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作者:晁錯
我聽說在英明的君王在位的時候,老百姓不會受凍挨餓,這并不是君王親自動手耕種讓他們有飯吃,織布給他們有衣服穿,而是因為這些君王懂得積累財產。所以圣明的堯、禹在位的時候曾經有過9年的水災,商朝的湯在位的時候有7年的旱災,但是他們執政下百姓卻沒有因為鬧饑荒而死的,這是因為他們平時積蓄的糧食足夠。如今天下為一家,全國的土地面積和人口數量完全不亞于夏禹、商湯在位的時候,而且也沒有多年的水災、旱災等天災,但是我們的糧食儲備卻比不上夏禹、商湯在位的時候,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土地還沒有完全開發,老百姓也還有多余的勞動力,可以耕種的土地也沒有全部開墾完,山林水澤也還沒有充分利用,那些整天游手好閑的百姓還沒有全部回歸務農的本職工作。
這百姓一旦貧困了,他們就會去做一些奸邪的事情。而老百姓貧困產生于不富足,不富足產生于不務農,不務農則一個人就不會在一個地方穩定居住,不能穩定居住則他們就會背井離鄉,就像野外的鳥獸一樣。這種情況下,即使有高深的城池,有最嚴的法律以及最重的刑罰,也是無法禁止的。一個人如果受凍,他們就不會要求要又輕又暖和的衣服;一個人如果挨餓,他們就不會要求香甜可口的美食;如果一個人挨凍又挨凍,他們哪里顧得上禮義廉恥呢!人的常情就是一天不吃東西就會挨餓,到了年底不做新衣服就受凍。如果一個人餓了吃不到東西,冷了沒有衣服穿,那么就算是最慈祥的母親也無法留住他們,一國之君又怎么可能留住百姓呢。
百姓,在于上層的人怎么管理他們,他們追求利益就像水往下走一樣,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一樣。珠玉金銀這些東西,餓了人不能吃,冷了人不能穿,然而老百姓卻覺得他們貴重,這是因為上層的人都在用它們的緣故。珠玉金銀一般很小很輕,易于收藏,有它們在手,百姓可以全國到處跑,不會有挨餓受凍的擔憂。這會使得臣子輕易地背叛他們的主人,老百姓也可隨意離開故鄉,盜賊受到了鼓勵,逃亡的人有易于攜帶的資產。粟米和布帛的原料生長在土地上,在一定的時間內成長,收獲它們也需要勞動力,這可不是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的。幾石的糧食,普通人是拿不動的,也就不會被那些作奸犯科的人利用了;這些東西一天沒有,人就會馬上感到饑餓和寒冷。所以賢明的君主重視五谷而輕視那些珠玉金銀。
如今農民家中有5口人的,那么家中去服徭役的人就有2人以上;能耕作的土地也不過才一百畝,這一百畝土地最后能收獲的糧食也不會超過百石。春天耕種,夏天除草,秋天收獲,冬天儲藏起來,砍伐木柴,修理官府房子,服徭役;春天無法躲避風塵,夏天無法躲避酷熱的天氣,秋天無法躲避陰雨天氣,冬天無法躲避寒冷,這一年之中,都沒有時間休息。在平時,百姓還要顧及人際交往、吊唁死人、慰問病人、贍養父母、撫養小孩這些事情。他們已經如此勤奮了,但還是要面對水災旱災,官府又急征暴斂,征收稅賦沒有固定的時間,朝令夕改。交賦稅的時候,有糧食的人被迫半價出售再交稅,沒有糧食的人則直接加一倍的賦稅還美其名曰利息;在這種情況下,百姓中有的人不得不賣掉直接的田地住宅、賣掉自己的子孫用以償還自己的債務。
然而那些大商人則囤積東西以賺取加倍的利息,小商販則擺攤賣東西,時刻準備大賺一筆,他們每天都去集市閑逛,等到官府急需物資的時候,他們就將價格翻倍賣出去。所以這些商人家中,男人不用種地,女人不用養蠶織布,但是他們穿的衣服都很華麗,吃的都是有好米好肉;他們無需像農民一樣辛苦勞作,但是他們卻擁有豐厚的收入。他們靠著自己資產豐厚,到處去結交王侯貴族,權利甚至超過了官吏,憑借財富互相互傾軋;他們到處旅游,馬車絡繹不絕,乘坐堅固的馬車,腳底穿著絲鞋,身上披著綢衣。這就是商人兼并農民的土地,農民被迫流亡在外的原因啊。如今法律規定商人的地位比較低下,然而事實上商人卻都很富有;法律很尊崇農民,但是農民卻很貧困不已。所以習俗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輕視的;官吏所輕視的,卻是法律要尊崇的。上下相反,好惡顛倒,在這種情況下,就這樣還想使國家富裕,法律得以實施,那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如今最迫切的任務,莫過于讓百姓專心務農而已。想要讓百姓務農,關鍵在于提高糧食的價格;如何做到提高糧食的價格在于法律應該規定以糧食作為賞罰的東西。現在應該規定募集天下的糧食收入官府中的人可以封爵,也可以免除所犯之罪。這樣做,則富人有了爵位,農民手里有錢,糧食也得到了流通。那些能夠用糧食換取爵位的人,家里都是有富余的糧食。從這些人手里收取多余的糧食,用以供應官府的使用,那么貧民的賦稅就可以得到減輕,這就是做拿有富余的去補不足的,法律一頒布百姓就能夠受益。順應民心,這樣做有三個好處:一是官府的用度足夠,二是農民的賦稅減少,三是可以起到鼓勵農業生產的效果。
如今讓農民中能提供拉戰車的馬一匹的人,他就可以免除三個人的兵役。戰馬是國家征戰需要的,所以可以對等兵役。上古的神農氏曾經說道:“有十仞高的城墻,百步之寬的護城河,上百萬的士兵,但是卻沒有糧食,一座城就無法守住。”從這句話可以知道,糧食對于君王是有大用處的,它是國家政務的根本。現在讓百姓上交糧食可以買爵位,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可以免除一人兵役,這與一匹戰馬所免除的兵役相比差得太遠了。爵位,是君王所掌握的權力,君王只要一開口,就可以無限制地封給別人;糧食,是老百姓所耕種的,生長在土地中而不會缺乏。能夠得到封爵與可以贖罪,這是是百姓都想要的。假如叫天下的百姓都獻納糧食,運到邊塞,以此換取封爵或贖罪,那么不用超過三年,邊塞的糧食肯定會多起來。
陛下您降恩,讓天下的百姓輸送糧食去邊塞地區,然后授給他們爵位,這是給天下百姓的大恩德。我私下擔心邊塞軍隊的糧食不夠吃,所以想辦法讓天下的糧食大批量流入邊塞地區。如果邊塞儲存的糧食足夠軍隊使用5年,就可以讓百姓轉而向有需求的內地輸送糧食了;如果內地各郡縣儲存的糧食足夠使用1年以上,可以隨時取消征收農民的土地稅。這樣一來,陛下您的恩德普降于天下的百姓,天下的百姓就會更積極熱情地投身于農業,即使他們有時有軍役,亦或者遭遇洪水、干旱等災害,百姓也不至于物資匱乏、生活窮困,天下仍會穩定、安寧;如果是年成豐熟,那么天下的百姓就會十分富庶安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