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撰稿、策劃、排版:Eric楊曉龍
編者按:
在現如今智能化和互聯網時代下的今天,我們手機里面有很多關于自己相片,唯獨缺少的就是父親和家人。雖說父親節已過,但是父親對我們的愛那是每時每刻,這個端午節小假期,你有沒有和父親和家人拍一張有紀念意義的相片,端午節碰上父親節,2023年父親節為愛“炫父”這一刻。
父愛像一本讀不完一本人生大書
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 卻有道不盡的真情
對我們每一位子女來說
父愛可能不像母愛那般細膩貼心
但卻也深似海 重如山
雖說每一年父親節只有一天
但是爸爸的愛卻是歲歲年年
雖說父親節已過,今年端午節遇見父親節,曉龍特別策劃,我們非常有幸邀請到小孔同學、 施昱、段曉芳、 陳淑卿、劉夢雅和湯嬈,以一張圖片的形式,簡單聊一聊父親對我們的愛。
“有了孩子以后,更加理解父親的辛苦和不容易和對我們兄弟那一份愛,不管多少歲,比如我今年35歲,但是在他面前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父親永遠愛著我們,父親很簡單,也很善良,在成長道路給予我的支持。昨天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回去看了老父親,度過了一個簡單開心的節日。”小付含情脈脈地說。
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施昱,目前是一名教育機構的校長。他的父親是一名工人,由于常年在外,相聚甚少,在他記憶中,兒時只要過年他父親才能陪他玩幾天。和父親的合影并不是很多,兩張圖片相隔二十年,父親對施昱那份愛,從未改變。高中畢業和大學期間,都有和父親旅行經歷,這也是最美好的記憶。
施昱告訴我們:“父親對人文景觀非常喜歡,上次在延安旅行,父親主動給我和媽媽當起了導游,那真的是太美了,希望以后有更多時間和父親一起旅行。”
段曉芳看見筆者曉龍在朋友圈發布招募采訪嘉賓,非常積極報名參加。段曉芳是一名旅行達人和攝影愛好者,可翻遍手機和相機和電腦,都沒有找到和父親單獨合影的相片。“記憶中這是我和父親1992年去旅行拍的,轉眼間都30多年了,父親普通的愛給了我們美好的人生,感恩我的老父親,以后多和父親一起合影,慢慢記錄他變老的樣子”。
“我的父親是一個鄉村基層教師,他總有自己的目標,他簡簡單單一輩子的教書,而當我工作以后父親告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為了給自己做,而現在我們生活在一起,簡簡單單慢生活,他也會幫我帶孩子,合影嘛,還是很多,我想多一份記錄,記錄我們的美好生活。”陳淑卿說。
來自內蒙古的劉夢雅,是一名善良的愛心志愿者,主要是受她父親影響,她爸爸是一個非常純樸善良一的老父親。“我的父親,他從小的命運也是曲曲折折的,比較坎坷,特別辛酸,但他很努力很勵志,也讓我們孩子們看在心里,祝福父親每一天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劉夢雅說。
“我跟我老爸相處方式就跟朋友似的有什么說什么,我上面有一個姐姐,我也是家里最小的,從小被父母呵護長大的,我老爸現在家里養個蜂廠,做他自己喜歡事情,我沒事平時工作空時候會回去看看,我覺得我從我老爸身上學到是樂觀吧,對任何事情都是樂觀心態,從上學到接觸社會自己工作開店,一直都是好的心態樂觀面對所有事情!其次孝道,對長輩,父母那一輩對爺爺奶奶從小都言傳身教,受父親的影響,我也堅持做慈善公益。”湯嬈說道。
結束語
父親的愛,是成功路上的指南針。父親的愛,是無聲的,如同大山一般,筆者曉龍記憶在讀小學時和父親在一起騎自行車,父親在前,我在后,父親是不是轉過來看看,這就是父親對我們簡簡單單的愛。端午節注定是愜意而又溫暖的,因為濃濃的糯香飄進了父親深沉的愛,再一次說一聲:父親節快樂,祝福天下父親每一天簡單快樂開心。
作者介紹/楊曉龍、自由撰稿人、戶外旅行攝影師、旅行路線策策劃師、網絡公益志愿者,多年來堅持在互聯網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原創作者。
撰稿/采訪/策劃/主編/責任編輯/文字校對/楊曉龍
圖片提供/由受訪本人者提供
出品? 曉龍帶你去旅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