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式拉開了帷幕。1200多萬考生奔赴各地考場,檢驗十幾年來學習的收獲情況。除了他們,家長、老師、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在這幾天都將處于精神緊繃的狀態。“高考加油”的口號可能是這幾天出現頻次最高的詞匯。然而,作為一個高考的過來人卻有幾句現實而又扎心的話。
1、盡管我們都說高考加油,希望每個學子都能考出好成績,但是美好愿望的背后卻是殘酷的現實。每年的985、211高校招生人數在大多數省份只錄取不到10%的考生,即使是本科錄取也很難超過30%,特別是一些考生多、高校少的省份。換句話說,不管我們怎么為大家加油,大部分考生還是會與本科院校無緣。
2、不管怎么提醒,總會有奇葩的考生要么忘帶或者丟了準考證,要么因為某種原因遲到而無法進入考場。這種情況絕對會在每年的高考期間一次次的重復上演。畢竟大多數考生已滿或者將要18歲了。這個年紀就意味著成年,更意味著要學會承擔責任。在這里要特別心疼各地的警察小哥哥,但愿你們所在的考區不要遇到這樣讓人哭笑不得的考生。
3、等到又盼又怕的分數下來后,同分不同命的話題又將在網上引起爭論。同樣的分數,在有的省份可能只能上個專科,可是在有的省份可能是一個本科甚至重本的分數線。這取決于你所在省份考生數量的多少和他們實力的強弱。分數多少不要緊,你的隊友怎么樣才是決定你進入哪個大學的關鍵。這里又要格外心疼河南、山東、河北等省的小伙伴了。你們的內卷成就了其他省份一些中等偏下考生的大學夢想。
不管怎樣,考的如何,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小階段。當若干年回過頭來時,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人生,每個人生都有著不同的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