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拼多多發布二季度財報:
營收522.8億元,同比增長66%。凈利潤(non-gaap)152.7億元,同比提升41.7%。
業績一出,當晚股價上漲15.4%,網友熱評它是“復蘇先鋒、中概之光”。
但在小郝看來,這業績更是打臉質疑它的空頭,所謂的“增長神話破滅”終于可以收聲了。新CEO趙佳臻上任150天,“一號工程”穩了。
的確,很多人以為人口紅利結束,互聯網只剩存量守成的內卷。年初,趙佳臻提出:“‘中青年’拼多多,要向高質量發展過渡?!庇腥舜y:這是為即將失去的高增長找托詞,抄作業當年的戴爾、惠普。
但事實是,幾個月來,高質量消費、高質量供給、高質量生態三項建設加速落地,近兩個季度的增長反而高企,高增長、高質量并立,足以讓尬黑者,用腳摳出三室兩廳。
其實,要驗證很簡單,生意質量的好壞,就看現金流指標。
二季度,拼多多經營性現金流凈額為233.96億元,同比增長20.7%。巴菲特偏愛的“自由現金流”為118.8億元,也好于去年同期的107.8億元。
可見,“高質量”不是管理市場預期的話術,而是業務增長的“催化劑”。中國人民大學姜付秀教授就總結: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由此,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此言不虛。
同理,財報電話會上,趙佳臻說:擁抱高質量發展,是深化價值的必由之路。二季度的業績數據,顯示了高質量戰略的早期成果。
相對于同行財報的波瀾不驚,這一切或許印證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說的:“卓有成效”有什么秘訣?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把一件事(高質量)做好。
補貼不等于燒錢
2021年起,企業紛紛降本增效,棄學亞馬遜的“發展定江山”,轉而拷貝微軟的“利潤定乾坤”。
因此,外界以為,拼多多會放棄2019年發動的“百億補貼”,沒想到,它反其道而行,反而加入了“百億農研”、“百億生態”。
財報看,其研發費用從2021年的90億漲到去年的104億,銷售市場費用從去年Q2的113.4億,漲到今年Q2的175.4億,似乎花了很多,“補”得很猛,但事實是“補”得很高效。
就拿銷售市場費用/營收看補貼效率,其數值從2022年Q2的36%降到今年Q2的33.5%。妥妥的“花更少錢辦了更大的事”。
是的,補貼真不等于燒錢。燒錢是跑馬圈用戶,補貼是粘住用戶,帶產業鏈一起提效。
其一,補用戶。讓用戶心智被釘在“性價比”上。
更多五環內用戶,因蘋果等大品牌補貼而“路轉粉”,從此,買農產品、快消的抽紙等也持續“上頭”,用記者朋友的話說:補貼補到人服服帖帖。
一套“補、拉、留、存”下來,什么復購率、客單價、人均消費額,都成了順手拉起的指標。
其二,補產業鏈。帶產業鏈降本增效。
一位拼多多友商朋友告訴小郝,他們在云南有同樣的產地直采,一款水果,友商自己做,發全國,怎么也得10元/斤,拼多多卻能做到8元/斤以內,又不影響農戶的收益,其實質,是產業鏈補貼的差距。
就像云南的雪蓮果、咖啡豆,從優化育種到種植、養護、采收,再到收購、儲運,拼多多全程參與,能補貼的都補起來。
這樣下來,“農地云拼”,作物附加值拉起來,沒那么多中間環節浪費成本、白白損耗,處處降本增效——農民增收,消費者享受性價比,空間都有了。
由此,吃透性價比紅利,向產業鏈要發展空間,淬煉補貼的質量,干活到位,事半功倍。
就像一位熟悉拼多多的財務專家所說:它不把“補貼”當“成本”,而是當作未來資產的“計提”。你品,你細品,就有內味兒了。
效率勝負手
10年前,“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到訪,有朋友問:企業的競爭優勢到底是什么?他回答:就是商業價值鏈上某些環節的優勢。
對拼多多來說,組織效率就是這樣的“環節”。
財報看,其營收規模飛漲,但行政費用反而下降,回到了去年Q1水平,而從行政費用/營收(行政費用率)來看,今年Q2為1.1%,同比去年的2.6%,下降一半以上,更是遠低于同行大廠,組織效率炸裂。
其關鍵,就是CEO之下,只有重要、職能業務負責人—一級主管—二級主管—組長—普通員工,這樣扁平的組織結構,相對其他大廠8、9個級別,要簡單許多,更不用每年花1、2個月搞業績回溯、職級評定。
按“崔西定律”:工作完成的困難度與其執行層級的數目平方成正比,比如5層執行,工作困難度就是25;8層執行,工作困難度就有64。
所以,管理越扁平,層級越少,工作實踐、效果達成越容易。這也是為什么拼多多的電商技能可以快速復刻到買菜業務、跨境業務。
換成普通話,就是把性價比商品、極致供應鏈等運營方法在組織內反復利用,當平臺向其他場景橫向擴張時,保持優勢,快速展開、見效。
像多多跨境,讓產業帶玩家“一鍵賣全球”,快速收獲一眾高質量商家。
“帽子”廠二代柳文海,靠父母幾十年積累的技術,把一頂帽子的生產周期縮到2小時,有什么流行趨勢,隨時上馬,測款、打造爆款都駕輕就熟。多多跨境讓他的訂單翻倍,日均訂單量保持在1萬+水平。
類似的,還有假睫毛賣家王國慶,瑜伽褲賣家滕俊楠,保溫杯賣家譚國華等等。
自此,這些技工貿高手,不再被層層中間商盤剝,不再是產業鏈末端最被壓榨的角色,有了更多話語權,當然愿意跟著平臺走。
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只是運營方法,從內貿電商復刻到了跨境電商。
放到管理學上,這叫“管理帶寬”足夠寬——企業能效率拉滿地管理人和事,就容易在多種場景復刻自己的能力。
如此種種,高質量+高速發展,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現在,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拼多多“狂飆”沒有停下的跡象,它的“高質量、高增長”交織,好比咖啡+紅牛讓市場上頭,這正是在VUCA(多變,未知,復雜,模糊)中煎熬的中概最需要的。
就像《價值》里說的:市場終會獎勵那些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
不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