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山考察訪談錄--記者訪談黃淦波董事長10問題之1--5
時間:2023年7月21日 下午s
地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觀音山管委會辦公室
主持人:記者
嘉賓:黃淦波(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
總字數:約20221字。
總時長:約110分鐘。
典故:三顧茅廬、程門立雪、《出師表》
訪談正文:
視頻從00003開始(00:04:55~)到00006結束
第二個問題:分享黃淦波董事長當初從商經歷
記者:
黃董事長我第一次見您的時候呢,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在2015年,我們和那個民主與法治時報,聯合舉辦一個論壇,就是一個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法治建設研討會。
因為我正在前臺就是登記的時候,有一位高大瀟灑帥氣,而且風度儒雅的先生,就從電梯中款款的走過來,然后就按照我們那個會務組的要求,雙手奉上:你好這是我的名片。
那個時候我當時就感覺到,黃董事長先生您可能是一位那儒商型的企業家。
那么您能不能夠給大家分享一下您當初從商的這種經歷,或者說是這么多年,早期的時候如何在商海中嶄露頭角,初露鋒芒呢?
黃淦波:
謝謝你的提問,我們只是一個,隨著歷史的潮流的一分子。
90年代開始的時候,就是當年國家就號召要下海,要把經濟搞起來,我們那個時候作為年輕人,也積極去響應國家的號召,雖然自己呢什么都不懂,對商海更是一竅不通,
但是既然國家提供了這樣一次機會給大家,那我們年輕人也應該要去嘗試。
因為年輕人最大的資本就是他的勇氣和奮斗精神,所以我當年就是隨著這個大流下了海。
那么下了海就才知道這海,既無邊又深,才知道自己的三腳貓的功夫就很難在大海里邊搏擊,所以我就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太貧乏,所以每天都要抽時間大量的去學習。
比如說睡覺之前的一兩個小時,就一定要看書,平時節假日休息了,那你一定要多看書,利用節假的時間去大量的去買一些相關的書籍來看,作為知識的海洋,有句話講的很好,書中自有黃金。
另外就,現在不是有一種說法,說你永遠賺不到你認知外的一毛錢,你的賺錢能力一定是指就在你的認知范圍內。它從側面就再一次印證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保障,那落到我們具體的個人身上。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一隅
比如說我從事的這個關于觀音山。那么中國傳統文化,它體現在什么地方為多呢。
觀音山門頭
第一是書籍。
第二是中國人血脈里的那種習慣。
第三就是各地的景點或叫名山大川,有些流傳三四千年,有些流傳一兩千年,那么這些景點,就包含了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那我們要做觀音山,最初是一個荒山野嶺,什么都不具備,只是一個很原始的山。
想在山頂上建觀音像雖然施工了,但是困難很大,感覺到沒有辦法繼續下去,在這種情況下,接受這種挑戰。他實際上除了膽量以外,你的愿景以外第三點更重要,就是你掌握的知識,只有你有豐富的知識,才能帶領這支隊伍走向遠方,風云是永遠在變的風云,它是永遠存在的。
只有知識才可以去駕馭這些風云。
所以我們在,初期經商也好,在觀音山工作也好,我們的要求,就是打造一支永遠不斷學習的員工隊伍,只有不斷的學習,你才能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
千年名山-觀音山
90年代下海的一批先行者,算是改革開放的第二批下海者,但是,大量的這些先進者,最后被時代所放棄,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知識,他的知識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變化,所以時代就選擇拋棄。那作為觀音山,他所承載的歷史責任,就是我們這個團隊,我們這一批人,要用50年左右的時間,把觀音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荒山,塑造成一個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千年名山,他實際上除了剛才我講的愿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團隊所掌握的知識,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游刃有余。
觀音山第一福
比如說現在的民營企業已經迭代到4.0,乃至5.0的這個時代了,但如果我們還用1.0的思維,是沒有辦法跟上這個歷史的潮流。
所以我們在整個的工作也好,叫經商的過程也好,感覺到除了愿景,你最重要是你工作以外的時間去干嘛,如果你不是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吸取新的知識,用知識來充實自己,那這個企業可能就要被淘汰。
我們現在看看,改革開放以來,一些著名的企業最后能夠堅持下來,他的掌舵人和主要的管理人員。他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他的知識在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充實自己,直到這個團隊和這個企業能夠跟上時代,甚至有可能在某一些方面,引領某一個時代,代表某一個時代的特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