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是農歷三月三了,每年這個時節,廣東新會人都會吃一種糕點,它就是——雞屎藤!農歷三月三,亦稱“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多個民族如漢族、壯族、苗族等都有豐富多彩的節日習俗,在北方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在五邑大地,尤其新會地區,“三月三”這天人們有吃“雞屎藤”餅的習俗,“清明節”期間“雞屎藤”餅也是過節必備小吃。本地傳說有位先人上山作業失足掉下山坡,因有雞屎藤纏繞而獲救,后人用“雞屎藤”作餅拜祭感恩......大家吃過“雞屎藤”餅嗎?
每到三月三,一種其貌不揚的糕點就會出現在新會的大街小巷。這種全身烏黑的小糍餅,是新會人過三月三最喜愛的食品之一,俗稱雞屎藤餅。“雞屎藤餅”并不是像字面所說的跟雞屎有關系,吃起來并沒有臭味,反而味道清香可口,被戲稱為“僑鄉奧利奧”。它是用“雞屎藤”這種植物作為原料制作而成的。雞屎藤又叫雞矢藤,是一種粗生的植物,在南方尤其是五邑地區頗多,常見于在河邊、路邊、樹林及灌木林中,攀援于其他植物或巖石上。雞屎藤葉被揉碎后會有股雞屎的臭味,故而得名,但久聞雞屎藤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清香。
在五邑地區,清明期間吃雞屎藤的習俗由來已久,每到三四月份,很多新會人家里就開始著手準備做雞屎藤餅。“雞屎藤餅”既能飽口福,又有祛濕、散霧毒清熱氣、補中氣之藥效。漸漸成為五邑地區隨處可見的特色小吃。
小時候在田頭或者荒地里都可以看到雞屎藤的身影,采鮮嫩的雞屎藤,在陽光下把葉片曬得干脆,人手粗略地把干葉片捏碎,再用機器磨成粉。顏色如同帶著春天標志的嫩綠與泥土的混合,在空氣中的漂浮會傳播它特有的香味。用嚴實的盒子封存好,每年在陽光猛烈的日子里翻曬兩三次,就可供來年制作雞屎藤餅食用了。
雞屎藤挑選技巧:
1、看外觀:本品莖呈扁圓柱形,直徑2—5mm,老莖灰白色無毛,有縱皺紋或橫裂紋,嫩莖黑褐色,被柔毛,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灰白色或淺綠色;葉對生,有柄,多卷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0cm,寬3—6cm,先端尖,基部圓形,全緣,兩面無毛或僅下面疏被短毛,主脈明顯;花淡紫色。
2、聞氣味:氣味較為特殊,因含有CS2和SO2等成分,因此雞矢藤有一股雞糞味道,又稱為“雞屎藤”。
3、嘗味道:好的雞屎藤,氣味特別,初嘗較澀,繼而回甜,但甜味較為清淡。
雞屎藤餅的做法簡單,把雞屎藤葉用水洗干凈,用石磨把葉片磨成細碎狀,再與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濕粉,然后把粉、紅糖(或者冰糖)、水等調成面團,煮熟,加入糯米干粉,再用傳統餅格壓制成魚、福字等寓意吉祥的不同形狀的餅。制成后,再用蒸籠猛火蒸10分鐘后即可出爐。在三月三日那天,家家戶戶將雞屎藤條掛在門前,并用餅子拜祭先人后再食用,祈求平安。小伙伴們,三月三快到了,新會有一種其貌不揚的糕點,人稱“雞屎藤餅”,你吃過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