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音樂作品好不好,聽眾最有發言權。雖然普通聽眾沒有專業的音樂水平,但是他們卻能感覺到好不好聽。這就好比,一位食客雖然不能從專業角度評價一位廚師的手藝,但是他卻可以感受到飯菜好不好吃是一個道理。
對于普通聽眾來說,音樂最大的屬性恐怕還是好不好聽吧!音樂音樂,通過聲音感受到喜悅,收獲到快樂,這才是音樂的本質和初衷。
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音樂的種類也有很多。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高雅和通俗,古典和流行,從來都不是一對矛盾和冤家。他們只是不同方式的不同表達而已。然而,當有一天,一個草根歌手的作品銷售量超過了那些“學院派”,因為害怕自己利益受損而對其進行打擊。這無疑是用“上帝”的視角在掩飾著“學院派”“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不反思自己作品傳唱度低的原因,反而還說別人銷售量高不代表作品就好。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理。
當然,點擊量和傳唱度不一定代表作品就好,但是一定可以說是群眾基礎性好。古今中外,任何一件音樂作品或者文藝作品,之所以能夠傳唱,不正是通過千千萬萬的普通群眾一代又一代的傳播而產生的結果嗎?如果一首歌曲自認為多么多么好,人民群眾不買單的話,那只能是自欺欺人,孤芳自賞罷了。
所以,建議那些評價別人作品的所謂“專業人士”不要高高在上,因為你能還不夠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