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報、電視報,下周電視報——”
大街上時斷時續地傳來報童的叫賣聲,遠了又近了,近了又遠了……坐在窗前,聽著這熟悉的叫賣聲,我那孤獨的心好像被什么觸動了一下,沉積于記憶深處的往事又浮上了心頭
上高中時,家里的日子過得特別緊巴,有吃的沒花的,母親為了給我添件換季的衣服,要到集市上賣好幾趟草帽辮(豫東皖北農村特有,用麥稈編織而成)和雞蛋,把錢攢下來才成。開學了,要交80多元的學雜費,父母和我都犯了難,父親用他那布滿老繭的手連夜加工很多竹箅(豫東皖北地鍋蒸饃所用),打發我到小鎮上去賣。小鎮是我求學的地方,很是熟悉,可賣東西還是“大閨女上轎——頭一回”。我站在市場一隅的地攤旁,一種從來沒有過的復雜心理油然而生,我有些忐忑不安,更是害怕看到同學或熟人。眼看集市快要散了還剩下很多竹箅,我心里很是著急。
這是一個騎路市場,人來人往甚多。忽然,一輛貨車在躲閃行人時,不慎碾軋在我的竹箅上,軋壞了四五個竹箅,貨車司機伸頭往后看了看,見我沒有吱聲,一加油門兒,便逃之夭夭。本來就怯懦的我,只好自認倒霉……
夕陽西下,趕集的人越來越少,我唉聲嘆氣地正要收攤,身旁一位好心的大伯看我可憐兮兮的,就主動幫我招攬生意,除了被貨車軋壞的竹箅,剩下完好的竹箅總算賣完了,可夜幕已經降臨。我又急又怕,帶著損毀的竹箅硬著頭皮往家走,路邊的玉米地里,玉米葉兒刷刷作響,我左顧右盼,魂魄都快要嚇飛了。正走著,巧遇母親來接我。母親見我如此狼狽,安慰我說:“沒有苦,哪來的甜?要想活出個樣兒,啥苦都得嘗嘗!”
也許是命運多舛,也許是其他緣故,我因故失學回到了農村。迫于生計,我便開始了走村串巷叫賣生涯。然而,無論做什么生意,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走上了艱難的自學之路。我首先報了武漢大學新聞學院的函授班,后來我又報了西安國際商務學院的新聞與文學的大專函授班。于是,我更加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寸光陰,家里沒有電燈,也點不起蠟燭,我就蜷縮在床前,守著一盞昏暗的油燈孜孜以求。困了,用冷水洗把臉,每晚都要熬到夜闌更深,村里人給我送個綽號叫“熬干燈”。一天凌晨,床前的鬧鐘把我驚醒,我揉揉困倦的眼睛,透過窗戶發現外邊下起了鵝毛大雪,我真想躺在熱乎乎的被窩里,避開這個寒冷的世界,可在信念和毅力的召喚下,我還是爬出了被窩,在家人酣甜的呼吸聲里,又開始了我學海泅渡的一天。
暑去寒來,四季交替。也許是機遇的使然,也許是功夫的使然,我終于有了一份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不用再走村串巷地去叫賣了……
轉眼五年過去了。驀然回首,我驚愕地發現,參加工作的這些日子多半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的,中庸和安逸的思想占有了我,淹沒了我,以前的毅力、意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丟棄,就連那跋涉路上的艱辛、叫賣聲中的苦澀也漸漸淡忘殆盡。如今,這亦遠亦近,似乎很熟悉的叫賣聲,真讓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坐冷板凳的人,往往精神抖擻;而坐軟沙發的人,卻懨懨欲睡?!比藶槭裁磾[脫不了這種蛻變呢?噢,我終于明白:是因為你的人生失去了新的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有許多小站,每一個小站都是下一站的起點。下一站又是你新的目標,有了新的目標,你才會不懈地努力,踏實地求索,才會使自己的日子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電視報、電視報,下周電視報——”大街上的叫賣聲,又喚起了我的激情,它將永遠激勵我向前、向前……(選自懷家倫著《草根記》)
作者簡介:
懷家倫,男,1968年5月生于安徽亳州,原籍河南鹿邑,資深媒體人、作家、編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與文學創作,2000年進入安徽亳州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兼任央視編導,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其新聞作品曾得到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的批示;2006年10月出版作品集《草根記》;201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華佗傳奇》,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長春廣播電視臺演播成長篇評書,后被改編成多人有聲?。ǘ嗾Z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2018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張巡大傳》,全國新華書店和網上書店發行,被喜馬拉雅團隊改編成多人有聲?。ǘ嗾Z種)即將上線。主要代表作《草根記》、《編外警察》、《淚灑花季》、《芍花之戀》、《選村官》、《華佗傳奇》、《張巡大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