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5月1日,許地山與周俟松,在北京舉行婚禮。
最早知道新郎許地山,是在小學語文課本里,學過他的《落花生》一文,印象深刻——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的小說《春桃》,也曾被改編成電影,由凌子風導演,姜文、劉曉慶為男、女主角,并雙雙獲得第十二屆百花獎最佳男、女演員獎。
而新娘周俟松之父周大烈,與陳寅恪之父陳三立交好,并擔任陳家長子陳衡恪的業師。想想看,能擔任陳家長子的老師,毫無置疑,為人處事與學術水平,都要得到散原老人的認可。
1916年,周家遷居天津,周俟松入讀天津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成為鄧穎超的學姐。
次年,周俟松就讀北京女高師附中,與韓權華成為同學。韓權華有個姐姐,名叫韓詠華,就是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的夫人。
周俟松本人,后來考入北師大數學系,算是民國時期少有的一位“理工女”。
兩人第一次見面,很有歷史性。
“五四”運動期間,作為燕京大學學生代表的許地山,行走在游行隊伍中,給圍觀的中學女生周俟松帶來迷人的風。
或許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或許腹有詩書氣自華,總之周俟松立刻成了“迷妹兒”,對著身邊的姐妹悄語“他就是許地山,特有才……”
當然有才,1922年8月,許地山就與梁實秋、冰心等人同船,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系留學。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后,在燕京大學文學院任教。
1929年,當兩人決定締結婚約時,遭到女方家長反對。
為何?原來許地山曾有過一次婚姻,前妻因病過世,留下一女。
后媽難當,周家當然不同意將才貌雙全的愛女嫁與許家。
可月下老人的紅線,總是這么執著。
最終,許地山與周俟松,花好月圓,百年好合。
婚后,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兒女雙全,湊成一個“好”字。
四口之家,應該和和美美,幸福永遠。
小時候的我們,讀到《水晶鞋》等童話,故事總是這樣收尾,從此,王子與公主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讓童話的歸于童話,現實終究為現實。
婚后的許地山與周俟松,可是一路磨合。
距離產生美,開始一個房檐下的生活,周俟松漸漸發現:許地山的不修邊幅、隨手亂放東西的毛病,簡直令人抓狂。
此時的周俟松,已從迷妹的狀態中走了出來,零距離的相處,都讓她夢里不是身是客,這到底是迷幻還是現實?怎么與想象中的婚姻生活大相徑庭?
于是,在試圖改變丈夫的過程中,兩人口角不斷。
1933年秋,許地山攜周俟松,赴廣州中山大學講學。之后,繞道臺灣探親。
這期間,兩人又因故大吵一場,雙方都不肯妥協。
一氣之下,周俟松憤憤地說:“我再也沒法與你生活在一起!”說罷,便負氣回到北京。而許地山,則遠赴印度考察宗教去了。
這也是許地山與周俟松之間,遭遇的一次特大婚姻危機。
1934年,遠在印度的許地山,輾轉反側,不斷反省,終于寄出給妻子周俟松的這封信,信中訂立了“愛情公約”:
一、夫婦間,凡事互相忍耐;
二、如意見不合,大聲談話以前,各自離開一會兒;
三、各自以誠相待;
四、每日工作完畢,夫婦當互給肉體和精神的愉快;
五、一方不快時,他方當使之忘卻;
六、上床前,當互省日間未了之事及明日當做之事。
多日的分離,周俟松也在反省著自己。畢竟受過高等教育,再加上理工女的標簽,富有理性的她,怎么都會對婚姻有一定的感悟。周俟松深知,自己強迫他人非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就是霸道,看似是愛,實際上卻讓對方感到有被“奴役”之嫌。于是,她也為自己的執拗與焦躁,面紅耳赤。
終于,等到丈夫歸家。尤其當許地山抬頭看見墻上高懸他擬的“愛情公約”時,兩人相視而笑,彼此心存感激。
是啊,牽手相伴,始于緣分;
婚姻不易,更要且行且珍惜嘍!
從此,兩人都自覺遵守公約,終于營造出一個和諧、溫馨、歡樂的家庭。
1935年,執教燕京大學的許地山,因與教務長司徒雷登政見相左,終被解聘。適逢,香港大學正在聘請文學院教授,但對應聘者的要求相當苛刻:既要有深厚的中國文學造詣,又須精通外語和外國文學。而許地山早年曾就學于倫敦牛津大學,后又在印度大學從事過專門研究,正是合適的人選。
于是,許地山舉家南下,而妻子也是一路相隨,毫無怨言。
一家到香港后,住在半山區羅便臣道寓所,算是高檔小區。周俟松成了全職太太,除協助丈夫參加名目繁多的社會活動外,就是育兒與理財治家。
周俟松可是北師大數學系科班畢業,理財治家可謂她的強項。而與數字打交道,正是許地山的弱項。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許地山樂得不聞家事。
第二年,配置一輛奧斯汀7小汽車,雖說只有兩個門,但許家也是有車一族了。
又過了兩年,汽車換成奧斯汀8,有了四個門了。
從此,許地山參加集會,或外出游玩,都由夫人負責接送。
扳扳手指,數數許地山交往的眾多好友,如陳寅恪、胡適、梁漱溟等,其夫人們均不會開車。要說中國學界,夫人司機,很可能周俟松排名第一。
這么說吧,周俟松這位“大內總管”,為許地山節約了很多時間,用于學術。
晚上,許地山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周俟松便紅袖添香夜讀書,時常陪伴著他,為他整理資料,準備夜餐。
這樣,使丈夫更順利地完成了《道教史》、《印度文學》等作品的創作。
千言萬語,化成一句。
許地山對妻子周俟松說:“泰戈爾是我的知音長者,你是我的知音妻子,我是很幸福的,人生得一知音便可以無恨矣,何況我是兩個呢?”
幸福,就是找一個能夠溫暖你心的人,慢慢地過一輩子,珍惜愛你的人,珍惜你愛的人,珍惜那個一直在你身邊陪著你、保護你、溫暖你,一直把你當成全世界的人。
電影《喜歡你》中,男主說,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密碼,食物是打開密碼的鑰匙,對食物挑剔的人,在乎的不僅僅是味道,他在乎的是,有沒有遇到解開密碼的人。
許地山贊譽周俟松,為他的知音妻子。
由此可知,她,就是為他解開密碼的人。
每個人都會遇到解開密碼的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若相信,就請幸福地拍拍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