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似乎格外關注中國年輕人。最近美國《對話》雜志網站就發文稱,中國的“Z世代”的崛起將對商業等產生巨大影響。并指出中國有4億年輕消費大軍,這些年輕人比前幾代人都要更加地自信。
早在去年5月,彭博社也曾指出“中國年輕人自豪感高漲,越來越不喜歡外國品牌”。日媒《日本經濟新聞》也發布了相似觀點,稱在中國年輕人眼里,中國品牌已經比歐美品牌更讓人有新鮮感。還有瑞士《新蘇黎世報》也一針見血,表示中國年輕人對國產的信任度上升,消費越來越理性。
外媒們關注的焦點無一例外都集中到了中國年輕人的消費上,試圖探索他們消費的變化。此舉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老外們已經感受到變化帶來的壓力。就拿彭博社來說,它認為中國年輕人的改變,“甚至能令最大全球品牌陷入被動”。
外媒的擔憂不無道理,眼下中國年輕人對國產投去了更多的眼光。這個月國產汽車們就交出了亮眼成績單,新能源領域大部分國產品牌都出現了銷量大回升。
其中行業龍頭比亞迪,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直逼20萬大關,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19.1%,1-2月累計銷量增幅也達到89.48%,堪稱一騎絕塵。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表現同樣強勢,“領跑者”理想銷量同比增長97.5%……
在汽車之外,國產表現同樣精彩。就拿服飾來說,以前基本是阿迪耐克的天下,現在不一樣了。在賣服飾有優勢的唯品會上,今年一段時間回力銷量同比猛增108%,361°的銷售額也增長188%。這些品牌帶有新年、生肖、中國紅元素的服飾更是大量被大量90后、95后選擇。
上次雙十一也是觀察的絕好窗口。大促期間國產們一掃曾經被壓制的頹勢,掀起銷量熱潮。在京東上,銷售額前20品牌中,80%都是國產品牌。
唯品會上也一樣,高潮期前十品牌國產就占據了7席,波司登、鴻星爾克、babycare等均實現翻倍增長。當時國貨火爆景象,甚至吸引了外媒關注,被總結為 “中國人的購物車正塞滿中國貨”。
總的來說,中國年輕人正在加速改變,曾經更青睞洋品牌的消費心態迎來了巨變。這對中國制造來說是機會,但對外國品牌來說卻是實打實壓力,難怪外媒會緊盯中國年輕人不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