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時的上一年爺爺就離世了,小時候,父母忙于生計,都是奶奶帶著我長大,我的奶奶對我教育影響極大,她是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老人家生前講過的一些話,我回想著記錄下來。山東老鄉倪萍寫過《姥姥語錄》,我也寫一篇《奶奶語錄》吧。著名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說:“有學歷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沒學歷的人,不一定沒文化?!蹦咂嫉睦牙押臀业哪棠蹋褪沁@樣一些沒學歷卻有文化的人。
我奶奶的這些語錄不是她發明創造,是流傳于民間的一些諺語,她是個有心人,年輕時聽她的老人們講過后,記在心里,積累成人生經驗,以后經常掛在嘴邊教育年輕人的用語。
為人處事,生活篇:
1、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2、馬和騾子大了值錢;人大了不值錢;(人與人見面,要和氣有禮貌)
3、捎錢捎少了,捎話捎多了;
4、不經不知;(凡事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
5、窮日子窮過,富日子富過;錢多,多花;錢少,少花;
6、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7、望人好,自己好;
8、好人有好報,多做好事行好;
9、窮家富路;(她闖關東的心得)
10、在家干般好,出門一事難;(她闖關東的經驗體會)
11、飯前一碗湯,勝過開藥方;(湯:在那時指白開水)
12、不要挑拔(是非)事,要壓事(和解事務)
13、老的不孝順,孩子就不孝順;(其實,也有很多例外)
14、七歲看小,八歲看老;
15、從小不成驢,到老是驢駒;(其實,也有大器晚成者)
16、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17、人生七十古來稀;(此現象指1949年建國以前,國人的平均壽命三十多歲)
18、水火無情;(防洪防火)
19、煎餅、豆沬子好飯食;(糧食中都含植物油,僅加鹽即吃的飲食習慣,符合科學飲食)
20、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襖橫(橫:放的意思);
21、天上蘑菇云,地里雨淋淋;云彩接太陽,地里下一場;
22、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居安思危)
23、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怕事大,就怕沒有防范)
24、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25、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26、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27、天上不掉餑餑;(不要相信不勞而獲)
28、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要牢記教訓)
29、奶奶不懂什么是紅色文化,卻對我講了許多紅色故事。日夲鬼子殺人放火,真得很壞,中國人打日本鬼子是完全正確的。她親自聽村里藏在家中暗處的一位老人對她說,一位日夲鬼子點上火團往房頂上扔,正好聽到集合聲,立馬跑了,這位老人趕忙出來,把火團撲滅了,不然,以前都是草房,家家戶戶連在一塊,那就不堪設想了。共產黨八路軍很好,國民黨軍隊真得不好,有一次八路軍打仗敗了(應該是戰略轉移),國民黨軍隊在后面攆,八路軍進村后,有的住在我家里,他們都很年輕,有男兵也有女兵,喜歡說說笑笑,還喜歡唱歌,特別講衛生,住下來就洗衣服,衣服晾曬沒多久,聽說要走,衣服還沒晾干就穿上走了。一會攆上來的國民黨兵,雖然是打仗贏了,卻進村里搶東西,還罵罵咧咧。奶奶她老人家說,其實國民黨兵里也有好人,我爺爺曾經被國民兵抓去當向導(帶路),當初說好的他們這幾名向導,只帶路,到了目的地,就放回來??墒堑搅四康牡夭恢v信用,又讓他們這些向導扛彈藥箱、運糧草等上戰場,當時有位國民黨兵,趁大家不注意時,用雙手把我爺爺猛地推進道邊的莊稼地里,我爺爺才明白過來,這位好心的國民黨兵是讓他逃跑,我爺爺才順勢逃跑,安全返回家中。奶奶為此一直念叨慶幸這件事,并且舉例某村某人被國民黨兵抓去當向導(帶路),就再也沒回來。奶奶等老人們口中的八路軍,也指抗戰勝利后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
30、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在舊社會,過窮苦日子,是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她認為在古年間是沒有的好事情,尤其她談到她小時候對蝗蟲災害的恐懼,她敘說親眼見到黑壓壓的蝗蟲遮天蔽日地飛來,瞬間把莊稼、樹葉、雜草等吃完的災難時,仍悲傷不已,并且補充說我是沒有見過那些可怕的場面。新中國成立后,幾乎沒有再發生過這樣的蝗災。就是三年自然災害的饑荒,她的理解是:三年自然災荒連續大旱,出現饑荒。最后,還是戰勝了饑荒。她說還是毛主席好,這在解放前想都不敢想,還不知道會出現多么大的災難。奶奶經常說起這些話,這可是民意!
治病偏方:
1、黃蓮點眼角上的肉瘤子,消除了;(她逢人就說這個偏方的奇效)
2、蔥姜煮水,可以防感冒,可以治感冒;
3、苦菜敗火;
4、姜片擦治頭頂斑禿處,可生發;
5、相信偏方治大病;(這是過去年間無錢住院治病形成的一種觀念)
6、還有約幾十個藥方的樣子,當時我年少,不用心記,想不起來了。奶奶去世這么多年了,至今,還有老人對我念叨她老人家曾經說過的偏方,可謂深入人心。
封建習俗觀念:
1、不讓我學包水餃、學做飯,信奉男人沒有做飯的;(至今,我也沒有學會包水餃。)
2、反對計劃生育,計劃生育是當時中國勢在必行的一項基本國策。老人家卻不理解,她讓我當小通信員,給違反計劃生育的鄉鄰、親戚通風報信。并且說還是毛主席那時好,提倡讓多養活孩子。
3、封建思想觀念重,對下一代叫乳名(小名),不僅對自己的孩子那樣,人家的孩子也那樣稱呼,過去的乳名,各種各樣,名目繁多,一些六七十歲的人,老人偶爾也那樣叫,有時感覺實在不妥。老人卻說有叫乳名的好,說明不老,還年輕。
4、信奉上了歲數的老人生病危重時不在醫院,要在家里去世的習俗。
5、不相信天氣預報,信奉求雨,老天爺的事廣播里怎么能知道?(這與過去年代天氣預報不準確,也有關系)
6、家里有人生病或者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找人叫魂或者上貢。(我們從科學角度上來說,只能是起到一種心理安慰的作用)她老人家深信不疑,虔誠地說不能不信,也不能信迷里,“實病”肯定是不管用。(但是如何區分把握好,在當時來說無法那么確切。)
后事囑托:
1、她去世后,想她了往哪去找她。(她說這些話時,我曾經用錄音機錄下來了)
2、把她的相片,掛起來,想了看看。(她去世十年后,家人看到她的相片不再那么難過了,我就把她的相片擴洗后掛起來了)
3、在過去村里有去相面算卦的人,給奶奶的睌輩們算卦時,并且說到他們活多大歲數的預言,奶奶感到神奇而又有些疑惑,囑托年幼的我,讓我想著,看看算得準確嗎?我按照她老人家的囑托,留心暗暗觀察,發現算得都不準確,甚至,懸殊極大。
4、還有些囑托,不再詳細訴說了……
我們沂蒙山區對逝去的老人,按傳統習俗,紀念時只做"周年"(忌日),一般生日(誕辰)不再提講。但是,地位崇高的知名人士離世后,既有紀念去世多少周年,又有紀念誕辰多少周年的習慣。為此,我對奶奶這樣一位讓人尊敬的平民百姓,也以此拙文記敘奶奶語錄,紀念奶奶誕辰110周年吧。
【作者簡介】王治剛 筆名致罡,山東省青年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現代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臨朐縣井頭村人。從事營銷工作,業余酷愛讀書,喜歡寫作,主要文學作品:《月是故鄉明》、《懷念我的奶奶》、《奮斗》、《探訪朐山村》、《中國神秘的朐氏》、《中華逄氏尋根地》、《闖山西》、《闖關中》、《闖關東》、《下南湖》等散文隨筆,專長于山東移民文化研究,為在外的山東移民和烈士公益尋親二十多年,山東電視臺、山東商報等多家媒體采訪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