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已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投訴,試圖推翻美國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并警告美方的舉動已威脅到全球供應鏈。
根據中國商務部聲明,中國在周一 (12 日) 向 WTO 提交訴狀,指控美國以模糊不清的國安相關理由打壓競爭對手。
中國警告,美國的經濟保護主義破壞了貿易規則,甚至對全球供應鏈構成威脅。
半導體產業儼然是美中緊張局勢的主要導火線,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和電腦制造商,但大部分芯片技術仍掌握在美國手中。拜登政府此前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取得先進的半導體制造設備,且試圖拉攏盟國跟進制裁中國。
制裁行動不僅為中國帶來龐大壓力,也波及部分美國企業,由于中國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制裁行動估計將導致芯片商損失數十億美元收入。
中國提出投訴后,將進入 WTO 爭端解決機制的第一階段,按照規定,美國有 60 天的時間與中國進行磋商,若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中國可要求成立 WTO 專家小組。
不過,即使投訴成立,WTO 也沒有能力強迫美國做出改變,此外,美國過去幾年不斷阻撓 WTO 任命上訴機構新法官,在機構陷入停擺的情況下,大量案件遭到積壓。
因此,這起爭端最終可能要花數年時間才能獲得解決,且就算中國勝訴,美國也可透過效率低落的上訴機制提出否決。
日本、荷蘭加入美國行列 限制對中國出口芯片制造設備
此外,彭博周一(12 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日本與荷蘭已原則上同意加入美國行列,加強對中國出口先進芯片制造設備的管制,此舉將削弱中國發展半導體技術的雄心壯志。
據悉,兩國可能在未來幾周宣布消息,采取美國 10 月推出的部分芯片禁令。美國、日本與荷蘭 3 國聯盟意味著幾乎完全封鎖中國購買制造先進芯片設備的能力。
報道指出,美國先前禁令限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科磊(KLA)向中國供應設備,而日本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和荷蘭艾司摩爾(ASML)是美國實施制裁所需的另外兩家關鍵供應商。
彭博上周指出,荷蘭官員計劃對中國實施新的出口限制。上述知情人表示,日本政府最近幾周同意類似的限制措施,因為兩國希望采取一致的行動,然而日本必須克服國內企業反對,因為這些企業不希望失去中國市場,除了東京威力科創、尼康(Nikon)、佳能(Canon),其他都是市場上的小企業。
日本經濟產業省對此并未回應置評請求。美國、日本、荷蘭是制造先進半導體芯片所需的設備與技術最大來源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