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易逝轉頭空,人生難留是青春。偶爾翻開影集,我二十五歲那年留下的“美髯公”照片映入眼簾。回望些許泛黃的“美好瞬間”,看著我那可憐兮兮的滑稽相,我心中隱隱作痛,油然而生一種悵然,本當光滑白凈的臉,卻被“于思”無情地剝去了幾分年輕……
在那滿臉絡腮胡子充斥方寸世界的日子里,父母和親朋好友都在指責我,都在用異樣的目光看著我,說我年紀輕輕的,為什么要留胡子,把一個看來很灑脫的小伙子弄得蔫碴碴的,真是未老先衰!然而,當初人們怎知我的處心積慮,用心良苦。我并非想超凡脫俗,嘩眾取寵,也不是恪守“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古訓,而是立下了“不干出點名堂,決不剃胡須”的志愿。
那些年,我家貧如洗,失學以后為了掙錢自學,實現自己的理想,我修過鞋、行過醫、賣過小商品……白天東奔西跑,夜里還要在油燈下苦讀,孜孜以求,這樣超負荷的勞作,使我養成了不修邊幅的習慣。當年,我自認為飽嘗了人間的酸澀,在人們面前總愛擺出一副飽經憂患的疲憊相,所以,我有意無意地在自己青春的臉上保留了男子漢成熟的象征,給人一種超越年輕而又老成持重的感覺。
從此,我臉上的“于思”安然戳立了三四個春秋,周圍的人送給我一個“雅號”叫大胡子,直到徘徊于三十歲的門檻,終有一日,我成為鄉鎮廣播電視站的一名專職通訊員,這才“忍痛割愛”,在嗡嗡的剃須刀聲中,把這可愛的“于思”一掃而光。
如今,我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掀動剃須刀,掃除胡須的陰霾,“你不讓我露臉,我不讓你露頭”,刮胡須成了我一天當中的必修課,目的就是保住今天這份并不富裕的年輕,以百倍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戰!(選自作者懷家倫著《草根記》,原載2001年2月9日《安徽青年報》)
此照片來源于作者懷家倫著《草根記》
作者簡介:
懷家倫,男,1968年5月生于安徽亳州,原籍河南鹿邑,資深媒體人、作家、編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與文學創作,2000年進入安徽亳州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兼任央視編導,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其新聞作品曾得到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的批示;2006年10月出版作品集《草根記》;201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華佗傳奇》,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長春廣播電視臺演播成長篇評書,后被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2018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張巡大傳》,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喜馬拉雅團隊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即將上線。主要代表作《草根記》、《編外警察》、《淚灑花季》、《芍花之戀》、《選村官》、《華佗傳奇》、《張巡大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