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依次為:設計師許可、《湘菜》雜志趙玲、至尊甲品牌創始人朱利信
作者丨魚頭
尊重原創,拒絕一切未經授權的轉載
若是以“開餐飲店會遇到的問題”為話題與餐飲老口子們討論,恐怕他們有一萬句苦水要吐。不過真正能夠邁過門檻在餐飲闖出一片天地的人,總歸有些異于常人的思想和能力。從供應鏈企業跨入餐飲門店經營,朱利信和他的品牌“至尊甲”,就是一個解決困難的“爽文”故事。
“鉆石戶型”的逆襲,全靠設計
都說餐飲開店選對位置,就成功了一半。的確,乍一看至尊甲所在位置,遠大一路與萬家麗中路路口處,視野好、停車位置也算充足,附近寫字樓、商貿也相對豐富,與其消費定位還算匹配。
但實際上,按照傳統的餐飲門面選擇標準來看,這里絕對算不上是好地方:雖然面積有600多平,但戶型很不周正,多斜角和轉折,可以稱得上是“鉆石”戶型,利用時容易形成空間的浪費;設計為兩層使用,但二樓層高有限且有不可拆卸的橫梁,對于有品質體驗的餐飲消費來說,一定程度上影響觀感。
面對這樣的環境,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是整體視覺上一改高檔會所慣用的深色調,而是在空間設計時通過使用魚肚白、膚感白、月牙白等不同種類的淺色,再搭配一些大地色系的灰、卡其色,來增加視覺上的輕松感,使得有限的空間內,也能有舒適感和品質感;在過道拐角處,通過一些自然景觀的填充設計,使得空間顯得更加周正,同時也增加了餐廳內的觀賞性;在遮擋設計上,選擇的也是顏色通透的水晶玻璃掛片,既能保證一定私密性,又看起來美觀。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則是在有限的層高內,并未采取傳統裝修的吊頂方法,而是利用柔軟的材質創新設計了“云朵”式樣來裝飾天花板,同時結合燈光來打造一種舒適的自然感——這種打破常規的無主燈的燈光設計,不僅能夠照顧到菜品展示的效果,更充分考慮了在場就餐顧客的人物拍照需求。
在設計餐位時,也并未“能多則多”,反倒是留出足夠的展示空間區,緊扣體驗感,用來作為特色食材、飲食文化的打造,也便于消費者更多了解“湘農甲”和菜品背后的故事;甚至還專門設計了拍照打卡區,利用流水背景與門前的甲魚銅像來與實景照片形成呼應——但甲魚又不僅僅只是銅像,而是具備了菜品煨制功能的實用型工具,可謂奇思妙想。
為什么不盡量在空間內塞進更多餐位,提升餐廳收益?品牌創始人朱利信與湖南澤美的設計師許可意見達成一致,“與其設計更多餐位讓其有空置的可能,倒不如留出空間保證更多顧客的就餐體驗。”
單品店菜品研發“換湯不換藥”?
不,我偏要打破規則
解決了環境硬件上的問題,接下來是餐飲的重中之重——產品。從供應鏈企業“跨”入餐飲門店經營,食材無疑是至尊甲最大的優勢——品質穩定易把控,但以當下市場的豐富程度來看,“單品戰略”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產物,即便是近些年最火的食材,也很難只靠單個菜品支撐起一整個品牌。就像費大廚辣椒炒肉、炊煙小炒黃牛肉等品牌,雖然用爆款產品與品牌高度綁定,迅速在消費者腦海中形成印象,但也不可能真的只做這一道菜。
何況,餐飲聚焦于單一食材,其產品本就存在局限性,一旦消費者新鮮感一過,就會審美疲勞,產生“吃膩了”的感覺,火焰醉鵝、柴火雞、鐵鍋燉大鵝等一類門店,都存在類似問題;所謂更新產品,也只簡單調整咸度辣度、改變配料等方法來改變風味,常被調侃說“只是換了個醬料包”“換湯不換藥,都是一個套路”。
但“至尊甲”則充分利用供應鏈優勢,基于對食材的充分了解,用極其豐富的烹飪方式來做產品。一桌“甲魚宴”,用同一種食材,利用煨、燉、炒、烤等方式,做出了呈現迥然不同的若干菜品。紅燒甲魚、青椒炒裙邊、雪碧冰鎮王八蛋、淄博燒烤烤甲魚腰子、港式甲魚燒麥……可謂是“百菜百味”。據朱利信表示,目前已研發出200余道甲魚菜品。正是基于自身的產品研發能力,至尊甲吸引了不少同行來此學習。
餐飲的有趣,在于有人順勢而為,有人偏要迎難而上,從至尊甲的做法可以看出,關鍵在于要找準自己的優勢,才可找到立足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