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讓國人氣憤的事大概要數韓國的騷操作。
01如此待客?
有網友爆料,從國內到韓國后,一下飛機就領到一個黃牌,而且對方要求,牌子必須要掛脖子上,拿手上都不行。
然后迎接他們的也不是笑臉,而是軍警,軍警帶著取行李、核酸,再關到限定區域,一呆就好幾個小時。
如果是陽性,那不好意思,直接帶走。
更惡心人的是全程還有幾十個記者拿著長槍短炮對著拍,感覺中國來的都是犯人。
核酸檢測也很扯淡,好多人在國內檢測是陰的,下了飛機檢測卻是陽。你說自己沒癥狀,陽性根本上不了飛機,那沒用,對方不認。
結果什么狀況都有,有的一家三口,孩子陰,父母陽;有的爸爸抱著孩子,孩子陽,爸爸陰。
隔離也是一言難盡,住宿條件奇差,直接大通鋪打發,食物就是三明治、泡菜、牛奶和水,就這還不便宜。
核酸檢測更是貴達8萬韓元(434元人民幣)一次。
韓國這樣的操作很容易讓人想到納粹德國。這明晃晃的黃牌和納粹強迫猶太人佩戴的黃色六芒星有何區別?
當然,有人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為人家這是對等,當初我們還熔斷呢,還禁止入境呢!現在人家這么干,我們得理解。
這種腦回路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過去中國是搞動態清零,內部沒有病例,外部卻已經躺平,病毒都是境外輸入,當然要加強入境檢測啊。
而且中國的政策一視同仁,對任何國家都一樣,不存在歧視。
現在呢?全世界都是奧密克戎,到處是重災區,為什么要區別對待?
其他地區去了不查,就查你中國人。臺灣地區去了不查,就查你大陸。這不是歧視是什么?你還覺得人家對等?這讓我想起吳京那個表情包。
02雙標現場
也有人好奇此前極力反對動態清零的那批人會如何看待韓國的舉動。
他們會罵韓國政府嗎?會去撞門、舉A4紙嗎?此前一名中國游客入境韓國,檢測呈陽性,要隔離。
結果他從隔離酒店跑了。后來他解釋說是出去取藥,并不想逃離。但人家可不會慣著你,直接通緝拿人,抓起來先隔離7天,然后還要判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完了驅除出境。
這要是在國內,那還不翻天?門還不得被撞壞?有些人很奇怪,在中國的土地脾氣特大,管不得、說不得,說不自由毋寧死。
可一旦涉及到別的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他們就心平氣和了。無論資本主義鐵拳多么蠻橫,他們都覺得那是合理合法的。
尊嚴呢?自由呢?此時已經不重要了。
當然,我們不應該嘲笑這次在韓國受辱的同胞,他們是受害者,他們當中很多人確實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哪怕純粹去旅游也沒有問題,那是個人自由。只是希望通過這次的事教育一些對國外心存幻想的傻白甜,不要到現在都還覺得國外的月亮比國內的圓,更不要以為跟著國外的節奏走,人家就把你當自己人。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國與國之間關系好壞,是否親近,不由主觀意愿決定,而是由現實利益決定。所謂的歷史淵源,文化相近,只有在利益一致的時候才有意義。
這次韓國的操作絕非偶然,更不是失誤,他們是有意為之。
在中國放開后,大部分國家是歡迎中國旅客入境的,根據國際旅游業協會的調查統計:超過75%的國家,表示會對中國旅客一視同仁,入境不會區別對待;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和中東各國,更是敲鑼打鼓歡迎。
前兩天泰國副總理親自到機場迎接中國第一批游客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你瞧人家那股子熱情勁。副總理還專門承諾,不會為中國旅客制定任何特殊的入境規定。他們的旅游局長直接喊話,家人們,歡迎來泰國。
除此之外,越南也不逞多讓,打出“要用豪華服務,歡迎更多中國旅客入境”的口號。
馬來西亞則更務實,他們說:中國人正處在奧密克戎感染之中,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病毒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因此用粗魯的語言,去攻擊他們。中國旅客的消費力驚人,他們是來促進我們的經濟來的,我們怎么能‘攻擊’客人呢?
另外,中東的埃及、沙特、土耳其,以及南美、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均表達了和東南亞各國一樣的態度:歡迎中國旅客到來。
唯有以美國為核心的五眼聯盟國家和日韓,才會搞這種歧視中國旅客的騷操作。尤其是韓國,簡直不可理喻。
我國外交部門和他們交涉后,他們的外長在另一個場合居然聲稱:中國只有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才能拉近與韓國的關系。
尼瑪,中國需要跟你拉近關系嗎?你丫哪根蔥啊?
韓國人這是怎么了?忘吃藥了嗎?又或者只是做給自己的主子看?好方便領狗糧?其實都不是最關鍵的,關鍵是中韓利益漸行漸遠,韓國想通過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場。
03漸行漸遠的中韓
眾所周知,支撐韓國成為發達國家的有三大支柱產業,分別是芯片、汽車、造船。
然而,對韓國而言,這三個領域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以芯片制造為例,2018年韓國半導體企業在中國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24.7%。但后面受美國禁令影響,以及中國在芯片領域的巨大投入,韓國半導體迅速退出中國市場。
到2021年,這一占比直接下降到19.2%。2022年這種趨勢毫無改變,且隨著中國芯片企業的快速崛起,這一趨勢愈發明顯。2022年5月份,韓國對中國出口額134億美元,進口額149億美元,這是自1994年8月以來,28年時間中,中國第一次對韓國實現貿易順差。
除此之外,中國芯片企業還在全世界和韓國搶奪訂單。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芯片制造設備訂單增長了58%,半導體產量猛增到3594.3億塊,同比增長33.3%。半導體產業總營收1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8%,創歷史最高。
目前從事半導體設計的中國企業有2800多家,韓國只有100多家,差距就有這么大。
2021年,中國大陸企業中芯國際、華虹集團、晶合集成三家的全球市場占有率一共10.2%,創下新紀錄。反觀韓國三星,由于高性能的4nm芯片良品率改善速度不佳,拖累其他規格芯片生產,全球市場占有率一降再降。
你說韓國人能不焦慮嗎?事實上,在電子產品領域,中國制造正全面崛起,除了芯片,在屏幕、電池領域,也正逐步取代韓國制造。
再說汽車。相信大家都刷到比亞迪屠榜的消息了。
是的,這就是崛起的中國汽車產業。作為傳統燃油汽車大國,韓國汽車給韓國帶去了太多的驕傲,在全球銷售中,現代汽車、起亞、捷尼賽思品牌等現代汽車集團的市場占有率一度達到8.1%,排全球第三。
但現在有兩個轉變,一是韓國汽車正快速從中國市場退出。2016年,韓系車在中國市場占有率還有7.35%,到2021年降到2.4%,2022年上半年更是降到1.6%。相信用不了幾年,韓國汽車就和韓國手機一樣,將徹底退出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二是韓國新能源汽車看不到希望。中國和韓國在新能源車領域原本是在同一起跑線上,2020年時,比亞迪和現代的新能源車銷量不相上下。但短短的兩年時間后,比亞迪一騎絕塵,2022年更是超越特斯拉,榮登全球銷量冠軍。
而且,中國新能源汽車顯然沒準備給韓國分羹。以新能源電池為例,以前比亞迪還與LG合作,因為LG的電池尚可。但如今呢?中國企業快速崛起,寧德時代、比亞迪動力電池技術日新月異,連特斯拉也要與寧德時代、比亞迪合作了,你讓韓國電池賣給誰?
同樣命運的還有造船,原來韓國是造船業的絕對霸主,中國也要排隊送訂單。當然,現在韓國造船也挺強,但中國更強啊。2021年,中國造船完工量3970.3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6706.8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9583.9萬載重噸,這三項指標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7.2%、53.8%和47.6%,排名均是全球第一,超過了韓國。
而韓國,連續4年屈居亞軍,不出意外,2022年還是這種局面。你說韓國人能不焦慮嗎?
04色內厲荏
中國和韓國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但不得不承認,韓國的幾大支柱產業,不僅沒法從中國拿到訂單,還要拼了命地和中國在海外市場競爭。大國之間的競爭,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些領域是互補的,因為大國都是多條腿走路。
可對于韓國這樣的小國來說,并不存在多條腿走路的機會,丟了這幾大支柱產業,不是瘸腿那么簡單,而是直接半身不遂。
情況就這么個情況,所以,韓國能對中國友好才怪。旅游那點甜頭,還不夠塞牙縫。
從韓國身上,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日本這些國家會有這樣的舉動,說白了,他們已經競爭不過中國,只能寄希望于美國把中國打趴下。同樣地,也理解了東南亞、中東國家對中國友好的原因。沒有競爭,還承接產業鏈,豈能不親?國際關系就是這么赤裸。
當然,中國也沒必要怕。他們能使出這樣的爛招,也說明確實黔驢技窮了,沒招了,剩下的也就只有認命了。
唯一會感到失望的可能是那些韓粉、日粉、美粉,因為他們會發現,接下來幾年,這些國家對中國會越來越不友好,嘴臉會越來越難看。如果不是中國家門口擺著那么多航母,它們甚至會一哄而上,手撕牙咬。現在,它們只能目送中國登頂,最終再轉向另一種極端膜拜,這是千百年來反復上演的劇本。
最后我想說,中國只要沿著自己的路,開放國門走下去,不斷深耕制造業,就能不斷強大。這個過程中,朋友也會越來越多。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至于旅游,世界之大,風景各有千秋,為什么要去那些不友好的國家找罪受?我看泰國就挺好,人妖挺美,可以去見識見識。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