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當然是個冤案,但拿個冤案殺人,比一個鐵案殺人,更能證明此人不得不殺:
岳飛的性格雖不太飛揚跋扈,但作為人臣,統帥北宋最精銳的部隊,最多麾下十萬軍兵,岳飛讓趙構很不放心。很多重大方針路線問題,他要么站錯隊,要么把不住嘴。
他撂過挑子要挾趙構,還曾進言立皇儲事,還激烈反對與金人議和。他裹挾的勢力越來越大,最終尾大不掉,把他和趙構都給架到拳擊臺上了。
官場皆賭徒和精算師,而大權在握的皇帝因為有無限籌碼,在權斗中容錯率大增,他們錯很多次,慫很多次,一般都難以致命。
臣子則不是,他們最終的籌碼就是身家性命,還只有一個游戲幣。
“精忠報國”不是岳飛的擋箭牌。因為“朕即國家”,你口口聲聲精忠報國,卻多次讓朕難堪,使朕如芒刺背,你不死誰死?
客觀來說,趙構不受道德綁架,與金人議和,頗為明智。
首先,南宋打不過金兵,即使岳家軍,戰績也大量注水。趙構又不是普京那樣的硬漢,打不過非要打。
再次,當時的軍費讓朝廷和民間都難堪重負,其中尤以岳家軍開支浩繁。岳飛又不是一個識眼色的主兒,不殺他,享受過優渥軍餉的岳家軍舊部,哪天揭竿而起“清君側”咋辦?
岳飛“直搗黃龍”的誓言當然是在吹牛逼,姑且不議。以他智商,號稱要“迎歸二帝”就一定會得罪趙構,他能想不到?為啥還要這么鬼扯,主要還是他要在政治和道德上站穩,穩到連趙構都不好意思公開潑冷水。
迎二帝在朝廷中也是一種站隊,代表著一種與議和派相抗衡的勢力。什么忠君報國,在這種邏輯下都是鬼扯,可能岳飛也沒有盡信,只是大家排座座分果果,需要這個而已。
岳飛幻想這樣就可以和趙構掰掰手腕,其實也就是個戲份提前幾百年殺青的年羹堯而已。
從老百姓的角度,岳飛一死,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顯然更有保障。
宋朝其實一點都不仁政,苛捐雜稅的征斂術花樣百出,水銀潑地。在《紹興和議》之后,金國農商的稅賦只有南宋的十分之一,大量漢人紛紛逃亡到金地。
所以,陸游“遺民淚盡胡塵里,難忘王師又一年”的哀吟,純屬扯淡。趙宋這個“王師”,有啥好迎的?
一千年后的觀眾覺得岳飛死得太冤,那是真冤。可是,跟他同時代,被戰火和重稅逼得生不如死的小民,可能巴不得他早死,岳家軍早解散呢。
國家興亡,匹夫屁大的責任都沒有。村干部第二天就領著軍代表,到你家牽牛拉羊逼繳稅,那才是你的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