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中興,既得益于武丁的勵精圖治,同時也少不了周圍一幫賢才勇將的輔佐。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傅說和甘盤。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當年湯建立商朝得益于一個奴隸出身的伊尹;而如今,武丁的中興在一定的程度上要歸功于同樣是奴隸出身的傅說。兩位英主得到兩位奴隸出生的賢相,這既是一種巧合,或許也是一個人才被發現的規律。看來,“英雄不問出處”從古至今都是永恒不變的規律。
作為奴隸,傅說本沒有姓或氏,因為常年在傅巖(今山西省平陸縣)從事道路修建和養護工作,后來被武丁賜姓傅。據說這也是傅姓的來源。
由于武丁從小被安排到傅說所在的路段進行基層掛職鍛煉(應該是道路項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吧)。而這,也讓二人有了相處認識的機會。
“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在傅說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相處中,武丁發現傅說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并且還從他那里學會了不少本領。
掛職鍛煉結束后,武丁轉正成為了商朝的君主。一心想大展宏圖,振興商王朝的他卻苦于沒有得力的輔佐團隊。為此,他自己把自己禁言了三年,四處尋訪人才。
期間,他想起了曾經的老部下傅說,于是任命傅說為宰相。這種火箭提拔的例子,在整個商朝可能就只有他和伊尹了。
傅說在給武丁的諫言中大膽潑辣,精辟深刻,這種風格深得武丁賞識,并且還成為了他治國的座右銘。
傅說給武丁提出的改革方案歸納起來就是:嚴懲腐敗,帶頭節儉;發展生產,改善民生;搞好外交,打擊外敵。通過一系列舉措,商王朝的國勢再度復興,成為世界東方的第一強國。
傅說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圣人”。他留下的“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似乎一直都在告誡我們: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和傅說一樣,甘盤這位賢相的發現也不是通過公開招聘考試得來的。
甘盤是一位學者型人才,據說他還是甘氏的始祖。但卻像陶淵明一樣常年隱跡于山林之間。由于學問廣博,其名聲早已傳遍了各地。正因如此,吸引來無數學生向他求教,而其中就有未來商朝國君的武丁。
通過多年的學習,武丁學到了治國之法,也跟甘盤有了師徒情分。一即位后,他就拜自己的老師為相。由于老師為自己地前朝打點一切,所以武丁才有時間裝聾作啞,靜靜的觀察國家的一舉一動。從而為三年后“武丁中興”做足了準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