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已是美妝行業的重要議題,從原料到產品再到包裝、物流、零售,不論是跨國集團還是新銳品牌,都在環保與可持續上有所行動。
但最容易被消費者感知到的仍舊是產品的成分構成和功效。越來越多消費者更關心自己的皮膚健康,更喜歡清潔和化學成分較少的產品,以及遠離可能導致過敏等其他肌膚問題的成分。
天然無添加的植物提取成分和生物發酵成分則完美契合了這些消費者的要求,不僅對皮膚更友好,對環境的影響也更小,滿足了人們對回歸自然的遐想。
那么,這兩種成分誰更有發展前景?哪個新成分會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關注的下一個護膚點?成分賽道越來越卷,品牌怎么講成分故事才能出圈?
01 逆勢增長的精華品類
去年是美妝行業水深火熱的一年。在2022年的12個月中,有9個月化妝品類零售額都呈負增長,資本市場也由熱轉冷,美妝領域的投融資數量有所減少。
但仍有某些細分品類扛住了嚴冬,保持高增速,如面部精華。它在產品設計、定價、消費群體等各維度都優于其他護膚品類,且能與任何護膚品搭配或是單用,消費者對精華品類的需求較為穩定,其高溢價屬性給品牌帶來了更高的回報。
從大盤來看,精華品類2022年同比增長了37%,三平臺同比正增長,抖音更是成績優異。
從頭部品牌來看,市場份額正在向頭部品牌集中,國際品牌依舊領跑,新銳品牌向上突圍難度提升。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國貨品牌與國際品牌的研發差距縮小,憑借高性價比及精準定位分得了市場蛋糕,如2022年珀萊雅是天貓、京東同比份額增長最快的品牌。
頭部商品榜也印證了這一點,國際品牌憑借強大實力占據領先優勢,TOP20單品國貨占6個,仍在努力突圍。
從宣稱成分來看,植物成分上榜數量不多,化學成分和發酵成分是兩大主流成分類型。這是否意味著,在可持續美妝領域,發酵成分已然全面碾壓植物成分?
結合電商數據和社媒數據后,我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02 植物成分VS發酵成分
植物提取和生物發酵技術在美妝行業的應用由來已久。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已經會使用植物汁液來緩解肌膚泛紅,古希臘婦女也常用釀酒發酵時產生的泡沫來擦洗臉部和身體,以保持皮膚的健康美麗。
簡單來說,植物提取就是通過物理、化學等手段分離、純化植物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較常見的成分有積雪草提取物。
生物發酵是指依靠微生物菌群的生命活動分解合成的成分。最著名的代表是SK-II在1980年推出的經典產品神仙水中的核心成分PITERA?,是經半乳糖酵母樣菌發酵后的產物濾液。
對比生產的技術難度,植物提取比生物發酵的要求更低,因此在市場上有著更大的應用規模。從大盤可見,植物成分在2023年Q1的銷售額約是發酵成分的四倍。
但從價格來看,發酵成分集中在高端及以上的價格帶,由于在發酵過程中需要確保活性物質的穩定,技術難度大,相比于純植物提取成分來說,發酵技術能富集更多有效成分,且降低了毒副作用,從而使屬性附加價值更高。
以紅參為例,有研究對發酵紅參與未發酵紅參做了皮膚致敏試驗,結果顯示,發酵紅參的刺激致敏率和毒性明顯低于未發酵紅參,發酵紅參的抗皺美白效果也更明顯。這一成分被應用到了彤人秘第二代紅參精華中,深受消費者歡迎。
伴隨著23年的經濟復蘇,發酵成分價格繼續往超高端方向發展。
植物成分在各價格帶都有分布,原因是其提取工藝多樣,植物類型不同、提取部位不同也會導致成分效果各有差異,直接影響到了植物成分的價格。
常見的植物如玫瑰、積雪草已經很難成為高溢價的成分,因此植物成分中低端化趨勢顯著。但孕育自極端惡劣環境的珍稀植物所包含的成分往往是其他植株難以替代的,如松露,這類成分的“含金量”更高,是高端精華常用成分,如雅詩蘭黛在2022年上市的白金黑松露精華。
分平臺看,除京東外,植物成分銷售額均高于發酵成分,兩者在抖音上差距更大。
總結來說,發酵成分技術難度大,均價高,更被高端品牌青睞;植物成分均價低,但靠量取勝,銷售規模大于發酵成分。
我們拉取了主打這兩種成分的品牌銷售情況。修麗可與珀萊雅在不同類別成分均有布局,其余品牌則傾向于深耕同一類王牌成分占領消費者心智,如嬌韻詩精華主打植萃成分,SK-II精華主打發酵成分,其單品對品牌的銷售貢獻接近100%。
聚合起來后,兩種成分各占半壁江山,頭部單品主要是發酵成分,二裂酵母及草本成分高頻出現。
說到二裂酵母成分,這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發酵成分,比較著名的產品是雅詩蘭黛在1982年推出的小棕瓶精華,該產品已經發展到了第七代,成了全球暢銷神話。類似的還有蘭蔻小黑瓶,但為了區別于主打抗老緊致的小棕瓶,小黑瓶面向油皮人群,主打肌底修復,通過差異化定位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不過從頭部成分排行來看,二裂酵母成分銷售額在2022年同比下降了11%,市場趨向飽和,品牌方可以發掘其他成分,比如主打抗炎舒敏的馬齒莧、青刺果同比增速比較快,隨著敏感肌護理訴求日益龐大,更溫和安全、具有舒緩作用的成分越發受歡迎。
我們梳理了相關的成分趨勢。從圖中可見,高增長成分主要是植物提取成分,愈創木提取物和松露提取物同比增速最快,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松露提取物的亮眼增速主要源于雅詩蘭黛推出的白金黑松露精華新品。成熟品牌利用珍稀成分+高科技專利技術打造高端精華,快速占領消費者心智。
愈創木提取物能夠促進傷口愈合,抗炎修護肌膚,天然適合敏感肌,目前該成分賽道的主要玩家是溪木源,其愈創木祛痘精華上市不到三個月便成為了天貓控油精華熱銷榜Top1。新銳品牌憑借小眾成分構筑獨特的品牌認知,搶奪成熟品牌的市場份額。
從新品來看,植物成分的占比最大,體現了品牌與消費者對天然成分的關注。發酵成分集中為成熟品牌暢銷已久的王牌產品,新成分的研發和生產需要強大的科研實力支持,在新品中并不常見。
成分是消費者判斷產品功效的最有效的方式,“成分黨”的崛起本質還是消費者對功效的追求,因此我們也研究了社媒上消費者對護膚成分和功效的話題討論。
抗老緊致是社媒討論熱度最大的功效話題,該功效最熱的成分前三都是發酵成分,消費者對成分及功效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正在不斷提高。
從話題熱度排行來看,溫和不致敏及天然無害成分已成為社媒用戶關注的重要產品屬性。
據有關研究,亞洲40%-56%的女性肌膚屬于敏感肌,其中我國約36.1%女性屬于敏感肌人群。而由于后疫情時代佩戴口罩、生活壓力、熬夜等因素影響,這個人群規模正在不斷增長,預計至2030年我國女性人口敏感肌發生率占比將達亞洲女性敏感肌人群占比的中值48%。溫和安全且有效的成分已成為消費者共同的訴求。
由于消費者對成分關注度高漲,越來越多品牌在社媒營銷中突出其明星成分以證明其功效,與植物成分有關的討論熱度高于發酵成分,植物成分再一次以量取勝。
03 品牌的新機會?
通過上述兩種成分的比拼可以發現,植物成分與發酵成分其實各有優勢,不少品牌在這兩種成分都做出了傲人的成績,關鍵在于品牌如何講好讓消費者甘愿為高溢價付費的成分故事。
我們總結了一些新概念,如今功能性健康理念已進入成分護膚領域,利用新概念講成分故事會更有記憶點,如微生態與適應原。盡管已有豐富的產品面世,但品牌并未以這些理念大規模教育消費者。
微生態是發酵成分的別稱,旨在通過護膚品,改善皮膚菌群的組成,進而調節皮膚菌群平衡。2019年歐萊雅集團在中國發布關于肌膚微生態的研究報告,蘭蔻推出第二代小黑瓶時微博推廣話題為“護膚進入微生態時代”,2020-2022年護膚市場與“微生態”概念相關的銷售額近90億,值得關注。
適應原則指能使機體處于“增強非特異性防御能力的狀態”的成分,應用在護膚品中的適應原成分有:靈芝、紅景天等。
這個概念最早興起于國外,在歐美市場備受推崇,在國內它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中草藥成分,因為成分范圍高度重合。也有部分新銳品牌以東方護膚哲學作為營銷概念,主推中草藥護膚。
得益于源遠流長的中藥文化,中國本土草本成分已有不少被挖掘應用到美妝領域,這算是國貨品牌的主場優勢,為了撕掉“重營銷輕研發”的標簽,國貨品牌紛紛加強了研發投入。
例如,貝泰妮旗下的子品牌薇諾娜專注挖掘云南的植物資源,從青刺果、馬齒莧、滇山茶等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打造出現象級的護膚單品。
2022年天貓、京東平臺與“適應原”概念相關的銷售額精華品類同比增長達36%,不少中草藥成分同比增長亮眼,潛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成分護膚理念大行其道,在利益驅動下,有不法商家通過夸大成分功效誘導消費者,甚至非法添加違禁成分,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出于此背景,國家藥監局對化妝品標簽進行了相應規范,規定成分在產品配方中的含量需降序列出,含量不超過0.1%(w/w)的成分應當以“其他微量成分”列出。
經歷了市場大量教育的消費者心智也發生了升級,從成分黨轉向濃度黨,對宣稱核心成分的濃度有了更深認知及更高要求。
部分品牌開始細分產品線,面向不同膚質人群,根據不同成分濃度建立系列矩陣。這種布局的底層邏輯在于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個性化護膚需求,值得品牌參考。
04 結語
在美妝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不論是借勢而起的“后浪”還是實力雄厚的“前浪”,只要能抓住時代變化中的機遇,都將迎來更大的增長。
天然成分的純凈特點為美妝產品帶來了獨特的價值,以天然成分故事內容影響消費者心智,是品牌增長的重要契機。
而當下消費者愿意為綠色美妝買單,這種消費理念也推動更多護膚品牌可以從中找到商業利益和ESG價值的平衡點。踐行ESG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品牌的共識,但具體要怎么做,大家仍在摸著石頭過河,前路任重而道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