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刀,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從古代戰爭必備的冷武器,到今天隨處可見的生活工具,尖銳鋒利的刀在人們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人們印象中的刀,通常是下面這種:
但你見過用寶石、碧玉、翡翠、象牙等材質制成的珠寶刀么?
民國 掐絲琉璃裁紙刀
它雖然僅有一尺之長,刀刃也奇鈍無比,但它卻曾是古代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文房第五寶,珠光寶氣的外觀更讓它風靡一時。
象牙裁紙刀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的珠寶裁紙刀。
法貝熱裁紙刀
文刀?書刀?珠寶裁紙刀?
裁紙刀,顧名思義,指的是剪裁紙張時所用到的工具,是由古時候“文刀”,又稱“書刀”、“尺刀”演變而來。
裁紙刀 卡斯特拉尼 約1863年 藏于大都會博物館
史前時期,古人將文字寫于獸骨、青銅器、彩陶、竹簡、石片之上,雖然戰國以前毛筆就已經出現,但由于毛筆字在這些書寫材料上的保存期限較短,一些重要的資料文獻還是以刀刻字,以便留存。
山西博物院藏晉侯墓地8號墓出土晉侯蘇鐘及銘文:“年無疆子子孫孫
這種刀,除了用來刻字外,在寫錯字或是翻新舊文時,還可用刀將其削平重新書寫,由于書寫的材質較為堅硬,這一時期的文刀多以青銅、鐵質等堅硬的金屬為主,長度在一尺左右。
清 翡翠蒼龍教子帶鉤柄裁紙刀
春秋戰國時期,毛筆與文刀常一同使用,在底層官吏中還曾出現名為“刀筆吏”的官職,主要負責傳抄公文、整理案牘等職務。
銅鎏金穿花瑞獸紋裁紙刀、青玉裁紙刀各一把
一些文人墨客也常將毛筆與文刀隨身攜帶,有時,遇到危險時,鋒利的文刀還可臨時作為武器使用。
清 銅安居樂業裁紙刀
到了漢代,文刀的款式變得更為小巧玲瓏,采用鎏金、錯金等繁復工藝的文刀更是比比皆是。
清 痕都斯坦 白玉嵌銅百寶紋 裁紙刀
漸漸地,佩戴文刀成為了文人墨客間的一種流行風尚,其中,最知名的文刀當屬現藏于遼寧博物館的東漢時期的金馬書刀。
這只金馬書刀,長12.25、寬1.37、厚0.44厘米,重34克,鐵質,柄端為環首,刀柄一面錯金馬形紋飾,上面刻有“永元十(年),廣漢郡工官卅湅書刀工馮武”等字樣,極為罕見稀有。
金馬書刀 現藏于遼寧博物館
東漢時期,蔡倫用樹皮、麻頭、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成功改進造紙術,到了唐代,造紙術得到進一步發展,潤墨性好、質地綿韌的宣紙出現。
宣紙
雖然,文刀不再用于刻字,但仍在書房中承擔著重要的功能,比如裁剪紙張、拆信、翻書等等,其中,最常用的功能便是剪裁紙張。
因紙張制作工藝繁復,古時極為珍貴,通常是一大張,然后根據寫詩、作畫、記錄文獻等不同的需求,自行裁剪大小。
清·翡翠裁紙刀
以往使用的裁紙刀多為金屬材質,但由于刀刃過于鋒利,經常裁偏,有時還易誤傷,反而刀刃鈍一點,剪裁的紙張更為工整。
清中期 竹黃裁紙刀
于是,裁紙刀的材質不再僅僅局限于鐵、銅等堅硬的金屬,刻有精美紋樣的木頭、竹子、骨頭等材質的裁紙刀層出不窮。
當然,皇宮貴族以及一些富甲商賈,為了突顯出自己高貴的身份與地位,更是命令匠人用象牙、玳瑁、玉石等極為珍稀的材質,打造了一批造型新穎時尚、工藝考究的裁紙刀。
清代 白玉龍首裁紙刀 西泠拍賣
比如,下面這款現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的清朝象牙裁紙刀。
這款裁紙刀的材質為象牙,刀身呈扁體長條狀,刀柄一面鏤雕有牡丹花紋,雕工十分精細,是留存下來難得的精品。
清朝象牙裁紙刀
這些款式精美的裁紙刀,多帶有配套的刀鞘,不僅可以作為配飾戴在身上,擺放在書房之中,也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清 紫檀嵌螺鈿骨質紙刀
宋朝時期,重文輕武,受士大夫階層的審美影響,鎮紙、筆洗、硯、筆架等文房雅器,成為了匠人們精心雕琢的對象。
宋 玉裁紙刀
而裁紙刀作為書房中必不可少的實用性文具,匠人們常以花草、禽鳥、人物等作為裝飾題材,造型活潑,雕琢精致,極富文化氣息。
清 和田玉裁紙刀
到了明代,文房雅器空前繁榮,文人雅士們紛紛將目光轉向這些實用而又精美的器物。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載:“有股刀筆,青綠裹身,上尖下圓,長僅尺許,古人殺青為書,故用此物,今僅可供清玩,非利用也。此所謂削刀是也,近世時有出土,觀其形制,與今時所言之裁刀幾無二致。”
剔紅龍紋裁紙刀
明代的帝王十分重視手工技藝,名師名匠的地位甚至可以與縉紳并坐,或與“士大夫抗禮”。
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裁紙刀這一小巧實用的物件,不僅做工優良,而且款式多樣,花絲、累絲、錘揲工藝等繁復工藝也被匠人們運用其中。
明 青白玉雕龍紋鎏金裁紙刀
清代時,除了傳統的筆墨紙硯,文人墨客對各種輔助性工具的研究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清 嵌百寶東陵石裁紙刀
這一時期的文人講究化繁為簡,崇尚簡樸自然之美,裁紙刀在這一審美的影響下,不再追究外觀上的浮夸華麗,開始向著樸實、自然的方向發展。
象牙裁紙刀
下面這件名為文竹刻花鞘象牙刀的文物現藏于故宮博物院,為清中期文物。
文竹刻花鞘象牙刀
這把裁紙刀長29.5厘米,寬2厘米,刀刃為象牙質地,刀柄及刀鞘為文竹制,并于淺色地上鑲貼染色竹簧,構成變體纏枝蓮紋,花紋之上又施以陰刻,勾勒花筋葉脈,工藝精巧,是裁紙刀中難得一見的作品。
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金燒藍牛角把小刀
雖然,到了今天,做工精湛、款式精美的珠寶裁紙刀,早已無用武之地,但它作為一種歷史文化的產物,仍在各大博物館以及藏家的珠寶盒中熠熠生輝。
民國 白玉龍勾柄裁紙刀、翠扳指、銅鏨花筆桿一套
J先生說:
珠寶裁紙刀,并非我國獨有,在西方的歷史文化中也曾出現各種樣式精美華麗的珠寶刀,或用于裁紙、或用于拆信。
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匠人們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它因人們的需求而生,又因人們的追求而美。
隨著時代的變遷,精致奢華的珠寶裁紙刀早已被新物件所取代,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卻從未改變。
注:本文部分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埃及總督冠冕|流傳117年,見證瑞典、丹麥、希臘三國公主婚禮
太太太美了!小而美的珠寶風,維多利亞女王兒媳婦引領的高級時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