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爆料,貝殼正在從龍湖、中海、旭輝等多家開放商旗下挖人,而且開出的薪資能上浮3-5成。究其原因就是貝殼正在打造一個“9號項目”的新業務。
具體的業務內容大概是通過資金入股地產項目,從而左右項目公司整體的營銷操盤決策。同時通過挖人和建立新的代建公司,探索是否可以沿地產開發鏈條,從銷售緩解向上延伸,介入項目的定位、科研、施工等多環節。
這兩頁,整體房地產行業出現明顯的房企“乙方化”趨勢。工程部門專業輸出做“代建”,營銷、人力部門都獨立出來,開始公司化運營。一些公司的報建部門,甚至都開始獨立對外接單了。
房企生意不好做,就跑去搶乙方生意了。可是現在,貝殼這種巨頭級別的乙方公司竟然開始背刺甲方了。
甲方乙方巨頭互相滲透,到底要做什么?甲方、乙方到底誰的生意更好做?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蛋糕逐步縮小,房企乙方刺刀見紅
其實不管是哪邊滲透哪邊,究其原因都只有一個目的:尋藥業務增長點。
因為目前增量房向存量房轉化,房地產行業的整體蛋糕正在極具縮小。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去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3.33萬億,同比下降了26.7%。一年縮小超過了1/4,而相較于中小房企偏居一隅,以目前巨頭房企的體量,必需要有一整個行業的規模支撐。行業整體下行,企業要減少對營收的沖擊,只有兩個方法:
- 1.提升市占率,多分一杯羹。
大魚吃小魚,去搶占其他房企的資源,。
目前,市場整體低迷徘徊,但局部土拍市場正面臨白熱化階段,這也是行業的整體縮影。熱門城市的優質地塊去化難度非常小,只要搶到地就等于搶占了市場份額。
綠城前不久在股東會上就表示,當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優質資源的獲得難度加大,拿不夠地就會造成規模縮減。隨著行業風險清除、融資渠道擴大,很快更加激烈的并購也會出現。
- 2.開發新業務,去找新的蛋糕。
目前頭部房企的公示都是降低商品房業務的占比,加大服務類的新業務占比。
第二種是代建、代銷、咨詢等專業的業務。也就是去搶乙方的飯碗,目前大部分開發商已經行動了起來。
第二種是空間服務類業務。比如,龍湖的兩個經營賽道(商場和長足公寓)、兩個服務賽道(輕資產的物業管理“龍湖智創生活”和智慧營造品牌“龍湖龍智造”)。
貝殼做為地產行業的巨頭,2021年年底就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新戰略。其中“一體”是主營業務,也就是一二手房交易。“兩翼”則是家裝家居和房屋租賃等新業務。多元化的思路和頭部房企保持一致。
2021年貝殼新房業務占了整體業務營收的半壁江山,高達57.55%。
也就是說,別克近6成的營收來自開發商。
2022年開發商賽道逐步萎縮,直接造成了貝殼一手房業務萎縮了38.55%,在貝殼的的四大業務板塊中,損失最為慘重。
最賺錢的業務陷入盈利低谷,貝殼必須想辦法自救,而本次提出的“9號項目”就是由新房業務中心提出的。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開發商陸續暴雷,貝殼也主動出讓了部分市場份額。比如減少了與民企的合作,加強和實力房企、央企的合作。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貝殼新房成交金額中,國企、央企占比高達45%,相較2022年第一季度提高15%。
既要避免壟斷的嫌疑,又要規避市場風險,貝殼新房業務想要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難度頗高。那么要應對蛋糕萎縮的困擾,只有尋找新蛋糕一條路了,順著SOP鏈條,向上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的需求,這是自然而然的事。
地產乙方公司困境來臨,淘汰賽即將開打
從數據來看,在地產乙方公司中,貝殼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一方面貝殼對于開發商有著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越是市場低迷的時候,開發商獲客的需求度也就約高,那就會越來越依賴貝殼這樣巨頭級別的獲客平臺。
另一方面是多元化的布局也逐步見效。家裝、家居類的業務增長非常快,特別是在去年收購了圣都之后,凈收入Q2的10億元增長到了Q4的21億元,直接超級加倍。另外兩翼賽道的營收更是高達78.95億,相較2021年翻了足足3.4倍,在整體業務占比中,也從前一年的2.89%大漲至13%。
更重要的是貝殼自身資金雄厚,有著足夠的資本去探索新業務模塊。“9號項目”就是嘗試直接投資地產項目,不僅是未來操控項目的營銷決策,更是為了賺取更多的投資收益。
除了新房模塊的“9號項目”、“6號項目”、“8號項目”。今年6月,貝殼還推出了首個中高端長租公寓自營品牌——海鹽公寓。
誕生于鏈家的雙平臺“貝殼”和“自如”,開始出現了我打我自己的情況。去年自如金俊家裝行業,貝殼則進軍租賃,推出省心組模式,主打全托管服務。
蛋糕縮小了,甚至師出同門的師兄弟都開始互相傷害,更何況甲乙方呢?不過好在貝殼體量大、業務結構又多元、資金也雄厚,換換思路,總能找到新方向,可是對于其他地產乙方公司來說,就沒有那么好運了。
業務萎縮,乙方企業面臨危機
房企規模縮小,分到乙方頭上的份額自然也會縮小。6月份,上海某設計院宣布,自6月29日起,全員停工3個月,原因是現階段已經沒有新的設計項目了。可能這就是當下地產乙方的普遍現狀了吧。
為了爭奪剩下位數不多的業務機會,不管是營銷公司、代建公司、設計院,又或者廣告公司、活動公司,慘烈的價格戰已經開打。
價格戰白熱化,企業利潤受到擠壓
以代建行業為例,隨著大量開發商親自下場,有些中小型代建公司為了搶業務費用報價甚至只有品牌方的一半,可是另一方面業主對代建公司的要求卻越來越高。
一方面,要求承諾業績,進行業績對賭。要求代建單位保證價格和貨值,不達標就扣代建費,甚至換人。對賭節點包括:工程進度節點、成本變化、銷售目標實現等等,甚至以月為考核的節點。這些要求,已經幾乎成為現在代建中標的前提。
一些代理公司、報銷公司透露,在很多招標中,甲方會要求做營銷費用包干對賭,都會給乙方公司極大的壓力,壓縮本就不富裕的利潤。
另一方面,灰色收入漏洞被堵死。之前,一些開發商做代建,可以指定自己的設計院,賺取額外的設計費用。現在基本上已經被堵死了。
其他方面還有要求帶資金拿項目的。大部分的商業項目,甲方資金鏈都有問題,在代建單位搶破頭的情況下,不少甲方甚至提出額外要求,要求代建方帶資進場,待項目正式運行后,再收取代建費用和投資收益。這種匪夷所思的要求,無疑也大大提高了獲取項目的門檻。
對賭周期拉長,乙方公司資金鏈斷裂
對以乙方公司來說,以上這些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回款才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2022年,連貝殼這種巨頭乙方都因為回款困難公開發難開發商,威脅不給該開發商所有北京項目帶客,結果被反手一波取消所有合作。
即便強悍如貝殼,依然不得不服軟。乙方畢竟是乙方。
毋庸置疑,現在的行業與其已經很明顯了。地產行業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爆發式增長的模式,頭部房企和巨頭乙方,都已經開始另辟出路了。
在房企之后,地產乙方公司也將引來一波整合潮,公司和規模都將大幅減少。剩下的都是最優秀、最專業的服務商。乙方公司,卷起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