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勢N7(參數丨圖片)上市,在純電車已經卷出天際的今天,號稱領先兩代的技術體現在哪?30萬級別,和其他產品對比又有哪些優劣?4+2個配置,應該怎么選?為什么發布會剛剛結束,網上就涌現出一批“標準文案”?說什么第一感覺貴了,說什么極氪、蔚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沒錯,都是帶節奏而已。
一、如何評價騰勢N7:
海豹初上市時,我給出的評價是:e平臺3.0的完全體,除了自動駕駛以外,其他方面毫無短板。而騰勢N7,其實是SUV版的海豹,曾經的內部代號海獅,因為首發交給了高端品牌騰勢,又增加了一些高端配置,諸如云輦A和雙激光雷達的天神之眼等。所以整體評價顯然又上了一個臺階,騰勢N7的評價是:e平臺3.0加強版,是目前純電技術之集大成者,全方位無短板。除了貴,沒有缺點,而覺得貴,不是騰勢N7的問題,而是你的問題。
1、云輦A≠空懸:騰勢N7除了Air版,全系標配云輦A,有很多人用其他車的空氣懸掛進行對比,拜托,這完全不是一回事好嘛?云輦系統,核心技術可以理解為一種對車輛動態控制的一種軟件算法,通過不同硬件來實現這種控制。通過CDC電磁懸掛來實現,那就是云輦C,通過空氣懸掛來控制,那就是云輦A,通過液壓系統來控制,那就是云輦P。
當然,對,根據不同路況來動態調節懸架軟硬、高低的技術也并非是比亞迪云輦技術所獨有的。比如說奔馳的魔術車身,寶馬的魔毯懸掛都能實現類似的功能。而比亞迪云輦系統值錢的地方有兩點:第一,是更快的反應速度和更高的調節頻率;第二,它可以實現和底盤四輪之間的聯動控制。什么意思呢?大家知道ESP吧?包括更高級別的iTAC,通過對四輪施加不同的扭矩(包括負扭矩)來實現車輛的控制。而這種控制是橫向的,電磁懸架、空氣懸架包括液壓懸架,對車輛的控制是縱向的。此前,兩個方向的控制彼此不干涉,相當于兩個部門各管各的,涇渭分明。而云輦系統,則可以搭配iTAC扭矩控制技術,實現智能底盤(iCVC、iADC),相當于橫向管理和縱向管理兩個部門聯合執法,通過溝通協調,給出最有利的方案。
2、CTB電池:也就是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這就無需多言了,電池作為結構件融入車身,提高了電池安全,增加了整車的扭轉剛度,而且節省了空間。高扭轉剛度對于操控、安全都有提升,而空間上的優勢,落實到騰勢N7這款車上,則是更大的頭部空間和頭頂的自動遮陽簾。
3、雙槍快充技術:很多人用800V高壓快充來杠,技術其實是各有優勢。800V高壓需要專屬充電樁的支持,當然,峰值功率更高。而雙槍快充則更接地氣,在國標樁上就能突破上限,雖然單槍150Kw,雙槍230Kw還比不了800V高壓快充峰值280KW,,但實際使用上,誰充電更快還真的不好說。而且就目前而言,我們遇到兩個閑置的國標樁的概率要遠大于800V快充樁。你有800V快充技術,實際上,可能一年都用不上幾次,因為樁少,而且可能會被其他車占用。而雙槍技術,顯然使用場景更多,所以說更接地氣。
4、智能脈沖自加熱技術:簡單說就是將電池包分成兩部分管理,有點像磁盤陣列一樣,用A給B充電,或B給A充電,充放電的過程中電池發熱升溫,同時利用熱泵系統吸收余溫,使之抗低溫性能更好。其實比亞迪上一代電車就已經在冬測中證明過自己了,使用磷酸鐵鋰的電池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下完全不輸三元鋰電池。理論上這項技術并不難,但對于北方用戶來說非常實用,解決了電車的最大痛點。
5、天神之眼:高階輔助駕駛一直是比亞迪的短板,此前的高配車型也搭載了L2級別的輔助駕駛,像是并線輔助、盲區監測等功能也都有。但是和小鵬、華為、特斯拉相比,比亞迪的輔助駕駛總顯得很蠢,除了硬軟件上確實存在的差距以外,注重安全,在算法上標定過于保守也是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之一。
舉個例子,比如說前方十字路口,有99%的概率可以安全通過,有1%因為被遮擋等因素是未知的,標定的激進一點,遇到這種情況系統會顯得很智能,都可以游刃有余的通過。而更注重安全的話,可能會出提示,甚至會要求人為接管。再比如,高速行駛時,前方路況系統無法精準判斷,比如說攝像頭傳回來的信息和雷達信息相矛盾,有的系統可能會先分析判斷,看看是哪部分出現問題,同時繼續感知,等待確切數據之后做出決策。而保守的標定可能直接提示接管了。前者可能在你不知不覺中也度過了難關,可是真出現問題的時候,留給你的時間不足一秒,直接“甩鍋”式讓你接管。后者顯得不智能,但實際上是為你的安全考慮。
比亞迪的天神之眼還未經過市場檢驗,具體能做到什么水平不得而知。發布會宣傳說可以實現自動泊車、召喚,比如說你去單位、回家,可以直接開到門口下車,然后讓車自己去找停車位。再出來時也可以一鍵召喚,讓車自己開來接你。理論上實現這些操作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我們拭目以待吧。
二、競品對比:
實際上,騰勢N7目前沒有競品。前雙叉臂后多連桿主打操控的有,600km四驅,700km后驅主打性能續航的也有,包裝空懸、快充、激光雷達、高階輔助駕駛這些賣點也都有。CTB電池雖然門檻高,但零跑和特斯拉CTC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云輦系統,目前還真是獨一份,就如前面的評價一樣,N7基本上是目前純電技術的天花板了。
而同價位,產品調性接近的,還真有幾個,比如說Model Y、極氪001、智己LS7等。
Model Y就不用多說了,清水房和精裝修的區別,你真的相信純視覺的駕駛輔助系統會比激光雷達更強,那就去買吧。我之前噴過很多次特斯拉,比如說單踏板模式,輔助駕駛的虛假宣傳,包括剎車的潛在隱患等等。隨著最近幾次升級,的確有改的跡象。我不推薦特斯拉任何一款產品,根源在于它缺少傳統車企對安全的敬畏,它給我的印象更像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非是車企。在互聯網行業bug改了就好,而車,關乎生命,關乎安全。
極氪001是一款非常優秀的產品,底盤尤為出色,操控幾乎是家用車中的天花板。前雙叉臂后多連桿,前后雙電機能達到零百3.8秒,這些可以和騰勢N7一較長短。不過N7因為有CTB、云輦A、iCVC的加持,理論操控水平應該更高,但實際有多大差距,還不好說。
車機卡頓是001的短板,哪怕免費給車主換裝8155芯片之后也沒徹底解決。智駕方面,芯片算力也遠不如N7,不過比亞迪在智能駕駛方面還沒有證明過自己,雖然上限更高,但具體表現還不得而知。
說實話,騰勢N7發布會售價30.18萬起,出乎了很多人意料,以至于某些品牌的“水軍”一拳打在了空處。說什么貴了,說什么極氪001和蔚來ES6長出一口氣,這些話術顯然是為40萬的N7準備的。另外,也有人帶節奏,說什么先有騰勢后有天之類招黑引戰的內容,可見N7讓某些品牌睡不著覺了。
三、購買及配置建議:
騰勢N7的理念是,讓頂配變標配,4+2一共六個配置,起步30.18萬,碳纖維套件的N-sport版37.98萬。看似兩個沒有搭配云輦A的版本最便宜,性價比最高,但選車時,第一個應該排除的就是它。
注意:騰勢并非是物美價廉的品牌,騰勢N7也并非是高性價比的產品。騰勢是有議價的,N7這款車也并非是主打經濟實惠。它的確性能足夠強,技術足夠先進,但是遠超出家用上限,也就是說你花了十幾萬,買到的性能、配置用不上幾次,所以性價比不高。然而這就是30萬以上車的產品邏輯,錢花到位,我可能不用,但你必須有。
所以,追求性價比可以繞道,小鵬G6或許更適合你,性價比肯定比N7要高。
剩下4個配置,再排除一個后驅的超長續航版,零百6.8秒足夠快,3.9秒你用不上——這依然是家用車夠用就行的邏輯,如果你選車奉行這樣的邏輯的話,別買N7了,踏踏實實買個漢EV,小鵬G6,甚至是零跑、哪吒,性價比都要更高。
剩下3個配置,都是四驅,分別是33.98萬的性能版,34.98萬的性能MAX版和37.98萬原廠碳纖維套件的N-sport版。
N-sport版不推薦,喜歡的,有能力的自然會買。這個配置適合消費降級的用戶,本來預算四十萬甚至五十萬,因為喜歡N7,想體驗云輦技術和iCVC智能底盤,買就是頂配。所以這個配置有部分奢侈品屬性,可以模糊階層。你開著N7的N-sport版,顯示出的消費能力并不局限在三四十萬。
33.98萬和34.98萬兩者,推薦后者。兩者區別在于有無iCVC智能底盤矢量控制系統和iADC智能飄逸控制系統。一萬塊錢的差價,為技術買單,是值得的。另外,如果很糾結這一萬元差價的話,建議降低預算。
綜上所述,騰勢N7的技術含量極高(比D9高得多),在30萬元級是物有所值的。但是售價決定了,它并非是性價比產品,更適合高預算的消費者由上至下選,而不適合預算不足的朋友翹著腳夠。車只是生活里,衣食住行中行里的一部分而已,騰勢N7三十多萬的售價里,只有不到二十萬滿足的是需求,其余十來萬滿足的是夢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