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子卿
2023年5月14日
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
但因為外來的一個節日“母親節”
賦予了特別的意義
讓兒女有了向娘親表達愛意的由頭
昨天晚飯后
與老妻和兒子、兒媳散步
妻問:“明天怎么安排?”
兒媳說:“明天我夜班?!?/p>
我說:“明天回村陪我母親過母親節!”
兒子嘿嘿笑道:“明天我陪我母親過母親節?!?/p>
妻得意地傻笑著:“看看我兒子……”
摻雜絲絲白發的頭揚得高高
凌晨四點半
喜睡懶覺的我就睜開了眼睛
內心詩情涌動
在朋友圈發了一首五律《母親節感吟》
思及發妻的不易
一首不敢動情抒發的現代詩
噴薄而出,盡管未定題目
一切源于實感真情
九點左右
微信兒子:“十點半左右回村”
兒子:“行!”
于是,妻下樓去意心買蛋糕
因為全家現在有六位母親
因此買了六個小巧玲瓏的蛋糕
花店里,精心挑選了一捧花
有玫瑰、郁金香、康乃馨……
紅的、紫的、粉的……
襯著翠綠的葉
香香的,幽幽的,沁人心脾
包裝的彩紙上
寫滿了“媽媽我愛你”
十點半出門
兒子的車早已等在樓下
水果店前
稱了半顆店主說特別好的西瓜
叫什么“麒麟”
未深究,反正就這個音
麒麟獻瑞,吉祥如意
艷紅的瓤,賣相不錯
母親節食用,喜慶
上車,給四弟媳打電話:“一起回村哇”
四弟媳遺憾道:“飯已熟,小蒙下午兩點多就上課”
侄子小蒙,即將高考,耽誤不得
回到熟悉的老院
老父坐在東墻影下、蜂箱前
捧著三弟給的智能手機
專心致志,我們的進門絲毫未覺
我和妻笑著:“老爺子入迷了”
大嫂說:“老爺子耳背了”
直到我兒子、他孫子進院
才笑著站起來:“沒聽見你們回來”
心里忽然酸酸的
屋內
老娘半坐炕沿,笑看著
捧著鮮花、提著西瓜、蛋糕進門的兒子、兒媳、孫子
因手術不久、略顯清瘦的臉龐
笑意溢滿皺紋
嘴里卻不停地念叨:
“活了八十來歲,沒買過花,又是美美亂花錢”
妻笑道:“是你兒買的”
我說:“你買的就是你買的么”
妻笑回:“是你讓我買的……”
老妹回來了
提著蛋糕,還有大包小包
東西堆放在桌上
妻趕緊拍照
一束鮮花,一份大蛋糕,六份小蛋糕
切開的西瓜,綠皮紅瓤
瘦弱的大嫂
佝僂著身子洗菜
妻子、妹子各自忙活
一起準備午間的菜肴
老娘插不上手
只能在一邊尋長要短
大哥換上橘紅色的體恤
合身,瞬間精神
滿臉憨厚的笑
屋里屋外看不見老父
打電話,妻接起
原來是回樓房
取酒、飲料、水果罐頭
裝了滿滿一車筐
還有深深的愛一并流淌
相跟著老父回屋
大嫂、妻、小妹在里間
老娘試著女兒買的衣裳
我招呼四位母親坐好、站好
照個相:“母親節快樂!”
母親穿著新衣、手捧鮮花
眉目間依稀可見年輕時的漂亮
母親們幸福的笑洋溢在臉上
“一家親”微信群里
照片發進去
三弟媳立馬回應
“回不去發個紅包哇,
女神節快樂”
妻:“要發就多發幾個”
其實就是六個,她根本沒點開領取
都以為是給老娘單發的
三弟媳又發了一個
于是一通亂領
我和大哥領了六個中的兩個
妻領了給娘的專包
我和大哥原數退回
今天的紅包該由母親們領取
我給老娘變現
妻拍視頻留作證據
娘翻看群里兒女的言來語去
教老父咋樣看微信
三弟不時插上一言半句
群里群外,歡聲笑語
午飯是我此生最愛
山藥芥芥酸燜飯,黃豆芽調拌
濃濃的媽媽的味道
我硬是干了三碗
純綠色的拌苦菜
新鮮的水蘿卜、黃瓜
養了一輩子蜂、吃了一輩子蜜糖的老父
特有新鮮吃法——黃瓜蘸糖
一般人不懂的滋味
“麒麟”西瓜名不虛傳
瓤口脆甜汁水濃
“意林”蛋糕知名品牌
軟糯香濃味道好
酸燜飯沒吃夠——打包
娘的恩報不完——多孝
明年的母親節
還回村里陪娘過
作者:劉子卿,男,內蒙古托克托縣人,內蒙古黃河書畫院院士、呼和浩特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托克托縣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
供稿/攝影/劉子卿
責任編輯/楊曉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