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縣民政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通過推行“三聚焦、三機制、四排查、五到位”“3345”社會救助新機制,綜合運用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多種救助手段開展綜合施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明確“三聚焦”。一是聚焦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實施細則。規范低保審核確認工作,通過個人申請、主動發現和監測預警相結合的方式依照程序進行申請受理、審核確認、家庭經濟狀況調查及管理監督工作。二是聚焦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按照應救盡救、應養盡養、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嚴格規范的原則,按程序給予救助供養待遇。三是聚焦臨時救助實施辦法。發揮社會救助托底線、救急難作用,及時解決困難群眾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生活困難,依照程序進行申請受理,審核審批。截至5月份,新增農村低保177戶271人,注銷440戶576人;新增特困供養103戶103人,注銷112戶112人;新增低保邊緣家庭50戶132人,注銷 23 人;實施臨時救助105戶212人。
建立“三機制”。一是主動發現機制。充分調動縣、鄉(鎮)、村(居)三級干部工作主動性、創造性,鼓勵各級干部轉變工作方式,將困難群眾“依申請救助”轉變為“主動發現救助”,通過入戶走訪,主動發現符合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主動告知其相關政策,并協助提出申請,推動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快速化、精準化、高效化。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平臺,目前預警494人,對平臺監測預警信息全面核實。二是聯動銜接機制。切實加強與鄉村振興、教育、人社、住建、醫保、殘聯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比對機制,強化重點人群的排查納入力度。三是檢查監督機制。民政局成立5個督導檢查組,分別由5名副職領導帶隊,相關股室配合,通過日常走訪、隨機調查、數據比對等方式,不定期對全縣20個鄉鎮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確保民政工作做實做好。
開展“四排查”。一是排查是否建立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臺賬,是否都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證、低保證、低保邊緣家庭證,是否都已經按期限公示。截至目前新辦低保證177個、特困證103個。二是排查易返貧致貧戶,特別是整戶無勞動能力的,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特困、低保、低保邊緣家庭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不符合救助條件人員摸清家庭情況并明確不符合條件的原因。截至目前排查易返貧致貧2301戶、5463人,納入低保1717人,納入特困67人,納入低保邊緣家庭172人,實施臨時救助13戶。三是排查脫貧戶,特別是整戶無勞動能力的,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特困、臨時救助范圍、低保、低保邊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不符合救助條件人員摸清家庭情況并明確不符合條件的原因。截至目前排查脫貧戶11857戶、32816人,已納入低保4520人,納入特困1352人,納入低保邊緣家庭143人,實施臨時救助35戶。四是排查醫保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提供的預警數據,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截至目前排查醫保數據638人,排查鄉村振興局數據38279人次。
保障“五到位”。一是低保政策落實到位。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因病、因學、因殘、困難老人等特殊群眾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全縣現有農村低保10067戶、12762人,累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51萬元。二是特困人員供養到位。對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納盡納。全縣現有特困人員2444戶、2465人,累計發放生活補貼660萬元、護理補貼236萬元。三是臨時救助到位。對基本生活陷入暫時困難的群眾加強臨時救助,做好凡困必幫、有難必救,實現應救盡救。截至目前,實施臨時救助105戶,發放救助金66萬元。四是低保邊緣家庭認定到位。通過主動發現、村民申請、村級研判評議等方式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等防貧監測對象和非整戶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的家庭進行重點排查認定,做到即摸排、即審核、即認定,確保認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2023年低保邊緣家庭認定178戶、492人。五是孤殘人員保障到位。認真開展排查,將符合條件的孤殘困難群體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補盡補。截至目前為5037名困難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43.32萬元,為3998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31.98萬元;為21名孤兒和34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資金34.32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