初的起點”有關的故事,總能成功引發大眾共鳴。
從“南方黑芝麻糊”那段家喻戶曉的廣告片段,到旅游領域紛紛推出以“古鎮”“遺跡”和“紅色精神”為主題的懷舊旅游,心理治療領域也開始采用懷舊來幫助有需要的老年人。
不僅如此,研究結果表明,懷舊催人上進。
一些促進懷舊的小儀式(僅供參考):
當你覺得獨在異鄉倍思親的時候,或者當你加班到凌晨感覺身體被掏空的時候,你還可以這樣利用你的懷舊心理:
① 桌角上擺上你最喜歡的家人或朋友合影、手機里存著最喜歡的留念記錄。
當你累的時候抬頭望望那時的盈盈笑臉,想起你們曾在一起度過的美妙時光,是不是立刻滿血復活呢?
② 準備一個精巧的“百寶箱”。
里面以不同的隔斷放上不同來源的支持力量。比如爸媽在你大考前準備的鼓勵賀卡,閨蜜送你的護手霜,還有哪天沮喪時同事悄悄放下的一塊絲巾(這樣有品位的同事請給我來一打)……
③ 爛筆頭記下“驚喜時刻”。
在本子上簡短的記下每一天里的感動時分,比如夜深回家總能吃到小食攤的美味夜宵,或是宿管阿姨的咆哮、老媽的霹靂拳。
④ “相愛沒有那么容易,每個人有ta的回憶”
也許忙碌的你不能有機會坐下來細細懷舊,就試著在等電梯、打印文件、排隊點餐的縫隙時刻沉浸片刻吧。讓回憶替代片刻的手機。
幾個認真的深呼吸后,你便會坐上時光機,回到記憶中那個無比幸福的時刻。
Yesterday Once More
Carpenters - Yesterday Once More
該音樂因版權失效無法播放,請更換音樂
如果,你不習慣用drama的形式懷舊,但把一切深埋在內心深處。
那,同樣,祝所有人的美好回憶永不褪色。
— 友心吹水會 —
老友們,你有什么懷舊的時刻?
快留言和我們說說吧!
-end-
本文由友心人原創出品,轉載前請閱讀友心人(微信號:yosumn),如需加入白名單,請提供微信公眾號ID。
作者|茉婭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研究生
參考文獻
Abeyta, A. A., Routledge, C., Juhl, J. (2015). Looking back to move forward: Nostalgia as a psychological resource for promoting relationship goals and overcoming relationship challeng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9(6), 1029-1044.
Baldwin, M., Biernat, M., Landau, M. J. (2015). Remembering the Real Me: Nostalgia Offers a Window to the Intrinsic Self.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8(1), 128-147.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2016). Past Forward: Nostalgia as a Motivational For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5), 319-321.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Cheung, W., Routledge, C., Hepper, E. G., Arndt, J., et al. (2016). Nostalgia fosters self-continuity: Uncovering the mechanism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consequence (eudaimonic well-being). Emotion, 16(4), 524-539.
Sedikides, C., Wildschut, T., Routledge, C., Arndt, J. (2015). Nostalgia counteracts self-discontinuity and restores self-continuity.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5(1), 52-61.
Stephan, E., Wildschut, T., Sedikides, C., Zhou, X., He, W., Routledge, C., et al. (2014). The Mnemonic Mover: Nostalgia Regulates Avoidance and Approach Motivation. EMOTION, 14(3), 545-561.
Wildschut, T., Bruder, M., Robertson, S., van Tilburg, W. A. P., Sedikides, C. (2014). Collective nostalgia: A group-level emotion that confers unique benefits on the grou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5), 844-863.
薛婧, 黃希庭. (2011). 懷舊心理研究述評. 心理科學進展(04), 608-616.
本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回復這些關鍵詞,可看文章:| 職場 | 職場壓力 | 決策 |
| 性取向 | 失戀 | 婚姻 | 假性親密關系 | 母親 | 親子 | 欺凌 | 出軌 |
| 友心影院 | 友問 | 小變 | 友分享 | 電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緒調整 | 強迫癥 | 精神病院 | 抑郁癥 | 催眠 | 自閉癥 |
| 傾訴 | 幸福 | 活在當下 |
| 臉盲 | 游戲 | 視覺設計 | 犯罪心理學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