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已經對手機行業的變化失去了敏感,畢竟在過去的十余年間,其外形、功能、底層系統,都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對于Z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手機的形態似乎“本該如此”。從廠商到用戶,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各項配置的提升上,新事物如游戲外設、升降攝像頭、折疊屏,更像是錦上添花的“花活”。
但,有沒有一種可能,“花活”做好了,也會轉正。
新人成熟了,也會開始打主力。
在過去三年里,與傳統直板手機銷量連年放緩相對應的是,折疊屏市場方興未艾,每年的出貨量都在翻著番提升。
去年榮耀破天荒地提出了“折疊屏主力機時代”的口號,堪稱對新格局最有力的召喚。折疊的手機,成了手機產業在未來數年里最重要的展開。
折升,直降
折疊屏市場最新的動向就在前幾天:4月7號,華為Mate X3開售,最令人驚喜的是,其折疊厚度僅為11.08毫米,重量僅有240克左右。
單講數字可能不夠直觀,我們可以做個對比:蘋果在2022年發布的iPhone14 pro Max厚度為7.85毫米,重量同樣約240克。
折疊屏在手機功能拓展、視聽體驗等方面素來具有先天優勢,只是在重量、尺寸和便利程度等方面一直不夠理想,當然,較為高昂的單價也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個我們后面會提到。然而隨著技術的迭代,工業設計的完善,這一相對劣勢正在慢慢消弭。隨之悄然而來的就是市場格局的變動。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幅為-20.4%,當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8.8%;同樣是這一年,卻可以說是折疊機元年,第一次實現出貨量超過百萬。這種一升一降的趨勢延續至今:2022年中國智能機總銷量再降3.5%,同年里,中國折疊屏手機則迎來第一次爆發,出貨量同比増長154%。艾瑞預測在未來兩年內智能機銷量就將突破千萬臺/年。
每日互動的研究報告中顯示,相比于2020年,折疊機的用戶正在呈現出年輕化、下沉化、無性別差異化等特征。其實這正是每個新事物從曲高和寡走向鄰里巷間的發展路徑(有時年齡的蔓延是反向的)。
伴隨著參與到折疊屏領域的廠商越來越多,機型越來越豐富,生態越來越健全,以及重量、攜帶性、電池等弱勢項逐步得到解決,折疊機從小眾走向主流、成為更多用戶的主力機,似乎就在不遠的將來。
折疊屏的“天下大勢”
平安證券在3月的分析報告中指出,自2016 年之后,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開始持續下探,但折疊屏手機實現逆市增長,成為整個低迷消費電子行業的細分增量市場,2022 年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加64%至1490 萬臺,預計2023 年將同比增加52%至2270 萬臺。“智能手機行業步入存量替換階段。”
崛起的折疊屏能否拿住“替換”的交接棒?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探討的是,折疊屏自身將形成怎樣的格局?
華為是國內對折疊屏關注最早、投入最大、專利最多的大廠,剛剛發布的Mate X3已經是其三年來推向市場的第7款折疊屏手機。難能可貴的是,無論是大折疊還是小折疊,華為的多款產品無一例外都收到了很好的市場反饋。
除了華為,國內其他的主流手機廠商在過去幾年里其實也都已入局,行業正呈現出一種“百家爭鳴”般的狀態:
2022年底發布的OPPO Find N2輕薄大方,堅實耐用,對年輕女性消費群體十分友好;vivo稍早發布的X Fold+擁有2K巨幕,雙電池閃充,著重考慮了出門在外的場景和視聽體驗;小米的主力產品MIX Fold 2則以索尼主攝、徠卡畫質著稱,在性價比的基礎上照顧到了影像需求;小眾品牌也未缺席,柔宇入局早、價位低,主打下沉市場,坊間也一度盛傳,小而美的魅族也會在年內推出折疊屏手機……
其中與華為在產品設計、發展方向上最為接近的還是首推榮耀。榮耀去年11月發布的旗艦機型Magic Vs兼具性能與續航,其自由的分屏方式,輕薄的上手,兼顧內外屏的體驗,和依托自身生態的多端協同能力,與華為折疊屏設計思路相近。
此外,三星也以Galaxy Z Fold4、Galaxy Z Flip4等主力機型,憑借較強的綜合實力,保持著對華為最近切地追趕。華為在折疊屏市場的占有率常年超過50%,在剩余的份額中,三星又占去了近四成。
可見,折疊屏市場正在逐漸形成三個不同梯隊:一是華為、榮耀領軍的國產高市占、高技術梯隊,占據市場的主動,二是OV、小米領先的國產中堅力量梯隊,保持著沖擊的姿態,三是以三星、LG等為代表的外來競爭者梯隊,自成一脈實力強勁。三股力量各自都在探索折疊屏的發展路徑。
那么,以中國市場來說,哪個路徑更接近于接棒呢?
用戶需要一個怎樣的陪伴者
評估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這四個要素:工業品質,軟件生態,技術運用方向和產品價格矩陣。
工業品質和軟件生態,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產業規模決定的,大廠商能夠發揮規模效應的優勢,在控制成本的基礎上實現品質升級和宏大的生態構建。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的數年中,華為能夠常年保持近乎恐怖的市場份額的原因;反過來說,也正是柔宇這些小眾品牌難以維系的原因。工業品質方面,頭部廠商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不同產品之間只是各有側重;軟件生態方面,華為和榮耀分別憑借鴻蒙系統和MagicOS系統占據獨到優勢,其他各家條件相差不大。
技術運用方向則是劃分三個梯隊的核心分界線之一。OV、小米等廠商在打造一款新品時,更多考慮的對某一項功能、某一個場景、某一類人群的展現和適配,在摸索階段,這的確是一種經濟實惠的研發策略,能夠有效占據一個細分市場,但如果把視野投向未來,這一思路就會呈現出乏力的一面。
相對而言,“排頭兵”華為、榮耀更注重從整體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精細挖掘用戶體驗,進而倒推產品設計理念。
華為、榮耀的官方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表達從用戶體驗出發的研發思路,具體到折疊屏領域,這種思路所體驗出來的目標就是:更輕薄,更便攜,更久續航。一系列輕薄如直板機的作品,也就由此而來。除了四曲折疊、功能強大的華為新旗艦Mate X3,榮耀Magic Vs也以輕薄設計和長效續航著稱。擁有5000毫安電池卻僅重260克的榮耀Magic Vs對用戶來說單手持機毫無壓力,切實解決了折疊屏厚重的痛點。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魯班0齒輪鉸鏈”大幅減少了器件數量,進而降低了整機重量(直接降低62%)。這種輕薄感給很多折疊機用戶帶來的感受是“煥然一新”的。
誠然,更便宜也很重要。所以就廠商的角度來說,搭建一個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價格矩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過去數年里,高昂價格也是折疊機身上的一大標簽。榮耀發布Magic Vs時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這個標簽。親民化的價格,也讓榮耀能夠后來居上。在未來,其他條件逐漸趨近的背景下,價格所帶來的優勢或許會越來越凸顯。
結語
行業變革的大趨勢,往往是眾多參與者共同推動的結果。但參與者角色的重要程度,則取決于其發力方向是否準確。市場是檢驗廠商發力方向最有效的舞臺,華為Mate X3已經開售,其銷量或將成為今年折疊機市場的風向標。據悉,榮耀后續也將會有折疊新機問世,消息稱產品將會非常驚艷,具體是性能體驗卓越的豎向旗艦折疊屏,還是更具便攜和抗摔能力的小折疊仍不得而知,但相信主力機的定位不會改變。
手機市場的發展趨勢已經印證了折疊機“下一代主機”的廣闊前景。剩下的疑問,無非是哪些新機類型更受歡迎,什么樣的方向側重更有市場……接下來的數年,市場將一一揭曉這些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