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的今天,還有很多國人彎腰“跪舔”國外的一切,我實在理解不了。
而近代的學者們,即便在殖民炮火轟炸和西洋文化沖擊下,仍挺直脊梁,將中華之文化精華和民族的希望,散播給新一代。
比如我現在讀的《西南聯大文化課》,收錄了馮友蘭、張蔭麟、湯用彤、聞一多等七位先生的文章,都是對深厚沉淀的中華文化充滿自豪感。
那國人何時有了“國外的月亮比較圓”的自卑心理呢?
其實在封建王朝時期,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們,甚至是平民百姓,都以自己是華夏民族的身份而自豪。華夏之外便是外夷,是蠻荒不化的存在,其身份是低賤的。
即便是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彼時貴為九五之尊的清朝皇帝,依舊自詡為“天朝上國”,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其眼界與井底蛙并無二樣。
直到那些所謂的“外夷蠻族”用槍炮打開了清朝的大門,原先象征著自尊的“閉關鎖國”轟然倒塌,清朝皇帝不由地低下頭顱,簽下一份又一份不平等條約。此時,國人那份深植于骨髓之中的驕傲,也在此刻,轉變成深深的自卑。
“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封建體制始終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些為了清朝而犧牲的能人將士們,終將是白費功夫。
很多人看不到希望,甚至有失望至極的學者,將中華文化視為落后的根源,并提出了全盤西化。
這或許也是“矮外國人一等”的思想病灶。
難道,中華文化就比不上西洋文化嗎?
清朝落后的原因是封建體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傳統的小農經濟就像是一頭溫順綿羊,如何能干得過資本主義的鷹爪。所以,那時候提出來的“以夷制夷”,還是“全盤西化”,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
其實,中國在任何時候都不缺乏有遠見卓識的賢人學者,馮友蘭老師在《應對西洋文化持什么態度》一文中,就提及到西洋文化之所以比較優越,是因為它是近代的或者現代的。
換而言之,西方列強能夠將清朝吊起來打,是因為他們的社會制度是近現代化的,而清朝的社會制度是落后的。中西雙方的戰爭,相當于是大人在戲耍小孩子,不是同一個重量級的,怎么打都是輸。
然而,當中華文化正式進入近現代,其文化優越性顯露無疑,諸如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等這些優秀的價值觀,正推動著中國大步走向大國覺醒之路。
作為華夏子民,我們要堅守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五千年的華夏歷史沉蘊,就可以吊打當今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民族了。
不說遠的,就說唐宋元明這四個朝代所累積的文化及政治體系發展成熟度,也足夠讓其他國家羨慕的了。包括如今,很多亞洲國家的文化,仍深受華夏文化的影響,甚至想要反過來竊取我們的華夏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韓國了。
民族自信,從古至今,我們都是有的。
只不過歷經了一些坎坷,總會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害群之馬,膝蓋彎曲,腰桿不直。我們沒必要去苛責和理會他們,畢竟都是極少個體在通過嘩眾取寵,從而獲取個人利益罷了。
最后,獻給大家一句話,多讀書,讀益書和史書。
這樣我們對自己的國家以及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才不會輕易被網絡上“行走的五十萬”所誤導,做出令祖先蒙羞的跪舔行為和說出“崇洋媚外”的言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