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歷史不曾重復 卻總是押韻!
馬克吐溫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卻總會押韻?!庇泻芏辔覀円詾榈男迈r事物,其實都在歷史上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過。
比如,幾年前有一篇叫《海底撈模式 為什么我們總是學不會?》的文章流傳很廣,講的是海底撈為什么能在激烈商業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文章洋洋灑灑幾千字,總結了很多點,每一條看上去都是無懈可擊。
不過我回顧歷史,突然有一天發現海底撈很像是餐飲行業里的蘇寧電器。他們模式最成功的地方在于找到了一個產品比較容易標準化的賽道,然后用更優秀的服務、更好的選址能力、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再通過資本的力量迅速把規模做大。
數據顯示:海底撈是名副其實的“開店狂魔”,甚至在疫情期間都逆勢掀起了一波“開店潮”。據統計,2017年之前,海底撈每年新開門店數最多不超過35家,從2017年起,海底撈的門店數量以41%的年復合率進行擴張,2018年開店的速度能達到50%以上。新冠疫情之后,海底撈反正加快了開店的速度,一年就開了500多家門店,平均每天就新增1.4家店。這和當年的蘇寧電器是不是一模一樣:
扯一下海底撈這個故事,是想講一個新的故事:現在歐洲正在發生轟轟烈烈的供給側出清,如果這種情況沒有扭轉,明年中國的經濟可能要比專家們預測的好得多,股市也有可能走出一波供給側改革牛。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們2016年發生過——當然這次未必是上次的簡單重復。
02
為什么供給側改革會導致牛市
首先解釋一下什么是供給側改革呢?
“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新的提高經濟效率、讓經濟增長的方式。
我們知道拉動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這是經濟中的需求側。以前我們刺激經濟主要是刺激需求,但是慢慢地我們發現通過刺激需求側的手段,已經很難讓經濟繼續高速增長了。這是因為需求是有限的,人們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以前每餐吃一碗米飯,現在不會因為國家政策刺激就一餐吃10碗。但是,在現代技術革新下,人們的生產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很容易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既然刺激需求沒有辦法拉動經濟,我們不如砍掉供給能力。
我們之前舉過一個例子:假如經濟生活中,某個行業有兩類企業,一是低產出的A類企業,一類是高產出的B類企業。在前一輪經濟繁榮過程中,A類企業雇傭了大量員工,但是業績低下,而且污染環境……;B類企業也雇傭了大量員工,但是因為A的存在,市場還是有比較大的競爭壓力,所以業績也一般。
A類企業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可能還能勉強生存下去,但是一旦經濟蕭條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那么問題來了,這種企業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應不應該救呢?以前我們的做法都是能救盡量都救,畢竟這些企業還有大量員工,如果不救助那就是大量的失業。這些企業沒有什么創造價值的能力,但有一大批混吃等死的員工。所以,以前政府很容易被這種企業要挾到,每次都施以援手。
那為什么供給側改革會引發牛市呢?這是因為只要這些企業還在茍延殘喘,那么他們多少還是有點生產能力的,結果就是市場上一直供大于求,同行之間的價格戰越打越嚴重。最后,就是整體行業都不賺錢,同行業B公司,雖然比A優秀不少,但是也被價格戰拖累,所以也不賺錢。而供給側改革就是把A類企業關閉掉,或者新的經濟危機的時候我們就不救助它了,讓它自然破產就好了。至于A類企業的員工,與其在這里混吃等死,不如下崗再就業。但是等A類企業倒閉之后,B類企業的盈利水平就上來了,如果B企業是上市公司的話,那必定是大牛股。
比如:2015-16年國家提出提出對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隨后兩個板塊的大型企業盈利都出現大幅上漲,并帶動相關板塊出現牛市。再比如2016年因為環保的問題,我們在全國范圍內關停了好多污染嚴重的養豬場,后面非洲豬瘟又導致一大批中小養豬場破產,結果引發了2018年之后豬肉股的超級牛市。
現在類似的故事又在工業領域發生了,雖然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我們依然需要關注其中的投資機會。
03
為什么說明年經濟、股市會好于預期
前面說,一般情況下如果你用行政手段去關閉這些A類企業,可能引發大家的不滿,最好是讓它們自然破產,或者主動縮減產能。而現在歐洲的很多工業都走到了破產的邊緣,甚至連當地政府也沒有辦法拯救這些企業。
這是因為隨著歐洲能源危機加劇,歐洲的電價暴漲,工業大國德國明年交付的電力價格歷史上首次超過1000歐元——折合人民幣6、7塊錢一度。而電是工業的糧食,沒有電所有的工業都得停擺,首當其沖的就是高耗能的金屬冶煉行業——比如鋁、鋅、鐵等。鋁有一個別名叫 “固體電力”,因平均生產一噸電解鋁需要13500度電——你沒看錯是一萬三千五百度電。現在歐洲的電價漲了10倍,據彭博統計德國現在每生產一噸電解鋁的電力成本約為4200美元(明年還得繼續漲),但是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鋁期貨報價只有2300美元/噸左右,這生意沒辦法做了。
除了鋁,歐洲現在50%的鋅冶煉停產,鋼鐵幾乎全線停產,只是留了最小的維持高爐運轉的產能。歐洲精煉鋅、精煉銅、電解鋁、工業硅等產品在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為16%、11%、11%、8%——如果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這些訂單以后都會被低電價的國家繼承,比如工業用電均價才0.8元人民幣的中國。
化工行業也正遭受能源危機的沖擊,德國化工巨頭科思創和巴斯夫就多次表示,如果能源危機得不到緩解,可能會導致它們旗下多個生產基地完全關停。由于化工行業與下游行業關系緊密,這將對德國化工行業造成“災難性后果”。有數據顯示:歐洲維生素A、氯化鉀、維生素E、甲酸、MDI、TDI、蛋氨酸、環氧丙烷等化工品行業在全球的產量占比分別達到50%、43%、36%、34%、28%、27%、27%和26%——如果能源價格居高不下,這些訂單以后都會被低電價的國家繼承,比如工業用電均價才0.8元人民幣的中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冬天歐洲的電價很有可能再上一個臺階,很多高耗能產業從現在到明年3、4月份復產可能性都很小,所以我覺得這半年時間里有色化、工行業的訂單情況應該都不錯。
我們前面說“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沒想到2016年在中國以行政關停為主要手段的供給側改革,現在歐洲正在以能源危機的形式重復上演。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給中國的相關板塊帶了轟轟烈烈的牛市,現在歐洲這些生產線如果停產,也只有各種產能過剩的中國接得了,中國的有色、化工板塊的表現非常值得我們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