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事故頻頻
最近印度連續出了好幾起工程類事故,先是三列火車脫軌相撞,然后又是在建大橋整體垮塌,鬼畜程度拉滿,讓人瞠目結舌。
難怪網友開玩笑說,如果離譜分等級,那大概可以分輕度、中度、重度、印度四級。
三列火車相撞的起因是一列客車在行進中脫軌,部分車廂沖進旁邊的軌道。稍后,另一列客運列車沿旁邊的軌道緩緩駛來,一頭撞在了脫軌車廂上。更離譜的還在后面。之后不久,又有一輛貨列緩緩駛來,再次扎進事故現場,來了個三車共飲。
這起事故的鬼畜之處在于,以印度火車的行進速度,后車居然來不及剎車,就好像共享單車隔著十米追尾,這鐵路調度系統是個擺設嗎?
不過看到事故現場火車的外觀,貌似又理解了,這一堆破銅爛鐵,別說指揮系統,估計信號燈都配不齊。
如果火車相撞事故還只是鬼畜,那在建大橋整體垮塌就有些魔幻了。
這次垮的橋是印度政府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橫跨恒河,長度達3160米,耗資171億盧比(約14.7元億人民幣),原本計劃今年11月至12月左右落成。
其實這座橋去年就跨過,這次算是齊活了,一夜回到解放前,豆腐徹底變成渣。
印度隔三差五會出現垮橋事故,但這類事故多發生在舊橋、小橋,這次卻不同,這可是橫跨恒河的主干橋梁啊。想想看,橫跨長江的橋梁發生垮塌會是什么影響?
印度的橋很脆弱,從2013年到2022年,垮塌的大橋就有100多座,投資上百億的大橋說垮就垮,不服不行。關鍵垮后沒人為此擔責,教訓無人吸取,來年接著垮。
這些工程事故,表面上是印度工業基礎弱、基建水平差造成的。
印度的工程一向質量差。
今天的印度已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2022年GDP增長率達到8.1%,在大國里面獨樹一幟。GDP總額大約是3.39萬億美元,已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排名僅次于德國。
但印度的工業能力卻無法和前幾家比,工程質量差到離譜,無論是修建的大壩、大橋、大樓,還是其他大型工程,都出現過垮塌的狀況。印度的工程事故發生以后,一般并不把責任歸咎為質量問題,而是找到天災、自然環境等客觀的因素,甚至神靈都要背鍋。
這也算是印度特色吧!
因為實在無法追責。頭頂長瘡,腳底生膿,已經爛透了,索性不追責了。
印度貪腐嚴重,越是大的工程,插手層級越多,雁過拔毛,個個都想撈一把,所以,印度工程經常出現不合理的低價競標,因為低價競標,建設方只能偷工減料,給工程質量帶來了極大的風險。
而且印度施工管理形同虛設,很少按進度來。
前段時間不是曝光日本高鐵在印度入坑了嘛,很正常,在印度做工程就要做好掉坑的準備。工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建設速度十分緩慢,經常是建一陣、停一陣。所以預算什么的是不作數的,完工時限什么的也是靈活的。成本難以估計,疊加上面的低價競標,自然造成很多豆腐渣工程。
當然,這都是表面原因。深層次原因其實我以前也分析過。
02三大死穴
2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講印度,在好幾個平臺發過,但可能有些放飛自我了,談了些敏感話題,被刪了,今天我再簡單梳理一下。
印度工業化存在三大死穴,分別是宗教問題、種姓制度、湊合思想。
宗教本身無罪,但宗教玩到印度這個魔幻程度就顯得另類。
在印度,不管是城鎮、鄉村,還是工廠、學校,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人,如果你找他們聊天,他們肯定會問“你信什么教?”當你說,我是無神論者,他們多數會像看RZ一樣看著你。
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他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相關,就是這么根深蒂固。
印度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教,全印有約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
印度教是一種很古老的教種,今天印度教的教義基本延續了古印度教的搞法。
這種延續被國內一些公知熱捧。經常有公知跳出來說,印度文化氛圍好,中國不行,中國文脈已經斷絕了。很多人文人騷客去過印度后,回來就說自己被洗禮了,感受到了千年文化的魅力,靈魂為之一振。
印度文化保存是好,幾千年都沒變過,能不好嗎?但這是老百姓需要的嗎?
文人騷客不愁吃不愁穿,當然喜歡這種古文化,但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沒有食物、沒有收入,古文化有毛用?
說句不好聽的話,是人類的欲望推動了人類進步,如果人人都佛系了,躺平了,社會只會停滯不前。
但只要你想改善生活,想要更好的醫療條件、教育條件、住房條件、出行條件,就不能靠古文化,只能靠工業化。
歐洲工業化的經驗告訴我們,不搞宗教改革,人類不從古老的宗教文化中解脫出來,根本不可能走向文明。
西方曾經長達一千年生活在愚昧和黑暗的中世紀,就是拜基督教所賜。但基督教在文藝復興階段進行了改革,由此產生的新教成為工業革命支持者。而宗教改革的核心在于“世俗化”。
中國之所以能快速實現工業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是個世俗國家。
可這關鍵一步在印度并未出現,它仍沉浸在幾千年前的古老宗教氛圍中。
古老宗教文化中留有大量愚昧的、反工業的頑固因子,例如“種姓制度”。
03從肉體到靈魂
很多文章都談到,今天印度形式上已經取消種姓制度,但民間卻仍然普遍存在。可它們并沒有分析原因,或者說分析得不準。
印度種姓問題實際上是宗教問題的延續。因為根據印度教教義,誰要違反種姓制度,將永世不得超生。
印度種姓制度共分四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當然還有不算人的賤民。
印度教認為,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
種姓制度規定: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各等級實行內部同一等級通婚,嚴格禁止低等級之男與高等級之女通婚;首陀羅沒有參加宗教生活的權利。
誰違反了這些,不用等到來世,這輩子就直接被貶為賤民。
所以,種姓制度才是印度教的靈魂,沒有種姓制度,就沒有印度教。
誰有膽量掀翻印度教這個根深蒂固的封建殘余?
甘地不行,莫迪更不行,莫迪本身就是個神棍,靠鼓吹印度教上位。
所以,哪怕印度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只要印度教還是主流教,種姓制度就不會消失。
種姓制度導致的結果是工業化無法推進。
工業化一個先決條件是要有大量可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如果要完成工業化升級,還必須有大量受過教育的勞動力。
可印度沒有。種姓制度禁止不同種姓的人一起工作或從事一樣的工作,你在印度建廠,想在同一個地方招聘大量員工是不現實的。
再譬如,目前印度低種姓超過全國人口的一半,也就是說一半以上的群體遭遇到全方位的歧視,再加上廣大受歧視的婦女,印度絕大多數公民是二等公民。
這樣的結果是,這些人無法正常接受教育。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就沒有成為合格工人的可能。
平權是工業化的必然要求。美國解放黑奴,中國男女平等,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更是工業升級的需要,而印度離這一步還很遠。
可能也是源于這種頑固的宗教思想和毫無希望的人文環境,印度人普遍比較佛系,或者叫湊合,為此他們發明了一個詞,叫“Jugaad”,甚至還有Jugaad文化。
04佛系根源
如果不理解,可以看兩個例子:戴頭巾的旁遮普人開著摩托車,想用手機打電話,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聰明的解決辦法:直接把手機放在頭巾里,這樣就可以免提通話了。
這在我們看起來很滑稽,但對印度人來說非常Jugaad。
網上有很多印度人的段子,例如用洗衣機攪拌酸奶飲料,用三輪車當救護車,這些都是印度“Jugaad”文化。
今天,印度人普遍對“標準”“質量”沒什么概念,他們天生就覺得,誤差這種東西是必然存在的,什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那是不存在的,這些都源自“Jugaad”文化。
表現在工業生產方面,就是湊合,隔三差五掉飛機,國產航母數十年不下海。反映在工程上就是對是否按標準完成工程質量重視不夠,得過且過。檢查、督查工作也很不到位,所以,經常出現質量事故。
這三大“死穴”決定了印度很難翻身。所以我們常說,當大家都以為躺泥坑的阿三要起來的時候,它翻了個身,打個哈欠,又睡過去了。
當然,其實我們還可以再深入一點解讀。
很多人說今天的印度是半殖民地半西式民主,其實更準確應該是半封建半選票縫合。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印度建國太容易,沒有經過革命。
革命意味著打破階層,那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它需要有一群人勇立潮頭對民眾進行啟蒙,需要有群人拋頭顱灑熱血領導實踐。
通過革命把封建制度土壤徹底鏟除,期間進行平權運動,男女平等問題、土地問題、宗教世俗化問題,徹底得到解決。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新政權、新制度,才能真正適應工業化需要。
無論西方還是中國,都是這么過來的,而印度卻沒有。
甘地被稱為印度“國父”,但他不是革命者,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本身就很奇葩。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肯定是血腥的,不流血,說明后來者和前者是一丘之貉。
所以,即便殖民者離開了,那片土地也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印度教仍然頑固不化,土地仍在地主手里,平權運動更是不見蹤跡。
這才是印度問題的根源。
05尾聲
互聯網上一直有一群印吹,吹印度的發展潛力,吹印度的安寧和諧,吹印度的免費制度,在他們看來,未來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印度的優勢遠超中國,三五十年后,誰能笑到最后還真不好說。
我不是很理解這些人的心態,只是單純地喜歡印度嗎?愛屋及烏?至少從工業發展所需的要素看,我沒看到印度有任何趕超中國的希望。
魔幻印度,我只認可寶萊塢。
全文完,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