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實小新生招錄何以變為“黃牛”搖錢樹
時評《灌云教育不去官化、權力化后果令人擔憂》一度曾為網民熱搜,眼下又到幼升小開學季,記者收到灌云縣部分家長實名舉報反映說:今年幼升小招生工作雖然有明顯好轉,往年群眾反映強烈的“打招呼”“遞條子”等違規安排入學問題得到遏制。但黃牛明目張膽地非法買賣城區學位瘋狂斂財現象卻愈演愈烈,對此,記者通過暗訪獲得了些許黃牛買賣上學孩子的地域和真實姓氏,有知情群眾說,如果學校對此不認可,灌云縣教育局敢公布今年實小新生入學名單和家長姓名嗎?
為了讓孩子能夠進入“優質學校”,家長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擇校成為整個家庭人力、物力和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動員。有權勢的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遞條子、拉攏與學校的關系,普通家長則不惜拋重金帶著孩子奔波在“金坑”、“銀坑”之間,不惜犧牲孩子的身心健康。
據知情群眾說: 到如今,在灌云縣城實驗小學又稱南實小、西實小、東實小等的學位已然成為家長爭相搶奪的“香餑餑”,部分家長將“花多少錢、用多大權”才能“上實小”作為衡量標準,變著法地為子女“謀福利”“走后門”,以求優先搶占教育資源。有權勢的家長們通過各種途徑遞條子、拉攏與學校的關系,普通家長則不惜拋重金帶著孩子奔波在“金坑”、“銀坑”之間,就這樣,公共教育資源變成了個別干部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將“打招呼批條子”作為自己的生財之道,到處插手學位安排,關照“朋友圈”“富豪圈”,導致“交錢上位”“用權上位”等現象發生,破壞了學校正常招錄制度,擠占教育資源,也滋生了教育腐敗。
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學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此后,“就近入學”“學區”的概念引入,在學區擇校的基礎上,以權擇校和以錢擇校風氣漸起,雖然政府著手嚴控擇校,但在巨大利益鏈面前最終以失敗告終。(青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