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進去吧,我就不進去了。
女導游眼神躲閃,心有余悸地回瞅了一眼身后的紀念館。
紀念館是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每次進去,晚上都要做噩夢,太痛苦了。
她趕忙解釋道,言語里滿是歉意。
幾年前景軒在南京短游,親歷了上面的場景。
女導游的痛苦并不孤單,和女導游一樣痛苦的還有周文王三父子。為解脫痛苦,生活在三千多年前的他們選擇了不同的路徑。文王推演周易,武王推翻商紂,周公旦則用畢生精力改變歷史敘事和承襲。路徑不同,同歸于翦商。
《翦商》的作者李碩回溯上古點滴,直指歷史吊詭之處:商周兩個朝代的轉換,不僅是政權的更迭,更是文明內核的改頭換面。
紂王,殘忍暴虐,特別是動則非人道刑罰,給周文王家族、姜戎部落乃至商朝貴族都帶了沉重的壓迫。壓迫之下,內外合謀,眾人推翻了紂王的統治。其實,這些刑罰乃至人祭,是和甲骨文、青銅器一樣的商代文明重要特征。
正如李碩所言,周公的“改制”恭敬地解除了上帝和諸神對世間的掌控,把他們奉送到距離塵世極為遙遠的彼岸世界。周人謹慎、謙恭,重集體,富于憂患意識,成了新華夏族的樣板品格。
相應地,技術狂熱、奔放奇幻也隨著殘暴消失了。如果了解商的科技理性,現代中國人就不會詫異驚嘆三星堆的種種不可思議。同樣,再看戰國時的秦趙,與商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兩個國家,影影綽綽有商的印記。
為了斷絕人祭等殘暴的記憶,周公發展出了一套新的歷史敘事、道德體系和宗教理念。孔子,據說是商人之后,窺探到了這一秘密,深感事關重大,用一生添磚加瓦,推崇周禮。最終實現了新華夏文明的塵埃落定。
新華夏文明無疑是早熟的,且看漢朝人文昭昭,同時代的羅馬還在喋血角斗場。乃至到今天,過于早熟世俗化的華夏文明還是和其他文明很多方面格格不入。殊不知,我們只是眾多可能中的一種。
殘暴,看似已被人類公眾所唾棄。但總有沉渣泛起,譬如1938年冬天的那場屠殺。
讓女導游痛苦的事,還是不要再發生了。
(文耕坊——景軒bookhike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