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價值線
欄目 | 熱點
作者 | 邊江
編輯 | 風飛揚
價值線導讀
周五晚間,鮑威爾的一場演講徹底“嚇崩”了美股。
鮑威爾演講中明確表態,美聯儲不會被一兩個月的數據所左右,當前美國的通脹形勢仍然嚴峻,美聯儲必須繼續加息。
同時,鮑威爾直接反駁了貨幣市場對2023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的定價。這番表態后,市場對9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瞬間飆升至60%附近。這直接導致了美股三大指數的單日暴跌。
二季度以來,中美經濟周期以及中美的貨幣政策都出現了較大的錯位,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完全不同。8月22日國內仍有一次“降息”,體現了中國貨幣政策的“以我為主”。
當下,全球經濟衰退的聲音越來越多。中國還能保持“尖子生”的地位嗎?美股大跌之下,下周A股何去何?
1、鮑威爾講話“嚇崩”美股,沒過多久好日子的美股再一次血崩了!
周五晚間,納指暴跌3.94%,創6月16日以來最大收盤跌幅;標普大跌3.37%,創6月13日以來最大跌幅;道指重挫1008.38點,跌幅達3.03%,為5月18日以來首次單日暴跌超1000點。
板塊上來看,全軍覆沒,科技股成為殺跌重災區。其中,英偉達等芯片股所在的IT板塊暴跌4.3%,谷歌所在的通信板塊、亞馬遜所在的非必需消費品板塊均大跌3.9%。
美股FAANMG六大科技股中,谷歌大跌5.4%,創下7月26日以來新低;亞馬遜大跌近4.8%,奈飛跌近4.6%,Facebook母公司Meta跌近4.2%,微軟跌近3.9%,蘋果跌近3.8%。
血崩的直接原因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一場演講。
北京時間8月26日晚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就美國經濟前景發表了演講。鮑威爾演講中明確表態,美聯儲不會被一兩個月的數據所左右,當前美國的通脹形勢仍然嚴峻,美聯儲必須繼續加息。同時,鮑威爾直接反駁了貨幣市場對2023年下半年開始降息的定價。這番表態后,市場對9月美聯儲加息75個基點的預期瞬間飆升至60%附近。
據彭博社數據統計,鮑威爾短短10分鐘左右的講話,令美國最富裕人群的財富被血洗超7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360億元)。
除了加息,美聯儲掀起的另一個風暴是量化緊縮。根據政策安排,今年9月開始,美聯儲的量化緊縮規模將更加激進,減持規模由475億美元/月增加至950億美元/月。橋水基金聯合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警告稱,隨著美聯儲加速QT,美國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將出現大幅下滑,總體而言,資產市場將下跌20-25%。
近日,白宮發布年中預算更新報告,下調了經濟預測,將2022年美國實際GDP增速預期從3月份的3.8%大幅降至1.4%;將2023年美國實際GDP增速預期從3月份的2.5%降至2%。報告指出,經濟放緩的原因包括新冠變種病毒奧密克戎變體的復蘇、俄烏戰爭、持續的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
2、全球衰退,中國仍是尖子生?
當下,全球經濟衰退的聲音越來越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全球經濟都面臨著超預期的全球通脹;第二是歐美政策逆轉;第三是俄烏沖突與大國博弈的新階段;第四是疫情的不確定;第五是傳統問題不僅沒解決,反而惡化了,尤其是全球范圍的貧富分化、創新乏力、老齡化、高債務和環境問題。
8月初,東吳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官、東吳國際副董事長陳李稱,歐亞部分國家或地區已出現了經濟衰退,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蔓延。對于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來說,2023年上半年衰退的概率非常大,而中國經濟在環比回升,雖然回升幅度并不強烈,但仍是全球視野中的“尖子生”。
不過陳李表示,從“三駕馬車”的角度考慮,明年經濟形勢比今年更困難。出口方面,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非常強勁,預計全球經濟在明年上半年進入衰退,那么外部需求的下滑會導致中國的出口增速也在明年下降;投資方面,今年通過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幫助基建投資增速上升到接近10%,那明年就很可能出現下滑。今年房地產的土地購置面積明顯下降,意味著施工面積也在明顯下降,進而導致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實物投資規模明顯下降;消費方面,一方面,疫情的延續對消費場景的打擊較大,另一方面,由于居民收入增速明顯下降,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意愿均出現萎縮和下滑。
而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合創始人劉元春認為全球的衰退對中國反而是利好。
首先,如果歐美全面通脹,導致日用品和耐用品價格全面上漲的話,唯一能夠從供給側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是中國,博弈天平就會傾向中國。
第二,這一輪能源問題,特別是化石能源的價格暴漲,對中國的綠色轉型是全面的助推,特別是新能源。我們過去20年在新能源做了很多工作,并且處于全面市場化的臨界點。在這個臨界點,我們被全面助力,我覺得非常好。
第三,美國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會以國內問題為主體。因此拜登政府對中國的“高墻小院”的遏制,力度可能會減弱。
同時,劉元春認為當下中國還有兩大契機:第一個契機是二十大之后將會全面開啟新一輪的改革;第二個就是全球滯脹,給了中國兩年的戰略轉型調整期。這是我們最近會看到的中國經濟最大的兩個亮點。當然,市場下一步怎么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大家做投資的可能要重點關注。
3、貨幣政策國內堅持“以我為主”
自4月底反彈,A股頻頻走出獨立行情。
回顧4月底到6月底兩個月的時間里,上證綜指從2863點反彈到3400點,漲幅達18%,創業板上漲更多,同期創業板指反彈達33%,很多個股股價反彈50%以上甚至翻倍。
但是,同期美股則表現慘淡,美國標普500指數2月28日高點4300點,經過兩個月到6月底的3750點(期間最低到了3636點),跌幅達13%,而納斯達克指數則從12900點跌到6月底的11000點(期間最低到過10565點)跌幅達15%。
兩個月的時間里,上證指數對比標普500指數超額上漲30%以上,中國創業板指對比納斯達克指數超額上漲近50%,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如果在幾個交易日內A股明顯強于美股可以理解為交易行為、短期的市場利好刺激等因素,但是超過兩個月的大幅領先其背后肯定有基本面的邏輯驅動。
不少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歸結于,二季度以來中美經濟周期以及中美的貨幣政策都出現了較大的錯位,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也完全不同。
當前來看,中美貨幣政策仍然各自“以我為主”。
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官網公布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為3.65%,較前值3.7%下調5BP;5年期以上LPR為4.3%,較前值4.45%下調15BP。值得注意的是,其中5年期以上LPR下調幅度超出了10個BP的預期。之前的8月15日,央行公開市場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含對8月16日MLF到期的續做)和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降息10BP 。
全球加息,中國降息,貨幣政策的超預期,不僅體現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自信,也是穩經濟的應有之義。
這意味著中國貨幣政策工具和手段更加系統和精準,確保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沿著精準暢通的途徑引向實體經濟,幫助企業度過生存艱難期。通過資金潤澤市場末端微循環,增加供給側和需求端原動力,實現穩住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的目的。
8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延續6月份恢復發展態勢,但恢復基礎不牢固。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及時果斷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規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來。
4、機構觀點:A股未來怎么走?
中信證券:仍處高波動窗口,轉向偏冷門行業
本周已開啟的切換預計將持續推進,本輪切換既不是簡單的小切大,也不是傳統的成長切價值,而是賽道內高切低,行業間熱切冷的“非典型切換”;同時,政策加力應對經濟壓力,貨幣政策已先行,國常會19條接續穩增長,中報集中披露并收官,熱門行業難超預期,部分冷門行業難低預期,外部通脹及衰退風險依然較大,內外因素疊加下,預計A股波動將進一步加大,建議配置重心繼續轉向偏冷門行業。
首先,多因素疊加壓制經濟修復斜率,穩增長政策加力,貨幣政策超預期降息寬信用,預計未來LPR還有進一步壓縮空間,國常會布局19條穩增長接續措施,看點是“準財政”發力,重督導地方執行。
其次,中報業績集中披露并收官,業績分化加速資金調倉,加大市場波動,結構上熱門行業難超預期,冷門行業優于預期概率更大,前期市場錯誤定價糾偏后,行業估值將與盈利預期重新匹配。
最后,預計外部高通脹持續期更長,美聯儲表態后,經濟衰退的風險也更大,預計外部市場和北向資金短期波動依然較大。
綜上所述,預計本次“非典型切換”主要體現為賽道板塊內部轉向估值和增長確定性匹配度更好的個股,從純粹炒預期的個股轉向成長白馬;行業間從熱門賽道行業轉向醫藥、基礎化工、消費當中相對冷門但已出現邊際改善跡象的細分行業及個股。
東吳證券:年底前股市可能面臨幾大挑戰。
1. CPI上漲超過3%。受豬肉價格上漲推動,9月的國內CPI同比可能超過3%,甚至8月的CPI同比就會超過3%。盡管央行不會僅僅因為豬肉價格上漲推動CPI上升,就去收緊流動性。但物價超越目標后,還是會引起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的警覺。
2.金融機構杠桿率太高。用M2信貸(金融體系提供的貸款)和社融信貸(金融體系提供給非金融體系的貸款)差值,可以很容易計算出,金融機構互相拆解的貸款額度有多少(所謂的脫實向虛,資金空轉)。2022年以來,金融機構累計增加的貸款額度已經超過8000億,達到了2015年時為了填補虧空,央行向資本市場投放資金總額。這意味著金融機構增加的杠桿達到了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存在風險。耐人尋味的是,從股票和債券的成交杠桿來看,我們感覺債券投資的杠桿水平超過股票。換言之,債券市場調整的風險可能大于股票。任何有關物價(上漲)和經濟增長(速度上升)預期的變化,促使債券調整,而杠桿率可能會讓這種調整非常劇烈。
3.匯率的潛在彈性風險。一旦海外需求萎縮,出口下滑,央行可能會主動讓人民幣增加彈性,部分海外投資者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可能會在未來六個月從6.8到7.2。人民幣匯率調整,可能導致很多海外資金離開資本市場。實際上,今年以來,中國貿易順差屢創新高,但是外匯儲備一直沒有上升,有投資者一直懷疑,資本項目下有資本流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