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三輪車的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們承擔了一個繁雜的家務,包括孩子和孫子。這一代人要承擔看管幾代人的義務,原因在哪呢?
如果我們商丘有工作可干,年輕人不外出,這些老人豈不是安享晚年的好?干嘛非要騎著三輪出行?既然我們商丘趕不上發達城市的生活水平,就不能把一切向人家看齊。就應該想辦法出臺一項適合商丘本地的措施,絕不能不考慮人性化。
6O歲以上老人出門買米油面萊,接送孩子怎么辦?你們有具體方案嗎?給老年人一個說法!專家說了,大家為什么要用小三輪小四輪接送孩子、接送貨呢?可以把家里閑置的賓利勞斯萊斯、邁巴赫拿出來用。我想了何不食肉糜。
電動三輪車能不能上路,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法律怎么規定,而不是說取決于開這輛車的人是什么身份。為任一方,應造福一方百姓,而不是開歷史倒車。其實電動三輪車和電動四輪車和汽車之爭就是窮人和富人之間的路權之爭。窮人出行靠三輪四輪,富人出行靠汽車,窮人出行妨礙了富人出行,所以窮人必須給富人讓路。
假如家家都買的起汽車,電動車全換成汽車,道路交通會變成什么樣子,是可以想象出來的。這樣的問題每個城市都存在,為什么商丘成為了焦點?
管理要創新,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教條思維方式,可以讓大家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結合實際,總能找到合適的辦法。應該出臺補救措施,俯下身子,認真傾聽人民合理建議,找出一個既能改觀市交通環境,又不影響商販、老年人出行、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舉措!
交通事故的本質并不是車,而是使用交通工具的人。對于交通亂象,不能一刀切地禁止某種交通工具,而應該是加強交通參與者的交通安全意識,這樣才能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話說禁行的確是為安全做了大貢獻,但是是否能考慮老百姓的感受。老年群體只知道國家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可以買,可以使用。他們大多數沒有接受多少教育,沒有法律意識!甚至沒有掌握交通意識就上路!
花大幾千買回來的工具,說不使用就白花錢了,他們也心疼,也是生活所迫! 如果從源頭治理,是不是更有效?生產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不符合法規的,一律停止生產,禁止流通,這樣是不是更有效呢
網友張華說:我咋感覺這次的輿論引導,這是個好事。都是為了咱們越來越好,正確的要堅持,錯誤的及時改正。不知道是騎電瓶車的多,還是汽車多, 不知道是沒有錢的老百姓多,還是有錢的人多。
正確的做法是,誰違反交通規則誰去學習接受交通法的教育,誰違反交通規則,扣誰的車罰誰的款。而不是一刀切不準上路!不符合國家政策的三輪車,直接不讓廠家生產,誰私自改裝,誰接受懲罰,而不是對待廠家和改裝睜只眼閉只眼,來為難窮苦百姓!
如果真的是民心所向,怕什么輿論炒作,應該反思一下有什么不足。靠三輪車做點小生意養家糊口的人需要客流,有客流的地方都不讓進,他們怎么生活,有什么對應措施?
所有政策需要一個過渡期,取消三輪沒問題。但做好過渡才是重中之重!
聲明:原創文章,請尊重原作者,勿抄襲到其它平臺。關注作者,天天收到直擊心靈的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