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島是眾所周知的度假天堂,翻滾的海浪和高聳的火山成就了這顆南太平洋上的“明珠”。但這不是我們此行的目的。
巴厘島有眾多野生動物景點,包括大象、海豚、獼猴、海龜等1300多只野生動物。“人間天堂”里景點中的動物生活的到底怎么樣?
親眼目睹后,我們認為有必要把它們的故事記錄下來。巴厘島是世界的巴厘島,也是全球利用野生動物娛樂的一個縮影。
盤過蜿蜒崎嶇的山路,我們終于從海邊來到東巴厘島腹地。這是一片茂密的山區,高聳的樹木、蔥郁的植被和路邊的大象警示牌都暗示著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
在叢林的掩映中,一抹高大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來不及說話,我只能驚愕地用手指戳了戳旁邊的同伴。
這是一頭馱著游客的大象,走起路來搖搖晃晃,象夫坐在游客前方控制大象。就連路過的本地居民也停下駐足。
當這頭龐然大物從身邊走過,幾乎沒有人能不發出驚嘆,或許是因為親眼見到野生動物,或許是因為大象的體型,又或是訝異于大象對人的“順從”。
然而,為什么比人類體型大好幾倍的大象可以接受人的控制?
景區主打的“人象和諧”
5分鐘后,我們來到目的地M景區的入口。
在售票處環顧四周,能看到景區獲得了不少榮譽:“亞洲第一家動物福利認證的大象公園”、連續數年獲得“世界豪華酒店大獎”。
旁邊的墻上則列滿了景區提供的活動及相應價位:叢林騎乘大象、兒童迷你騎乘大象、夜間游園、給大象洗澡、與大象洗澡等活動。
原來方才我們在路上看到的是“叢林騎乘大象”活動。為了解釋活動的合理性,景區在活動價位旁寫道,“騎乘大象可以幫助大象維持健康”、“大象載具和乘坐的游客重量僅約占它們體重的7%”、“因為大象喜歡玩泥土,所以每天讓大象洗澡就變得格外重要,這可以幫助大象保持健康,去除塵土和寄生蟲。”
這樣積極的表述似乎描繪了一個人象和諧的共生畫面,也意味著人與象的親密接觸是安全的、可行的、自然的。
然而今年5月,游客Beth在該景區與大象合影時,手臂卻被咬到骨折。
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和馴獸師聊天時,他說自己與這頭大象已經在一起24年了。”
“他熟悉這頭大象。(合影時)他引導我,讓我的胳膊靠近大象的嘴,但我不知道到底要靠多近……然后我的手臂就無法(從大象嘴中)伸出來了。我只聽到破裂的聲音,并開始感到恐懼。”
直到幾個小時后,Beth才意識到自己受傷的嚴重程度。她先是被帶到景區辦公室,用冰塊緩解疼痛。隨著她的手臂開始腫脹,她才被送往一個多小時車程外的醫院,并在那里接受了緊急手術。
(圖片:WMUR)
與大象親近?沒那么簡單
穿過景區入口和滿面的名人照片墻,儼然進入到了綠意盎然的“大自然”。茂盛的植被似乎為大象提供了天然的食物,也埋下了種種隱患。
景區內圈養著31頭蘇門答臘象。要容納如此多的巨獸,景區面積遠遠達不到它們的自然活動范圍。
蘇門答臘象是亞洲象的三個亞種之一,另外兩個亞種是印度象和斯里蘭卡象。顧名思義,它們僅分布于蘇門答臘島,且極度瀕臨滅絕。保守估計,比起它們的親戚非洲象尚有50萬的種群數量,蘇門答臘象只剩下2500頭。
在經過游客給大象沖洗的區域后,我們來到游客Beth出事的地方——大象互動區。游客可以在這里購買食籃投喂,也可以與大象親密合影。當然,這些都需要額外付費。
時隔一個月,這里看上去沒有任何變化。象夫站在大象旁,低矮的圍欄可以使大象輕易地探出頭部,游客不論年齡大小,都能和它們隨時進行零距離接觸,沒有任何防范措施。
不僅如此,象夫還兼職“攝影師”,提供道具合影。花環是最熱門的道具,大象要用鼻子卷起花環,再高高揚起,從游客頭頂將花環丟下。在駐足的過程中,就出現了象鼻和游客頭部親密接觸的驚險一幕。這也并非大象的自然行為,象夫會在一旁全程手握短短的象鉤,以免引人注目,再用單手捏住大象的耳朵來控制它們的行為。
在我們停留的兩個多小時,有三頭成年象和一頭幼象一直站在太陽直曬的互動區。初見幼象,不少游客直呼“可愛”。這頭幼象名叫ARJUNA,今年5歲,幾乎與成年人一樣高。棕色的大眼睛和撲扇不停的耳朵格外靈巧,象牙也才剛剛長出手掌長度。
據景區介紹,它由景區繁育,母親Fatimah也自5歲就生活在景區里。但在現場,母子倆并沒有在一起,ARJUNA和其他大象也沒有任何互動。ARJUNA的右耳處還被繩索套住。
與ARJUNA互動顯然是景區的熱門項目,上前合影、撫摸的游客絡繹不絕,多數游客動作輕柔,生怕驚擾到小象。但在游客的歡笑中,象夫除了會在合影時拽住ARJUNA的耳朵,還會拿捏它鼻子的褶皺來控制它與游客合影的姿勢。然后,游客便可以收獲一張被幼象象鼻環繞在身側或肩膀的幸福“合影”。ARJUNA甚至已經學會在下一名游客到來時,主動將象鼻伸向象夫手中。
在野外,和ARJUNA同歲的小象還處在探索身體和世界的階段,它們的憂慮很少。小象是象群的中心,往往受到象群的保護。一旦遇到危險,小象就會被象群成員守衛在中間。對ARJUNA而言,這是鏡像世界,不曾擁有,也太過遙遠。
在合影處,一頭成年象不斷左右擺頭,呈現出明顯的刻板行為,這意味著動物持續處于無法適應它們天性的環境中。
互動區與園區內騎乘大象的活動路線不僅相連,還沒有任何隔閡。有的大象剛結束搭載游客,就要來到互動區接受投喂和撫摸。
象鉤,操控大象的利器
經過大象的休息區、騎乘區和沐浴區,我發現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點——象鉤。在這里,象鉤意味著權力,也意味著人對自然的主宰。不論長短,象夫總會緊握象鉤,準備隨時戳刺這些巨獸達到操控的目的。
騎乘大象是最容易讓游客直觀看到象鉤的活動。考察中,一頭搭載著游客的大象,偏離了景區規劃的道路,徑直奔向一旁修剪完還沒收拾的植被,長鼻一卷就準備納入口中。在游客的驚呼中,象夫不停地用象鉤扎大象的頭部和耳朵,催促它盡快回到大路上。
景區最深處是一個狹小的池塘,里面容納著三頭母象,供游客“與大象洗澡”。大象在象夫的控制下不停地蹲下、起身,游客則換上泳衣,與象夫同騎在一頭大象身上。沒有了象鞍的阻隔,游客會與大象直接接觸,安全保障只能靠抓牢大象脖子上的套繩。
象夫全程坐在游客身后,手中攥著短小的象鉤,有節奏的戳刺大象。伴隨著象夫在大象背上不同的用力方式,大象會聽從指令在水中做出不同的動作。然而,如果不是用高倍鏡觀察象夫的動作,恐怕很難有人能夠發現他們手中的象鉤,以及這背后對大象帶來的傷害。
經過大象休息區時,一頭公象正在圍欄前原地等待象夫。幾步之遙就是寫有“員工通道”的小門。但是小門并未上鎖,這意味著游客可以隨時闖入大象騎乘和休息的區域,毫無阻攔。
園區內還有專門放映景區宣傳片的“影院”,可以容納數十名游客在黑幕之中觀看景區的來龍去脈。有趣的是,短片中邀請了園區創始人、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為游客講述景區在“保育”蘇門答臘象中的重要性,卻絲毫不提在園區內處處可見的象鉤。如果大象真的可以自在、快樂地享受這里的一切,又何需用象鉤以傷害和疼痛控制它們?
園區內還有一片所謂的“漫步區”,號稱可以讓園區內的大象社交。然而在考察的當天,沒有一頭大象在這個區域休息,它們都在繁忙的滿足游客的需求。
何以為家的大象
前不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發布了2023年巴厘島報告,指出當地圈養大象娛樂活動的普遍性和嚴重性。
在巴厘島涉及野生動物的旅游娛樂場所中,80%的場所提供騎乘大象、給大象洗澡的活動;30%的場所提供大象表演;35%的大象有健康問題,包括體重不足、有膿腫、腳指甲開裂、腿部周圍皮膚被鐵鏈反復摩擦泛紅和疼痛。
這是大象被迫用疼痛為代價換來的囚禁的一生。
野生蘇門答臘象面臨的生存困境也并不樂觀。據介紹,半個世紀以前,印度尼西亞4/5以上的國土都被熱帶森林覆蓋,如今森林僅剩不到原來的一半。蘇門答臘象僅僅在一個世代的時間里就失去了1/3以上的叢林棲息地。
與此同時,蘇門答臘象的棲息地還在不斷變為棕櫚種植園,人與象的沖突也頻頻激化。
真正的人象和諧是一個復雜且專業的科學問題。但是,圈養大象絕不是解決種群瀕危問題切實有效的長效方案。保護好棲息地,妥善解決人象沖突,才是保護蘇門答臘象的最終目標。
艾米麗·狄金斯說:“希望是一種長著羽毛的東西。”
我想,有時候多問幾個“為什么”,就是希望。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國際性動物保護組織。總部位于英國倫敦,在14個國家設有辦公室。協會長期致力于動物保護工作,活躍于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協會擁有聯合國全面咨商地位,在動物福利科學研究和實踐方面發揮全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