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虓 | 食品發酵工程碩士,酒類食品領域評論作家
無味即本味,本味即真味,這是老子的飲食境界。這一思想的精妙,根植于數千年的文化傳承,比如南宋詩人陸游在晚年的時候,便尤為傾心本味,詩云“采掇歸來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材僅用煮,甚不添鹽,只追求自然果蔬的清淡本味。
對于本味的體悟,不僅在食,更在于飲。如清人名家贊譽西湖龍井:“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后感太和之氣彌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意在追求事物的清淡素雅之美,寄寓人生理想和生命的情趣。
本味之思,在白酒中的踐行,當提江小白,其推崇的“自然釀,本味香”的清香自然酒,將用曲量降低至千分位,最大程度去掉外在的風味影響,單純依靠糧食本身發酵,而得到自然滋味。
·白鷺在溪邊駐足,江小白農場是清香自然酒的源頭
那么,在哲、在食、在茶、在酒,“本味”為什么逾千年而不息?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審看江小白?
01
淡中求美的飲食本味
近似龍井的“啜之淡然,看似無味”,江小白的飲酒體驗,也在于“飲似清淡”,與大多數白酒追求驚艷風格的迥然不同,這讓江小白還被蒙以“不香型”的說法。
但是,雖然中國白酒重視香氣,可尤為重視香氣,實歸因于建國以來飲食結構的變遷。
從清淡、寡油,到重口味、重油膩,筆者對比不同菜系在不同階段出版的烹飪書籍發現,上世紀70到80年代,無論是地方名菜還是地道小吃,所用的調味品并不是很多,而更多的在于食材的挑剔、技法的運用,而21世紀以來的菜譜,則尤為注重調味品,且高香佐料使用的更加普及。另,有反映居民飲食變化的紀實報告中也提到,80年代前后是國人餐桌食材與滋味挑剔的分水嶺。
·國人日常飲食更追求淡中求鮮,自然本味
對于白酒而言,也呈現這樣的規律性,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白酒消費還是清香型的天下,后續到了80年代則濃香稱王,再后來就是醬香酒的迸發。從物資匱乏到飲食過剩,經過了清淡的時代,更香的白酒、菜肴,自然更加得到人們的青睞。
所以,對于江小白而言,一面是清香型,另一面又是小曲酒,在產香方面,兩者都不占優勢,所依靠的只有糧食本身經過發酵后所保留的香氣,相對于濃香、醬香,乃至于大曲清香,江小白自然不夠香,而在人們白酒飲食發展的風味偏好下,江小白成為“不香型”。
·江小白清香自然酒,單純依靠糧食本身發酵的自然滋味
酒種風格的審美演變,如同菜系的區隔,有人喜愛魯菜的“厚味咸香”,也有人喜愛粵菜的“清鮮鮮嫩”,但在時代的發展來看,經過了食材富足和香料時代,“淡中求鮮”“自然本味”,正成為國人飲食的主題詞。
比如,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對2001名受訪者飲食偏好進行調查,53.5%的受訪者飲食表示“平時偏好口味清淡的飲食”。而在中國菜的世界傳播來看,粵菜目前在全球已經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坐擁數萬家中餐館。對于白酒而言,清香型白酒的消費偏好的回溫日益明顯,清香類的產品較之以前愈發受到消費青睞。
02
放眼世界酒林,江小白并不獨行
對于本味的追求,江小白并不是獨行者,在世界蒸餾酒范疇內,幾乎每一方地域的美酒都包含了追求清淡本味流派,它們追求純粹自然釀造的風格,強調自然本味,排斥過多干預,依靠時間釀造法得到自然的饋贈。而這其中,還有一些酒種,成為舉足輕重的名酒甚至國酒。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伏特加。Vodka,這個詞匯,本就代表俄羅斯一帶人對水的昵稱,象征純粹。釀造伏特加以谷類、馬鈴薯、水果為原料,不僅使用重復精餾的方法,將酒體中所含的甲醇、甲醛等雜質和其他的有機酸、高級酯肪酸、雜醇油等成分全部去掉,還要在塞滿樺木炭的過濾槽里過濾多次,將酒精以外的成分再一次清除,使之成為一種精純、透明、無味無臭的蒸餾酒。就是這樣的一種酒,俄羅斯人稱之為“鉆石”,如鉆石般純粹,亦是一種極致的高貴。
·追求純粹的伏特加
在朗姆酒中,也有一種香氣“不高”的品類——清淡型朗姆酒。朗姆酒利用甘蔗或者糖蜜作為原料發酵、蒸餾制成,這兩種原料本身成分較簡單,發酵生成的呈香物質不夠豐富。因此,朗姆酒主要的增香措施,在于橡木桶的儲存或者加入一些香料汁液。清淡型朗姆酒則不同,并不要求香氣,甚至于有一些品種還要最大限度地提取出非酒精物質,形成一種只帶淡淡酒精味的Rum。
對于白蘭地而言,橡木桶同樣是增香增色的“必須”,但也有一個酒種反其道而行之,唯獨不進入橡木桶,就是秘魯的“國酒”——皮斯科酒(Pisco),被稱為“不過桶的白蘭地”,在釀造中明確被要求,Pisco陳化至少三個月,但必須在不會改變味道的容器中,例如銅或玻璃,尤其不允許使用橡木桶,且儲存后直接裝瓶,嚴格杜絕任何添加劑或稀釋劑。皮斯科酒雖然沒有干邑、常見白蘭地的那種濃郁的堅果香、陳年香,但透露出的清澈的花香和果香,依然十分迷人。
03
自然人生的本味美學
如果把世界烈酒簡單分為“重香”、“輕香”和“不香”,江小白的位置,處于“輕香”大類中,原料香氣、花果香氣較為豐富的一類,而這也是世界烈酒都較為重視的風味。
像江小白一樣的這種崇尚淡雅自然的本味酒品,所反應的其實是消費者生活與心境的選擇,即便豐富濃烈的香氣格外誘人,但總有一些人群偏好清淡的風味,享受一種淡雅、清爽的體驗。而當人們大魚大肉、重香厚味之后,嘗遍名菜可能也不如家人的一碗素面、一碗淡粥、一碟青菜,似乎更加令人舒適,體現出一種自然人生的本味美學。
·清香自然酒的本味美學
所以,自然本味清淡閑適,是世界上“江小白們”的價值所在,也是另一種生活審美的抉擇。江小白的本味具象到四個層面,純、清、合、韻,純粹而清雅,不俗而不媚,這與人生已經如出一轍。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中這樣說道“世事漠漠,恰如水墨,被人加濃,反失常態。由濃歸淡,即返自然,便得泰然?!薄暗笔菍庫o、安適、自然、和諧的生活美學。而人生的成長正是“由濃轉淡”的過程。或許開始的時候總是渴望轟轟烈烈,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空的轉變,才慢慢地感悟到平平淡淡才是真。
清雅、自然、簡單,這也是江小白“清香自然酒”的核心理念,種植萬畝自培育高粱品種金皮糯1號,保障原糧的自然本味,釀造工藝上人為低干預度發酵操作,實現了真正的自然風土釀造清香自然酒。這酒沒有過多的增香,也沒有過分的減香,只是源于自然呈現自然,何嘗不是一種釀酒的“更優解”、品味的“更高級”,又何嘗不是一種超越清淡恬適之上的“更智慧”。
·江小白農場的高粱,已種植10000畝
當站在世界烈酒角度去品飲,站在本味傳承中去品飲,以一種自然之心的生活哲思去品飲,江小白的“本味”帶來的則是另一種廣闊的香氣天地。換個角度說,江小白也是在堅守“風土是什么味道,酒就是什么味道”,為世人提供了一種關于風格、情感、風土和人的聯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