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我自認為自己是個傻子,我感覺自己是個傻子,實際上我就是個傻子,因為小時候姥姥總喊我“傻子”,而且周圍的人都比我聰明。如今,年過半百,我仍然認為自己是個傻子。可是,放眼望去,中國處處皆聰明人也,或者說,中國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這是我1992年3月17日發(fā)表在河南《周口聲屏報》上的一篇短文,現(xiàn)在讀起來頗有現(xiàn)實意義,令人回味。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及其他
著名文學家、革命家、思想家魯迅先生,曾在20世紀20年代中葉用近似寓言的寫法,塑造了“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三個不同的人物形象。奴才總是找人傾訴自己的苦難,聰明人對他說了一些同情和安慰的謊言,于是奴才高興極了。然而,傻子則要起來反抗,說著就拼命去砸他們住的那陰暗潮濕、滿是臭蟲、四面沒有一個窗子的小屋。這時,奴才哭嚷著在地上打滾,罵這個傻子是強盜,并通報給老板,召集一群奴才將傻子轟走。
無獨有偶。近日,某鄉(xiāng)有位業(yè)余通訊員寫了一篇反映本村盲目改造圍村林的批評報道,報道說,改造圍村林“好得很”,可以改造出很多可耕地,但是,在這次改造圍村林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卻半途而廢,非但沒能改造出一分可耕地,還把大樹小樹都給砍了,給農(nóng)民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這就變成了“糟得很”,但愿以后好事能夠辦好。這篇報道在鹿邑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以后,鄉(xiāng)村干部不但不接受批評,還趁機慫恿村民辱罵這位通訊員,說這都是因為通訊員胡亂寫,上邊才讓村干部砍伐圍村林的。于是,全村人都沖著這位通訊員撒氣,一時間怨聲四起,罵聲連天,一些臟話實在不堪入耳。通訊員的母親氣得直哆嗦,說不出話來,父親一怒之下把通訊員的鋼筆砸得粉碎……
毋庸置疑,這位農(nóng)村業(yè)余通訊員就是魯迅筆下的“傻子”,那么,誰又是聰明人和奴才呢?
后記:20世紀20年代初期,魯迅生活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北京(平),心境極度苦悶和頹唐,但對理想的追求仍未幻滅。這篇《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真實地記述了作者在新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分化以后,繼續(xù)戰(zhàn)斗,卻又感到孤獨、寂寞,在彷徨中探索前進的思想感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選自懷家著《草根記》)
作者簡介:
懷家倫,男,1968年5月生于安徽亳州,原籍河南鹿邑,資深媒體人、作家、編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開始從事新聞與文學創(chuàng)作,2000年進入安徽亳州廣播電視臺工作至今,兼任央視編導,山東省青年作家協(xié)會理事,安徽省電影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多家媒體特約撰稿人。其新聞作品曾得到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的批示;2006年10月出版作品集《草根記》;201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華佗傳奇》,全國新華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發(fā)行,被長春廣播電視臺演播成長篇評書,后被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2018年10月出版長篇小說《張巡大傳》,全國新華書店和網(wǎng)上書店發(fā)行,被喜馬拉雅團隊改編成多人有聲劇(多語種)即將上線。主要代表作《草根記》、《編外警察》、《淚灑花季》、《芍花之戀》、《選村官》、《華佗傳奇》、《張巡大傳》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