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13日,夜,丁集(現宿遷市沭陽縣丁集村)北碾盤莊頭南面的土路之上。
十字橋(現沭陽縣十字街道)游擊隊員趙登富等四人,奉命前往丁集區隊聯絡點去取軍衣,眾人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面的道路拐角處,出現了一群身份不明的人。
走在最前面的趙登富當即擺了擺手,止住了眾人的腳步。
借著淡淡的月光看去,不遠處,人影綽綽,仔細數來,大約摸二十來個人的模樣,而且對方各個身背長槍,不像是尋常民眾。趙登富他們止住腳步的同時,對方也頓時停了下來。
“你們是什么人?!”雙方對峙了片刻之后,對面的那群人里,有人高聲呼喝道。
“糟了!遇到敵人了。”趙登富等人立時猜出了對面這群人的身份,黑燈瞎火的夜里,倘若是自己人的話,必然不會如此囂張地大聲呼喝,十有八九是遇到還鄉團這幫夜里經常出沒的家伙們了。
趙登富沒有理會對方,低聲對身旁的幾人叮囑道:
“他們人多,待會兒咱們邊打邊退,大家都往南邊撤。”
說罷,趙登富抬手對著對面的人群,便是一槍。
“砰”!
清脆的槍聲震破了夜的寧寂,也讓身旁其他的隊員們,登時緊張了起來。對面的人群之中更是如同捅了馬蜂窩一般,一聲慘呼過后,那群還鄉團團丁們紛紛取下槍支,向著趙登富等人的方向胡亂地開起火來。
敵眾我寡,彈雨如蝗,趙登富等人并不戀戰,隨即邊打邊撤。然而,過了一會兒之后,趙登富等人便覺察出了不對勁兒。
敵人仗著人多,分頭包抄,槍聲從四面八方響起,眼看著眾人撤退的方向被阻,趙登富隨即下令——停止開槍,眾人悄悄改向東撤,他來墊后。
夜色沉沉,看著三名戰友跳入溝壑之內,順著東面的土埂下面,潛行而去之后。趙登富則繼續向南狂奔而去,他一邊跑,一邊瞅準有人出沒的地方,便開槍射擊。
一路上,趙登富站著打一槍,蹲著打一槍,不斷地變換著地方和角度,給人以多人作戰的錯覺。
他這是想拼上自己,吸引敵人的注意,為另外三名戰友爭取脫身的機會。
當時的趙登富,已經做好了難以脫困,最終光榮犧牲的準備。
然而,世事總是難料,奇跡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候,以最不可思議的方式發生了。
趙登富的槍聲,成功地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原本撲向東西兩側的敵人,循著趙登富的槍響,一路南追,使得向東突圍的幾名戰友很快便跳出了包圍圈。
然而,此時的趙登富卻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二十多名還鄉團團丁們一路追擊,左右圍堵,將趙登富的活動范圍困得越來越小。
敵人的包圍圈在不斷收縮,留給趙登富的脫身機會,漸漸渺茫起來。
怎么辦?
趙登富的心里不斷地盤算著,雖然在做出吸引敵人打算的那一刻,他已經抱定了犧牲的信念。但不到最后一刻,趙登富還是不愿放棄,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他也要去爭取一下。
敵人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趙登富看了看眼前的那片玉米地,九月的玉米地里,苞米已然成熟。一人多高的玉米秸叢在月色之下,隨風輕動,颯颯作響。
這已是趙登富穿過的第三片玉米叢了,他知道,自己鉆進去之后,身后的這幫還鄉團團丁們必然會緊跟著鉆過去,隨后繼續追擊自己。
這幫人實在是太難擺脫掉了。
已經跑得有些脫力的趙登富,實在是有些跑不動了,他看著眼前的這片玉米地,腦海里突然閃現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既然跑不了了,那就干脆賭一把,不跑了。
趙登富回身看了看身后,此時,敵人們還未追上來。
趙登富走到路邊,這條土路略微高出田壟一些,路兩旁的荒草與玉米秸叢之間,互相遮掩、交錯著,月光之下,乍一看,確實很難看清道路與田壟之間的分界線。
“嘩啦”!
趙登富撥開玉米叢,閃身鉆了進去,茂密的玉米秸叢,頓時將他的身形掩蓋得嚴嚴實實。
趙登富沒有繼續往里走,而是沿著秸稈叢與道路之間的交界處走了幾步,隨后蹲下身,將身子蜷縮貼在路旁的草窩之內。
旁邊,幾片耷拉下來的玉米葉子,與茂盛的荒草叢形成了良好的遮掩,將趙登富瘦弱的身體悄然遮蓋了起來。
月光透過上面的葉片、草枝交錯的縫隙,投射下來,散落在趙登富眼前的黑暗之處。光斑交錯之際,趙登富聽到了一陣漸漸逼近、雜亂慌張的腳步聲......
敵人來了。
趙登富攥緊了槍,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處,他在心里默默地盤算著,一旦被敵人發現的話,自己便跳將起來,與敵人拼死到底,絕不做俘虜。
“追,他們肯定鉆進玉米地里了,趕緊追!”腳步越來越近,走到近前的一人大聲呼喝道,隨后,一群還鄉團團丁迅速鉆進了玉米地內,眾人一面在其中撥葉搜尋著,一面繼續向前推進追擊。
“當時,有好幾個人從我身邊經過,有個人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大口喘氣的聲音我都聽得十分清楚。”多少年后,再次回憶起那個驚心動魄夜晚,白發蒼蒼的趙登富,依然唏噓不已。
此刻,趙登富就蜷縮在路邊的草叢之中,他的這個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確實大大出乎了所有還鄉團團丁們的意料。
眾人是做夢也沒有想到,他們追擊的游擊隊員,竟會躲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那么容易暴露的地方。
當晚,趙登富沉著氣,聽著玉米地中的敵人們搜尋、呼喝的聲音漸漸遠去,整片玉米地內,最終徹底平寂了下來。
他又等了好一會兒,才慢慢直起了身,從草窩之內悄悄爬了出來,隨后,趙登富借著夜色的掩護,一口氣跑到了丁集區政府處,在區隊的護送之下,最終安全回到了十字橋東南鄉。
趙登富回去之時,天色已經漸亮,此時,村口那三名逃回的游擊隊員正一臉戚容,眼巴眼地望著村外。他們幾個在此守了一夜,還以為趙登富恐怕是光榮了呢,此時的眾人,見到趙登富平安歸來,懸著的心總算是最終落了地。
在那烽火狼煙的歲月里,有無數草根英雄,他們在晦暗之際奮起,卻最終消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隱匿在歷史長河之中的故事,雖然鮮為人知,卻依然是當年那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326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沭陽文史資料》,趙登富、趙金順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