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映萬川,一步萬里闊
萬川是中國工人出版社的圖書品牌之一
以歷史文化、非虛構為主要出版方向
希望圖書產(chǎn)品能為讀者“示之美好,授之希望”
以一步之姿,擁抱萬里世界
《美好與生活:20世紀下半葉中國生活圖典》
郭大熟 著
《人民畫報》 圖
民眾生活史,未來備忘錄。
這是一部記錄近距離的、現(xiàn)在完成時的中國社會生活史,也是一部回顧、凝視、思索20世紀下半葉中國民眾生活狀態(tài)的文圖讀本。帶你閃回20世紀,在那些火熱的生活現(xiàn)場里,做一次選擇性游歷。
/萬川·全球視野與物質(zhì)文化史/
《倫敦:塞爾登地圖與全球化都市的形成》
羅伯特·巴特勒 著
于振洋 譯
本書通過塞爾登地圖探討英國如何經(jīng)由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聯(lián)系所帶回來的各種資源,將倫敦打造成一座全球性的現(xiàn)代都市。巴徹勒認為亞洲的貿(mào)易體系對于倫敦的文化、知識與政治形塑扮演了基礎性的角色。通過印度洋與東亞海域的相遇,英國商人不僅發(fā)現(xiàn)新的財富來源,而且還有新的王權模式與主體性。
《私人鑄幣:伯明翰紐扣制造商、皇家鑄幣局與現(xiàn)代鑄幣的開端1775—1821》
喬治·塞爾金 著
李新寬 譯
英國制造商挑戰(zhàn)英國政府壟斷鑄幣市場的精彩故事。
18世紀80年代,工業(yè)革命勢頭漸強,皇家造幣廠未能生產(chǎn)出足夠的小面值鑄幣,供工廠主支付工人工資。由于貨幣短缺威脅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制造商們開始鑄造被稱為“商人代幣”的定制硬幣。這些代幣迅速被廣泛接受,成為英國最受歡迎的工資和零售貨幣,直到1821年,英國政府宣布除本國貨幣外的所有貨幣為非法貨幣。
《伊麗莎白·馬什的磨難:一個女人的全球史》
琳達·科利 著
侯奕茜 譯
通過伊麗莎白·馬什的一生,打開了解18世紀全球史的一扇窗。伊麗莎白·馬什是奴隸和奴隸主的結合,她嫁給了東印度公司的鹽商,她隨丈夫參與了土地投機和國際走私活動,她曾被摩洛哥抓去做人質(zhì)。馬什的一生見證了帝國與貿(mào)易、戰(zhàn)爭與傳染病,她是全球史中的一個縮影,是個人微觀史與全球史的最好結合。
《帝國家族:大英帝國的啟蒙、商業(yè)與革命》
艾瑪·羅斯柴爾德 著
岳秀坤 譯
這是約翰斯通一家的故事,他們是11個蘇格蘭兄弟姐妹,他們的生活跨越了整個18世紀的大英帝國——從英國到非洲和美洲。通過非凡的毅力,羅斯柴爾德從大量的知識庫和收藏品中挖掘出了關于他們的最微小的小道消息,并利用這些證據(jù)碎片來擴大和加深我們對啟蒙運動、商業(yè)、帝國、革命、民族國家、情感、家庭關系和奴隸制的理解。
/萬川 ? 新知/
·世界史·
《1918年11月:德國革命》
羅伯特·格瓦特 著
朱任東 譯
1918年發(fā)生在德國的“十一月革命”基本已經(jīng)被人們遺忘了,即使有人記起,也會認為它是一場失敗的革命。但羅伯特·格瓦特認為以這種方式看待德國“十一月革命”其實是一種誤讀,是片面的。他聚焦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最后幾個月與1923年希特勒發(fā)動慕尼黑政變之間的一系列戲劇性事件,試圖闡釋“十一月革命”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德國,進而更加客觀公允地看待這場革命取得的成果。
《大正浪漫:日本近代社會世相》
柳田國男 著
石晶晶 谷端捷 譯
只有通過每天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和消失的事實才能精準地書寫與刻畫歷史,柳田國男以民俗研究方法描繪了明治和大正時代日本人的生活和生活方式。作者有意避免使用專有名詞,使得所有人都能將本書的內(nèi)容看進眼去、讀進心去,促使人不斷去思考。
《手工藝:一段美國史》
格倫·亞當森 著
楊盛翔 譯
在美國發(fā)展的任何階段,都有工匠的身影,他們中有著名人士,也有布衣平民。著名歷史學家格倫·亞當森在本書中為這些工匠繪制了畫像。亞當森指出,手工藝工作場所通常是受壓迫人民抵抗的場所,例如被奴役的非洲裔美國人,他們的熟練勞動力可能會換取來之不易的代理權;或者將傳統(tǒng)藝術與現(xiàn)代需求結合起來的美洲原住民。本書揭示了工匠在塑造美國身份方面的核心作用。
《西班牙史10講》
立石博高 著
何睦 譯
巖波新書國別史系列最新著作。從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對抗和共存的中世紀,到西班牙建立 "日不落帝國 "的現(xiàn)代早期,西班牙一直是歐洲、非洲、地中海和大西洋四個世界交匯的獨特之地。本書介紹了西班牙的獨特歷史,重點介紹了其藝術、文化和宗教,以及基于其地區(qū)多樣性的國家綜合體的形成。
《特洛伊:神話、城市與符號》
納奧茲·麥克·斯威尼 著
范林欽 譯
從荷馬史詩到羅馬皇帝祖先的所在地,特洛伊一直是個神話般的地方。但是在近4000年的時間里,特洛伊還是一個居住著真實人類的城市。本書將為讀者提供理解特洛伊相關概念的宏觀歷史視角,重點關注從公元前3000年直至今天,作為一座城市和一個社會的特洛伊,以及從更廣泛的象征意義上來說,作為社會符號和文化符號的特洛伊。
《汗水的獎賞:運動小史》
比爾·海耶斯 著
沈慧 譯
這是一部內(nèi)容跨越兩千多年的時間線、足跡遍及三大洲、追溯運動起源的圖書。
本書作者比爾·海耶斯非常熱愛運動,跑步、游泳、騎自行車、拳擊、舉重……他通過追溯這些不同形式運動的起源,記錄了它們?nèi)绾坞S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將他自己個人的運動經(jīng)歷與從古代到現(xiàn)在的運動文化和科學歷史聯(lián)系起來,剖析人類運動的動態(tài)變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來了解運動在21世紀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
《手術刀帝國:一部外科史》
艾拉·魯特科夫 著
李虎 吳娟 譯
本書敘述了外科在希臘和羅馬時代的起源,中世紀歐洲庸醫(yī)的崛起,法國、德國和英國如何成為卓越外科中心,以及外科在中國和日本的延遲起步。本書是一部精彩的外科發(fā)展史,不僅權威全面,還富有吸引力,描繪了外科手術的戲劇性演變,同時展示了手術刀如何在歷史之中取得一個又一個令人敬畏的勝利。
·書之書·
《圖書館:一部脆弱的歷史》
安德魯·佩特格里 亞瑟·德·伍德溫 著
張意 譯
譽滿全球的,被私人收藏家藏為己有的,存世超過數(shù)百年的,被毀于一天之內(nèi)的,墻壁上貼滿金葉子、畫滿壁畫的,又或者是收藏著裝滿了豆子的口袋與兒童畫作的……世界之大,圖書館無奇不有。圖書館的歷史悠久,故事精彩,充斥著各種各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
《一本書的誕生》
麗貝卡·李 著
閭佳 譯
很久以前,一位作家有一個想法。他把它寫了下來,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我們最終捧在手里的書里的文字是怎么來的?他們有什么故事?如何將這些原始的文字整合成可讀的、可識別的短語、句子、段落、頁面和章節(jié)?最后,在某些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讓這些文字自由地走完旅程的最后一步——離開作者,去尋找讀者?加入麗貝卡·李,踏上迷人的旅程,去經(jīng)歷一本書是如何從作者的大腦到最終的成品。
·動物宇宙·
《貓狗屠殺記:被遺忘的“二戰(zhàn)”悲劇》
希爾達·基恩 著
艾欣 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必然發(fā)生了許多戰(zhàn)爭時期的悲劇,但至少有一個被遺忘了:1939年9月,英國有40萬只貓和狗被屠殺。
其實政府、獸醫(yī)和動物慈善機構都建議不要捕殺動物。那么,為什么成千上萬的英國公民會排隊自愿對家庭寵物實施安樂死呢?
《大象奴隸與寵物鸚鵡:18世紀巴黎的珍禽異獸》
路易斯·E.羅賓斯 著
翟紅霞 趙辰 譯
啟蒙運動時期,在巴黎人眼中,奇珍異獸不僅引發(fā)了科學界的好奇,還是社會地位的象征。羅賓斯的記錄往往出其不意、引人入勝,從奇珍異獸的海量文獻和捕鳥者(鳥販)的內(nèi)部運作到動物如何被運輸、安置和照顧,羅賓斯幾乎涵蓋了法國獵奇狂熱的方方面面。本書參考了大量豐富的研究資料,對于人與動物互動史、十八世紀的文化以及法國殖民主義相關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幻想的動物:怪物、奇跡與人類》
博里亞·薩克斯 著
王爽 譯
本書追溯了從舊石器時代到《哈利·波特》再到機器人寵物的奇幻生物史。本書將揭示獅身鷹首獸、狗人、美人魚、龍等諸多奇幻生物,是如何在感官信息與想象力的復雜交互下,被社會建構成“真實存在的”生物的。這些形象在心理層面給予了人類幫助,將人的無形恐懼具化為“怪物”,將人的希望承載于“奇跡”之中。然而,它們最大的作用是不斷激發(fā)人類的想象力,促使我們突破傳統(tǒng)觀念和預設的邊界。
·阿果拉·
《野人與野獸:現(xiàn)代動物園的誕生》
奈杰爾·羅斯福斯 著
向幫友 譯
在現(xiàn)代人看來,19世紀的動物園似乎是一個“不自然”的地方,動物們在狹窄的鍛鐵籠子里過著悲慘的生活。今天,動物園里的動物在類似于自然棲息地的開放空間里游蕩,它們沒有被柵欄圍起來,而是被護城河、石頭和其他景觀圍著。本書將現(xiàn)代動物園的起源追溯至德國動物企業(yè)家卡爾·哈根貝克的努力,揭示了現(xiàn)代動物園的誕生過程。
《游樂場:900年造夢史》
斯蒂芬·M.西爾弗曼 著
李小霞 譯
本書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充滿逸事趣聞的歷史書,內(nèi)容以900年前的“快樂之園”為開端,以世界上最精美絕倫的幾大游樂場的興起、衰落又復興的故事結束。在這段歷史里,有大量具有享樂主義精神的創(chuàng)建人的故事,有許多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和手藝人,還有一群了不起的表演者。當然還有那些游樂設施,它們以神奇精巧的設計和讓人心跳停止的刺激感,讓人們獲取著地球上最大的快樂。
·東洋鏡·
《東洋鏡:中國建筑》(全兩冊)
關野貞 伊東忠太 塚本靖 著
疏蒲劍 譯
趙省偉 主編
本書是最早論述中國建筑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928年,共收錄照片750張,文字說明 10 余萬字。作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文獻資料,采用“圖版 + 解說” 的方式,系統(tǒng)介紹了最能代表中國文化意義的建筑,包括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宮殿建筑和民居等,描繪出一幅中國建筑文化的全景圖。
《東洋鏡:中國建筑裝飾》
伊東忠太 著
薛華民 管浩然 張芳 譯
趙省偉 主編
本書是最早論述中國建筑裝飾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941年,共收錄照片1000余張,25萬研究文字。作者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搜集到的文獻資料,系統(tǒng)介紹了中國的祠堂、寺廟、住宅等建筑上的各類裝飾細節(jié),全面探討了中國建筑裝飾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裝飾圖案、裝飾特點。
/萬川 ? 好奇心/
《奇儀重器:探索科學博物館》
塞繆爾·艾伯蒂 著
劉驍 譯
一面是黃銅和玻璃制造的令人打哈欠的女海妖斯庫拉,另一面是非比尋常但可能空洞的大漩渦卡律布狄斯??茖W博物館的核心是矛盾。它必須具有易用性和趣味性,同時代表日益復雜的科學;它必須是歷史的,也是現(xiàn)代的。
本書帶讀者從科學博物館布滿奇儀重器的展廳,走向神秘的幕后,打開科學的“黑匣子”,揭示將策展人和文物修復師、技術人員和科學家、業(yè)余愛好者和專業(yè)人士連接在一起的“器物之愛”,展開一趟科學博物館奇妙之旅。
《尤里卡時刻:科學靈感的誕生》
拉·佩奇 編
閭佳 譯
從阿基米德的浴缸到牛頓的蘋果,科學以“故事”的形式深深地烙印在人類的集體想象中,為宇宙如何運行、我們?nèi)绾蝸淼竭@個世界的宏大敘述增添了迷人色彩。本書從廣袤的科學星空之中提煉出科學對故事的熱愛——17個科學靈感的誕生,深入17位科學家站在重大發(fā)現(xiàn)邊緣時的人性,直抵改變世界的“尤里卡時刻”。
《地平線:現(xiàn)代科學的全球起源》
詹姆斯·波斯基特 著
孫亞飛 譯
對科學史的徹底重述,挑戰(zhàn)了以歐洲為中心的敘事。
據(jù)說現(xiàn)代科學是在歐洲發(fā)明的,是尼古拉·哥白尼、艾薩克·牛頓、查爾斯·達爾文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偉大思想家的產(chǎn)物。但這是錯誤的。科學史不是,也從來都不是歐洲獨有的努力。本書超越了歐洲,探索來自非洲、美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的科學家如何融入科學史,并認為科學史最好被理解為一個全球文化交流的故事。
《荷蘭之光:惠更斯家族與歐洲科學的形成》
休·埃爾德斯-威廉姆斯 著
王斌 譯
本書敘述了17世紀的一個荷蘭家族:惠更斯家族。一個充滿思想家的家庭,他們經(jīng)歷了荷蘭黃金時代的文化、商業(yè)及思想大爆發(fā)。這是惠更斯家族的故事,也是荷蘭黃金時代的故事。在這個科學、工業(yè)及文化繁榮的時代,當時出現(xiàn)的思想及主意改變了我們對于世界的理解。
《科學的繆斯:美學、工業(yè)與柏林物理學會》
馬修 · 諾頓 · 懷斯 著
宋偉 譯
1845年1月5日,普魯士文化部長收到了由六個年輕人組成的小組提出的在柏林成立一個新的物理學會的請求。在從熱力學、機械學、電磁學到動物電學、眼科學和心理物理學等領域,這個規(guī)模不大但不斷壯大的團體的成員在僅僅30年后就在自然科學的新景觀中確立了領導地位。這怎么可能呢?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如何能成功地抓住未來?在本書中,馬修·諾頓·懷斯不僅從理論和實踐的技術角度回答了這些問題,而且從更廣泛的文化角度回答了當時在柏林發(fā)生的一切。
《售賣知識:黃金時代的科學與貿(mào)易》
丹尼爾·馬戈奇 著
李天蛟 譯
自科學革命以來,商業(yè)利益對科學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本書中,作者闡述了產(chǎn)品營銷、專利訴訟、甚至代筆充斥著自然歷史和醫(yī)學(現(xiàn)代早期的“大科學”),并認為荷蘭黃金時代全球貿(mào)易的增長催生了一個跨國科學的創(chuàng)業(yè)網(wǎng)絡。
《英國皇家學會的筆記與早期現(xiàn)代科學》
理查德·楊 著
李天蛟 譯
本書中,作者關注了科技史中一項重要的資料來源:科學革命中一些主要人物的筆記。筆記對英國皇家學會的幾個關鍵成員都很重要,包括羅伯特·玻意耳、約翰·伊夫林、羅伯特·胡克、約翰·洛克等,他們利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技術,從文本中摘錄,以在個人筆記本或普通書籍中收納諺語、格言、語錄和其他材料。作者認為,通過反思記憶、筆記和其他記錄的相互作用,這些“英語大師”塑造了一種長期實證探究的科學精神。
《從達芬奇到互聯(lián)網(wǎng):文藝復興以來的技術與文化》
托馬斯·J.米薩 著
陳銳珊 譯
本書對文藝復興以來的技術與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技術創(chuàng)新是如何被文化塑造的,以及這些技術如何反過來影響了文化。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發(fā)明家約翰-古登堡和萊昂納多-達芬奇的職業(yè)和貢獻,到工業(yè)化時期倫敦的啤酒釀造,再到20世紀末的電信革命,本書作者用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充分闡述了他的論點。
《技術與德國:1800年至今》
卡斯滕·尤爾 著
朱任東 譯
這本書調(diào)查了技術在 19 世紀和 20 世紀改變德國文化、社會和政治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涵蓋的關鍵主題包括工業(yè)化的不同階段、網(wǎng)絡城市的發(fā)展以及技術進步目的論敘事的勝利。此外,它進行了對高科技歷史的批判性反思,揭示了高科技熱潮如何決定了歷史上的某些道路,而不管相應的技術是否被證明是成功的。
/萬川·非虛構/
《就業(yè)冰河:被剝奪穩(wěn)定工作的年輕一代》
小林美希 著
趙婧姝 譯
日本“失去的10年”剛結束,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率降到了55.8%,此后5年,日本進入了就業(yè)冰河期。
就業(yè)冰河期中作為正式員工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們,一點點的雇傭安定換來的是長時間的工作,在無法與這樣的工作方式相匹配的工資水準上喘息。年輕人們切身感受著嚴峻的雇傭環(huán)境,他們看不到像經(jīng)濟高度成長時那樣的未來,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此外,感到工作有價值卻很難繼續(xù)的年輕人,為工作的內(nèi)容感到煩惱而離職的年輕人,因過勞而落下一身病痛的年輕人……他們雖然是正式員工,卻被剝奪了穩(wěn)定工作的機會。
《薪酬之上:多元經(jīng)濟中的勞動形態(tài)》
威廉·蒙蒂思 多拉-奧利維亞·維科爾 菲利帕·威廉姆斯 編
潘馨 田明剛 譯
來自不同的學科的16位學者,記錄了來自世界各地14位“非正規(guī)勞動”者的工作經(jīng)歷。因我們對“正式工作”的刻板印象——固定合同期、有規(guī)律的薪酬、社會保障——這些勞動者被排斥在“工作范疇”之外,被排斥在社會、政府的保障體系之外,并且他們的經(jīng)濟狀況大多是不穩(wěn)定的,但他們同樣獲得了對自由時間、人際關系的掌控。本書旨在喚起大家對“工作”及“勞動”內(nèi)涵的重新思考。
《愿景的終點:社會流動性以及孩子們的前景》
鄧肯 · ??怂估?著
沈慧 譯
為什么找到一份與自己資質(zhì)相符的工作、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實現(xiàn)財務穩(wěn)定越來越難了?條件不佳的群體常常遇到阻礙,但為什么來自中等收入家庭的人也更有可能面臨社會階層的下滑,而不是上升?平等信托基金會前理事鄧肯·埃克斯利借利用專家研究和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包括演員、政治家、億萬富翁企業(yè)家、外科醫(yī)生的親身經(jīng)驗,發(fā)出了喚醒人們打破差別性機會的呼吁,他提出了一份重振我們的前景,并使所有人受益的宣言。
《銹帶工人失業(yè)記》
法拉·斯托克曼 著
歐陽瑾 譯
一首獻給工人階級的挽歌。
在美國制造業(yè)轉(zhuǎn)移、產(chǎn)業(yè)空心化,老工業(yè)區(qū)“鐵銹斑斑”的今天,美國人失去工作時會發(fā)生什么?本書跟蹤記錄了三名銹帶工人的生活,當他們引以為豪的工廠關閉時,他們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本書也是一本關于種族、階級和價值觀的故事,揭示了工作在我們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中所扮演的深刻角色。
《撬開宇宙之門》
弗吉尼亞·特林布爾 大衛(wèi)·溫特勞博 編
來自世界各地的34位女性天文學家的故事。
在1900年以前,一個想要研究恒星的女性必須有父親、兄弟或丈夫的引入才能踏進這個領域,女性天文學家的高超能力不足以讓她們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獲得更多機會。經(jīng)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女性在天文學領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平等。本書將34位堅強而果斷的女人們集合在一起,展現(xiàn)了她們撬開宇宙之門的故事。從1960年到今天,這部開創(chuàng)性的選集給當代和未來的女科學家?guī)砹遂`感,同時也展現(xiàn)了天文學變革時代的歷史。
《奧斯維辛的女兒》
托娃·弗里德曼 馬爾科姆·布拉班特 著
《紐約時報》暢銷書。
“我沒有名字。我的名字是27633?!北緯菉W斯威辛集中營最年輕的幸存者之一的托娃-弗里德曼的回憶錄,講述了她在大屠殺期間的童年,以及一系列瀕臨死亡的經(jīng)歷。在本書中,托娃將她看到的一切永載史冊,她用那些塑造了自己生活的記憶來紀念受害者。當歷史上最嚴重的犯罪正在從記憶中淡出時,這本書想告訴大家,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反抗行為。
《好望非洲》
呂強 著
你好,“新”大陸——這是作者2018年抵達南非時的問候。這里是最古老的大陸,在大多數(shù)的世界地圖里它都被放在中心;但也是備受苦難、誤解和被邊緣化的“蠻荒之地”。新大陸之新,之于諾大世界、非洲自己,還有作者。亟待世界重新發(fā)現(xiàn)非洲,非洲自己振作復興,而作者也在其中拓荒自我。
作者不斷地飛起無人機“俯視”大地,不斷地走近貧窮和苦難,也收獲希望和感動。作者希望通過親身經(jīng)歷,用圖文并茂的講述,為讀者呈現(xiàn)看待非洲的不一樣的視角和眼界。
以上就是萬小川的2023年新書預告
你最期待哪本呢?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
歡迎掃碼添加“萬小川”微信
跟進萬川圖書上新動態(tà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